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哈尔滨之漫记
文/孤芳自赏
由于生意上的事情,8月1月至3日我们一行3人到黑龙江肇源看望一位在此做生意的老乡朋友。
自邯郸登机两个半小时到哈尔滨太平机场。虽已是n次乘机,但这次恰遇白日晴天,俯视而下景色可是异样的壮观。你看,蓝天蓝得是那样的别致,时而蓝得瓦亮瓦亮,时而蓝得透透彻彻,时而被白云掩盖,时而露出稀稀疏疏湛蓝的天空;再看那白云,时而象千百只绵羊在奔跑,一会儿紧凑一会疏离,时而象散堆在一起的棉花一垛一垛的,时而象狂风刮聚到一块的堆堆洁白的雪。细细俯视,你会看到大地万物统统是绿色的方块、长方块形壮;还有那密密麻麻、曲曲弯弯的,是河流?是道路?那各种流动着的千奇百怪的壮观之美,你即是有再丰富的词汇也难以言尽其美。
说是哈尔滨之行,其实并未到达冰城。朋友接机后换乘轿车沿途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到达肇源县城,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不能忘怀的是一路耳闻目睹到的沿途风景。
具体发现东北地区与我们家乡不同的是一低两少三个多″。一低,沿途发现除城镇有少见的几栋几十栋高层建筑外,农村(东北称屯)一律是伸手可及的低矮住房,围墙更低,普遍在一人高左右。两少,村庄少,人口少。沿途驱车老远不见一个屯,马路上车辆稀疏几乎不见行人。三个多,即耕地多,有的地方人均划75亩耕地,少的人均也划10来亩耕地,沿途两边耕地是青一色的一望无际的墨绿色玉米田;湿地多,水面、芦苇、水草交织在一起成为沿途的一道风景;再就是杨树榆树多,道路两旁看到的杨树稠稠的行距、昂扬的躯干、小小的叶子,还有那稀不楞橙的棵棵榆树。据说因气候原因其它树木难以成活,不宜栽培。这些树木同样为东北人民带来的是无限生机。
翌日,朋友安排其公子驾轿车带我们到附近查干湖赏景。说是附近其实也乘车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
一到查干湖风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水天相连,天水一色。看到这一湖水,不由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来。同时也想起一个笑话,十几年前的一个春日,我到烟台旅游,在大海边目睹耳闻到一位年青人面对大海张开双膀像是用尽平声气力无限激情似的高呼大海啊,真他m的大!″据说查干湖也是十分浩瀚,方圆500平方公里呢!我们看到的只是契丹岛周围的湖面。查干湖素有夏有佳境之美,秋有诗画之绝″之美誉。我们正赶上夏秋交替的绝佳之时。近看水面平如巨大的明镜,八九点钟的太阳在湖面反着万道金光,耀眼靓丽;远瞧难以看到水的尽头,真正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望水天衔接尽头,似一道横拉在湖水面上的万丈七彩绒绳,刹是壮美。
我们还专门自驾驱车绕契丹岛周围的湖面转了半圈,乘车观湖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你看,静水、蓝天、绿树、青草加上契丹岛上的人造千百亩百花园连在一起,岂不就是一幅幅流动着诗意极强的美景图画吗!那种享受,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感悟的到。
当我们停车步行在水一方,和络绎不绝的游人欣赏数以百计的渔翁垂钓的景观时,更是心情愉悦到了极致。你看那位头戴遮阳帽,手把钓鱼竿的垂钓者,全神贯注目不转晴紧紧盯着漂标″,但见漂标″一沉,便用其巧劲儿一拉、一拉、一拉的,猛的一拽,钓上来足有二斤多重的一条鱼,被钩住腮帮子的鱼儿在活蹦乱跳中被遮阳帽″飞快地用双手抓住,然后轻松地放入到自己的鱼桶″里。再看他的抛竿技艺更是娴熟,只见他用力轮起钓线,回力向远处仅那么一抛,鱼饵在鱼钩上缓缓的沉到了水面以下。此情此景,朱敦儒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忽然翻过脑海。遂,也随口忽悠出一句午来风定钓丝闲,太阳当空照,湖面闪金光,千里水天一色,馋醉众游客″。
东北地区的风景让我们一饱眼福。
东北地区的美食还让我们一饱了口福。一日三餐自然是丰盛的。朋友为了尽到地主情谊,两顿晚餐还专门邀请了当地五六位朋友作陪。松花江里的名鱼号称三花″的鳌花鱼、鳊花鱼、鲫鱼和号称五罗的小不点″雅罗鱼、胡罗鱼、铜罗鱼等以及当地名吃烤全鹅、猪血豆腐、猪血灌肠等等一应俱全。席间聆听当地朋友的言谈话语,多多少少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增长了见识,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谛。
真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孤芳自赏。姓名刘恭瑞,籍贯河北省广平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