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Tangji4389 贼六
提《蓝莓之夜》,可能有人不是很清楚,但是提到王家卫,可就不一样了。没错,是王家卫的电影。
很多时候,我们会给电影加标签,温暖,剧情,孤独,惊悚,恐怖,奇幻等等,甚至恨不得将导演冠名,王家卫式,昆汀式,等等,有点像像歌曲,许巍的感觉,黑豹的感觉,张楚的感觉,等等。
这样子挺好,让我们从一个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一部甚至一类电影,让我们讨论起来更加方便,比如说像宠物类的电影,忠犬八公一下子就浮现在脑海中;剧情类电影,《教父》、《美国往事》等相当好看;爱情类电影,爱在三部曲记得很清楚;恐怖片,很多人说《闪灵》不错……
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或者说对重要的印象往往会影响到自己对事物本身的态度,让我们不得不带着某些先前的情感去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看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明显,比方说,我们对周星驰电影的理解,是不是还停留在无厘头与《功夫》中呢?
之所以说这些东西,是因为最近个人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看大量的电影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但是单单看下去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一直停留在这样一个阶段太low逼了,可以试图探寻一些改变,做得更加认真。
正好最近一直在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王家卫的电影总是要看一遍的嘛。
有意识地去注意影片的色彩,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因为你看电影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注意力或多或少地从影片本身转移出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电影真滴是一件好玩的事儿。
这也是感受深刻的地方,一直停留在一个阶段,没啥意思。就像被标签化的电影,当你认真对待的时候,标签可能起到的更大作用是束缚,而不是加深理解。
我觉得,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