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五十五周岁生日那天,一早起床打开手机微信,就见家族群里伴随鲜花、蛋糕和红包,祝福声声,热闹非凡。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多愁善感的二姐献唱了一首《父亲》,唱得情深意切,如泣如诉,动人心弦。当唱到“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时,二姐情难自禁,几近呜咽,勾起了我们对故乡年迈双亲的思念和牵挂!
犹如江水东流,父母的生命之树正在不可逆转的老去。
我的父母亲均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在那样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极度贫困的年代,父亲以他的勤劳和乐观,一根扁担挑起一个十口人的大家庭,虽不能让我们和奶奶顿顿吃饱,却也不至于忍饥挨饿。那该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啊!
就像儿子多恋母,二姐对父亲的感情要深于母亲。这也难怪,父爱如山,父亲不但为儿女遮风挡雨,还长期负责村中、族中事务,以其公道、无私、善良和乐于助人而赢得村民、族人的尊重,成为远近闻名的好人,也成为儿孙心中做人、做事的榜样。
春回大地、包干到户、家中正缺劳动力的时候,父亲又将羽毛未丰的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个放飞,分别送进了国营农场、军营、大学,成为远离故土、建功他乡的男儿。如今留在家中陪伴晚景的,也就只有他最小的儿子,承袭了世代为农的衣钵。
父亲老矣,儿女也都人到中年。二姐的借歌抒怀,唱出了我们的心声;二姐的悲从中来,因了深深地忧虑,我感同身受。我劝慰二姐:不要太过伤感,要保重身体,尊重自然规律,像父亲那样,乐观、坦然面对生活。
岁月静好,父慈子孝,人生无憾,足矣!
文/ 林友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