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这一个细节在昆德拉的《为了告别的聚会》中是一个次要的设置,却起到了缓解紧张情势的作用。著名音乐人克利马和茹泽娜一夜情惹下了祸害,为了设法使她堕胎,克利马来见茹泽娜,于是出现了妇科医生斯克雷托,出现了次要人物雅库布。雅库布带来了毒药,原本是他受迫害时向斯克雷托要的,以备不时之需。如今他获准出国,获得了“解放”,特意来归还这一颗毒药。为什么连毒药还要还?寓意深刻。按理说,把毒药丢进垃圾桶就可以了。但这个持不同政见者可能尝到了持有毒药的好处,有了它,随时随地能够支配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痛快呢?特别是在政治迫害猖獗时期,像他这样正直的知识分子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暗害,如果没有准备,到时候生命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这是可悲的。所以毒药在他眼里已经成了生命的重要部分。他又把毒药带了来,不舍得扔掉
小说在开始部分出现了毒药,在以后的情节里一定会派上用场这是小说叙事的规律。毒药通常不会毒死坏人,而只会误杀好人。作者可能也有此用意。但选择谁与毒药亲密接触,这是一个问题。雅库布不是主角,所以他的生与死与小说的主旨无关;若让小号手克利马去死,又不符合小说逻辑。克利马想方设法叫女友打胎,实际上要表达另一层生命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生命对人来说,既虚无又无能为力,所以,他也不应该死;谁来解决毒药的作用,这个“装任务只能这个不肯打胎的女子来承担这个女子不死小说表面的叙事无法通行,堕胎而产生一切的瓜葛,不过是一个外壳,是一个象征,等到象征实现了,茹泽娜也完成了她“这一个”的使命,让她与毒药“结伴”而去,最为合适。毒药有了很好的归宿,雅库布出现是否合情理也有了解释。否则,茹泽娜那“赖”在那儿,把情节前行的节奏阳断了,这样的障碍必须排除,不管作者多么爱这个人物。
美文摘录
■嫉炉往往会使女人把狭窄的聚光投到一个男人身上在这个国家,人们不会欣赏早晨。闹钟打破了他们的美梦,他们突然醒来,就像是被斧头砍了一下。他们立刻使自己投入一种毫无乐趣的奔忙之中
■任何一个傻瓜都能引诱一个姑娘,那是很容易的,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那就需要成熟的男人才能做到
■她认为男人持久的爱情标志是他对其他女人缺乏兴趣,但那是瞎说息是有一种什么东西趋使我(主角、克利马)去接近别的女人,但是一旦我占有了她,一种有弹性的力量会突然又把我弹回到凯米雷身边有时我感到我追求这些女人,仅仅是为了弹回到妻子身边时那美妙的一瞬,随着每一次新的不忠,我反而越来越爱她了。
■向往秩序就是向往死亡,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破坏秩序的过程。
摘自《月亮下的蛋》
作者: 若隐\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