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茶
女儿跟我在微信里聊她正在做的一个选题,说到当下的社会热点,多少还算是关注的,于是和她聊了好一会儿。持续高温的房价话题之外,先是几起让人非常难受的社会新闻,再到九月底,娱乐新闻开始占据头条,王明星、张歌星,到了十一长假后,突然有一天,网上流传的都是南宁小伙子的蓝瘦香菇。
女儿问,这是个什么梗?
这孩子看来比我想象的离网络世界远一点,于是,我就给她讲了事情的始末,并让她自己百度一下视频。
看后,她笑着说,好LOW啊。为什么这也会火?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LOW让他火的。我说。你想一想看,当人们看到一个很LOW的小伙子用很LOW的方言讲着自己很LOW的情绪时,曾经有过这种失恋体验的,会有共鸣,但同时绝对不会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伤心难过说出来,只有这个小伙子能这样,会觉得他其实很傻很天真。
如果没有这种体验的呢,则多少会激起自己的优越感,然后在自己有那么一点LOW的情绪出现时,也用这两个词来表达,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消解了自己的LOW。
所以,蓝瘦香菇顿时成为热词,当大家把视频点开,并欢笑着转发时,网络上的各路人马顿时嗅到了商机,结合各自的专业与需求,做表情包的拿它来做表情包,做直播的,会找当事人来做直播秀。
眼球经济的时代,一旦有了话题性,瞬间就被炒作,然后成为热点。
哦,女儿说。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
蓝瘦,香菇。她学了一下,然后笑了。
聊到这里,自然要提到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安迪沃霍尔,以及他的名言,在潮流急转的世代,再当时得令的人与事也最多只有十五分钟的知名度。也有人翻译为,在一个可以制造热点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做十五分钟名人。
网络观潮,果然如此。
其实安迪沃霍尔,也是很有故事的一个人。
少年的他多病、敏感到自卑、爱画画,是母亲的巧克力棒鼓励他最终走上了绘画这条路。
21岁那年他离开老家,来纽约圆艺术家之梦。那时生存维艰,住地下室,与蟑螂为邻是他的噩梦。有一天,他带着自己的作品集到《时尚芭莎》的办公室自荐作品,当他打开作品集,赫然爬出一只蟑螂,这令他羞愤不已。他发誓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界获得成功,他一定要让人们看到他的存在,而大众传媒无疑是最好的介质。于是,他彻底摒弃古典艺术,从事于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比如大量复制当代著名人物的脸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没有原作可言,全是复制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
这,和当下的社会热点现象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要让你看到我的存在——这是想出名想走红的人的发心。
我要让你看到我的客户的存在——这是网络推手的用心。
这一切的动力,也许就像安迪沃霍尔作品集里爬出的那只蟑螂让他决心要让自己出人头地为人所知,人人都害怕从自己的生活里突然爬出一只蟑螂,代表着贫穷、肮脏、落魄的蟑螂,那么就作吧,出名要趁早,挣钱要趁早。
只是潮起潮落后,会留下些什么?不知道。
就像现在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过了三个月、半年、一年之后,人们还会使用它吗?不知道。
同样是关于失恋,有一首诗,挺美的。当然,是在古人的笔下。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代诗人李益所写,题为《写情》。
现在知道这首诗的人一定没有知道蓝瘦香菇的人多,如果用“任他明月下西楼”作标题,一定没有用“蓝瘦,香菇”做标题,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最后,我把它们摆在一起,发现,竟然也有一种奇特的效果:)
蓝瘦,香菇。
任他明月下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