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美国民歌传奇》第二十九章:后迪伦时代(7)

时间:2020-10-18 17:16:40    来源:
维加也并没有把这首歌太当回事,很少唱给别人听。1985年,一个《纽约时报》记者去民歌城旁听了维加的演唱会,并据此写了一篇乐评,称维加为“继迪伦之后最优秀的民歌诗人”。这篇热情洋溢的乐评立刻引起了很多唱片公司的注意,最后A&M唱片公司把维加签在了门下,并立刻为她录制了一张唱片,制作人就是编了那套地下乐队合集《珍品》的伦尼·凯。这张唱片以木吉他音色为主,风格简约。它在美国勉强挤进了排行榜前100名,但在英国却意外地上升至第1位。1987年,维加的第二张唱片《死寂》(Solitudestanding)问世了。第一首歌曲就是那首无伴奏的《汤姆餐馆》,第二首歌名叫《卢卡》(Luka),讲的是一个被父母虐待的男孩的故事。这首歌同样运用了简约的创作手法,它以这个孩子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歌者没有附加任何客观评论。歌中的那个小男孩卢卡被父母虐待了,可他自己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没有人来帮助他,这种困境通过卢卡自己的语言,表现得更加真实,给了听者更多的震撼。这首歌成了当年的热门单曲,为维加贏得了无数大奖,并唤起了美国大众对虐待儿童问题的重视,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于这首单曲的成功,这张唱片在美国排行榜上升至第11位,成为八十年代第一张获得大众认可的女性创作歌手的专辑,为其后的许多女性创作歌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维加后来和一个先锋派音乐制作人结了婚,婚后她的唱片风格开始偏重实验性,但是却都没有这张《死寂》成功。199年,一个意外的事件改变了一首歌的命运。来自英国的一对电子音乐顽童DNA把那首《汤姆餐馆》配上了电子舞曲的节奏,私自制成唱片销售,结果竟然在英美两地都引起了轰动。虽然A&M唱片公司对此很不满意,但维加却非常支持。DNA的做法后来被更多的地下艺人采纳,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口味改编那首《汤姆餐馆》。维加把这些不同编配集合起来,出版了一张奇怪的唱片《汤姆餐馆》,结果这首歌变得比维加的任何歌曲都有名。那家真正的“汤姆餐馆”现在仍然在营业,美国当红的电视喜剧“宋飞正传”( Seinfeld)还把它作为外景地和
重要场景,几乎每集都会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纽约观光客们必去的一处“景点”。可惜的是,2000年12月,歌中唱到过的那个敲钟的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i's Cathedral)发生了火灾,损失巨大,不知道当地人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听到那悦耳的钟声。
 
虽然维加写过那首《卢卡》,但是她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反映个人感受的典型的“创作歌手”风格,只是她的歌词在文学性上比一般“创作歌手”们描写风花雪月的抒情歌曲要高得多。但是,在维加之后出现的另一位女民歌手却完全相反,她就是特蕾西·查普曼(TracyChapman)。查普曼1964年3月30日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克利夫兰市,她的父母在她四岁时离了婚,留下她和姐姐同母亲一起生活。查普曼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蓝领工人,虽然一家人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但她们母女三人都非常喜欢音乐,家里的唱机总是在响,放的都是一些“节奏与布鲁斯”和黑人灵歌。查普曼小的时候就展露出很高的音乐天赋,为了鼓励女儿的兴趣爱好,母亲省吃俭用,在她八岁那年就为她买了一把吉他。查普曼不仅喜欢音乐,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优秀,得到了一笔奖学金,去了美国东部的一所私立中学读高中。这是一所由左派激进人士出资兴办的高中,老师们大多是思想激进的年轻人。这所学校不但给查普曼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还改变了她的人生观。查普曼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个社会,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美国社会存在的贫富分化,以及对少数民族和女性的歧视并不是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她开始写歌,表达自己对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的抗议。学校里的牧师很喜欢查普曼的歌,不但经常鼓励她,还在学校里发起了一次募捐活动,为查普曼买了一把新吉他。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里大多数是白人,查普曼在这里受到了完全不同于克利夫兰的音乐熏陶,她的音乐口味变成了白人民谣她后来的创作也几乎听不出多少黑人音乐的影响了。
 
中学毕业后查普曼进了位于波士顿的一所名牌大学,主修人类学,专攻非洲历史。可她的真正兴趣是音乐,经常一个人跑到著名的哈佛广场唱歌。前面提到过,波士顿是全美国拥有大学最多的城市,民歌基础仅次于纽约。哈佛广场类似于纽约格林尼治村内的华盛顿广场,天气好时也经常聚满∫唱歌的人。査普曼在哈佛广场唱岀了名气,波士顿的几家民歌咖啡馆也开始雇她去唱歌。这段卖唱生涯不但为她挣到了一些小钱,可以时不常地去饭馆打一次牙祭,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她的现场演出水平。巧的是,查普曼的一个同学的爸爸是美国一家很大的音乐出版公司的老板,通过这层关系,查普曼得以和那个出版公司签下合约,并制作了一盘小样,拿着它开始寻找唱片公司、那时已是1987年,美国的主流音乐市场被合成器摇滚乐所垄断,民歌几乎不存在。
 
但是维加的那张唱片的成功给了许多喜欢民歌的公司老板一个惊喜,大家开始蠢蠢欲动了。虽然如此,一个唱着白人民歌的黑人女歌手仍然很难有机会。但是,查普曼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歌手,首先,她有一副相当独特的嗓子,粗犷有力,不知道的会以为是一位男歌手唱的。其次,她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其主题多半是政治性的,而且非常尖锐。但她也写了不少关于爱情的作品,水准也相当不俗。结果,这盘小样不仅感动了老牌民歌唱片公司“伊莱克特拉”,而且还为查普曼找到了一个老牌经纪人,他就是尼尔·扬和乔尼·米切尔的经纪人埃利奥特·罗伯茨。罗伯茨慧眼识珠,立刻意识到自己又发现了一个金矿。虽然如此,他还是认为查普曼需要几年的时间慢慢打拼才会有好的成绩。
 
这回他可大错特错了。1988年4月,查普曼的第一张同名专辑在美国出版了。这张专辑收录的十一首歌曲全部是査普曼自己写的,第一首歌曲就充满了斗争精神,名叫《准备革命》
 
(Talking'Bout a Revolution
 
准备革命
你难道没听到吗
他们在计划一次革命
虽然听起来只是一个传闻
在人群中悄悄流行
他们在排着队等待救济
他们在救世军面前哭泣
失业登记无异于浪费时间
他们在无望地等待提级
穷苦人总有一天要站出来
争取他们应得的利益
穷苦人总有一天要站起来
争取本属于自己的权益
桌子总有一天要被掀翻
让我们准备好去革命!
 
这首歌用朴素的语言和简单有力的旋律,直截了当地亮出了查普曼的观点:穷苦人不能再等待了,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去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专辑中还有多首歌曲涉及到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如《快车》( Fast Car)唱出了一对生活在城市贫民窟中的恋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过分界线》( Across the line)的主题是种族歧视;《大墙后面》( Behind the Wall)则直击贫民窟中普遍存在着的家庭暴力问题,整首歌曲没有伴奏,全靠查普曼一人的嗓子,相当感人;《她得到了一张机票》( She's Got her ticket则表达了查普曼对女权运动的支持。除去这些抗议歌曲,查普曼还演唱了几首爱情歌曲,最优秀的是那首《我能拥抱你吗,宝贝》( Baby CanHold you),此歌旋律优美,感情真挚,很难想象这是查普曼在她十八岁时创作的。
 
专辑出版后的头几个月里,销售情况并不怎么好,唱片公司很难说服电台DJ们播放一个不知名的黑人女歌手的民歌唱片。正在这时,罗伯茨听说那年6月11日在伦敦将有一场纪念南非黑人运动领袖纳尔逊曼德拉(Nelsonmandela)的音乐会,许多大牌歌手都将出席,演出实况还将在全球同步播出。罗伯茨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查普曼安排了一个出场机会。可惜演出组委会并不打算让一个没有名气的女歌手占用宝贵的演出时间,只在那天下午为查普曼安排在一个小舞台做暖场演出。那天晚上原定压轴的本来是著名黑人歌手史蒂维·旺德(Steviewonder),可临到上台前他才发现他使用的合成器的一片软盘找不到了。就在旺德到处寻找这块存有编曲素材的软盘的时候,组委会把查普曼推上了舞台,因为她只要一把木吉他就够了。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查普曼发现自己站在了温布利体育场内的主舞台上,第一次直接面对到场的74000名观众,并通过实况转播把自己的歌声传给了全球的电视观众。几天之后,查普曼的这张专辑就出现在各国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前列,第一首单曲《快车》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到现在为止这张专辑一共售出了超过400万张拷贝,由琼·贝兹创下的女民歌手首张专辑销售记录终于被打破了。凭借这张唱片,查普曼获得了1988年度的格莱美最佳新人奖,单曲《快车》还为她贏得了最佳流行女声演唱大奖。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