俗话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前一句说的就是人生一世,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有人事业无成,碌碌生;有人家庭失和,妻顽子劣;有人中途遭祸,芙年早逝…要想求个圆圆满满十全十美,真是难上加难。有的人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一有的人因眼晴不大而心烦,有的人因肥胖而发愁,这些人往往只看到了缺陷,而没发现瑕疵是完美的一部分。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一个安邦治国的英雄,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可谓珠联壁合。偏偏这样一对恩爱夫妻没能白头偕老。一曲《长恨歌》把这种缺憾演绎得凄苦而苍人生如此,数不清的艺术珍品也因其无法弥补的缺憾,让徜徉于艺术殿堂的后来者叹惋莫及!《红楼梦)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天才作家曹雪芹在构思这部浩繁巨制的时候,前呼后应,明伏暗设,布置了一个无衣无缝,互相关联,互相照应的总体结构框架令人痛心的是,曹雪芹披十载,增删五次的这件艺术魂宝,因作者的中年崩殂,而未成合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永远解不开的谜团和巨大的遗憾。
曹雪芹本身的人生缺憾是造成(红楼梦》缺憾的直接根源。就艺术人生而言,他可能登上了辉煌的服堂;但就自然人生而言,他屡遭打击,步步不顺。他少年时期遭逢家庭变故,家道一落千丈饱尝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中年家境越发颓败,经济几近绝境举家食粥酒常赊”,接着又遭遇丧妻及缺衣少食的困顿生活;失去亲人的精神打击,过早地夺走了他的健康,四十出头就抱恨而死。
完美是人生的追求,而不完美才是人生的本质。只有不完美,人才总能处在一种求索的状态,直至生命结東。假如有人总为不完美而愧惜或痛苦,说明你还没有发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