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涛 一读书人
涛哥,我读了你写的关于读书的文章,不恭维地说,挺羡慕你的:你读书能读出快感来,我就不行。读书不能让我快活,倒是读了之后,我能用书里的东西,做成一些事情,比如勾搭上一个妹子,再从她身上获得这份快感。
我家里是开厂的,有点小钱,也不算特别多,总之经济上没压力就是了。大学毕业,爸妈说出去见见世面吧,我就到国外浪了一年,读了个硕士回来。我是独子,注定要接手家里的生意,可父母那时还不算老,不出意外的话,十年之内我是自由的。所以,对我来说,什么工作都是临时工。我这人没志向,连正经的兴趣也没有,什么工作也无所谓。只要我愿意,呆着也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找份工作,不能啃老,工作也不求出色,但要掌控它,不给生活添乱。
我的工作是在市环保局当公务员。他们招人,爸妈觉得还行,我就去考,就考上了。单看名字的话,也算是专业对口,而实际情况却是两样,需要补很多的课:专业上的,政策上的,产业上的……其实这些东西也不用专门学,混上两年,该知道的也就全知道了。可两年太久了,一直这么束手束脚的,会影响心情,我受不了。结果我用了三个月时间,把局里的资料档案过了一遍,又额外读了六七本书。
做完这些功课后,我已经能够不说外行话,做事还不行,练嘴却是没问题了,放出去也不怕丢领导的脸。很自然地,就有一些接待任务找到了我。一开始只做非领导接待,至于接待领导,我还欠考察。印象最深,也是感觉最窘的一次,是接待几个外国老色狼,哦,不,是老专家。不是因为语言,我的英文没问题,可以无障碍交流。问题在于,我对这座城市了解太少,也太浅。出名的景点都是知道的,也去过,可背后的故事,实在说不出几个来,经不住问。不怕你笑话,游望江公园之前,我都不知道里面有个薛涛墓,甚至连这人是男是女也不知道,只是隐约觉得可能是个厨子,还是人家老外给我做了科普。
那之后,我很读了几本关于成都的书,历史的,地理的,青楼文化的……我专门去了成都图书馆,可着关键词查,然后逐一翻看,觉得重要的就带回家细读。又嫌不够,为了保险,还把整个四川都括了进来。这轮读阅读,持续了快两年,中间也读过几本别的什么书,只是读得零碎,应一时之需地读,真正的主题就这一个。
重申一下,我天生只对异性感兴趣,读书都是被逼的,觉着需要了才会去读。我需要书里面的东西帮我应付场面,让我可以表现得从容些,不为需要的读书,在我看来纯粹就是瞎耽误功夫。我的目标很小,也很明确,不过一路读下来,得到的似乎总比想要的多。都没等把书读完,我所展现的东西,就被领导看在眼里了,只要有客来,而又涉及游山玩水的,不管层次有多高,总不忘喊我作陪,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撞车的情况,两位副局长为了争我还差点红脸。
对于一般的小科员来说,局领导个个都是神秘的存在,一个月也难得见上一回。每次走过他们的办公室,我都下意识地放轻脚步,以为里面正讨论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后来因为三陪工作出色,被老大提拔,成了他的贴身秘书(没有正式任命,大家心照不宣那种),经常出入其办公室。见面多了,领导们也不再刻意避我,当着我的面就摆起了龙门阵。几次下来,我发现这帮人特别喜欢说文革,无论打那聊起,最终都会落到文革上。
新一轮的读书计划随即展开。先把他们提到的书找来读了,读完觉得不够,可再想找也找不到什么了。国内没有,我就托人从国外搜罗。我的想法是,既然要了解,就要了解多些、透些,不然勉强搭腔,一定不会有好结果。我的目的又达到了。当然,我不会傻到卖弄自己的知识,更不会表现得比他们任何一个高明,我只会捡起快要落地的话头,接上两句,立刻递到另一人手上。就为把这两句话说好,我读了不下于五百万字的书。
工作之外,生活上的需要,我也习惯用读书的方式满足。不夸张地说,我叫得出一百种以上鸡尾酒的名字,很多还知道调制方法。我脑子里面存着所有当红明星的资料,包括星座、三维、取向……我还专门了解过市面上所有大牌的化妆品。都是书里读来的。你问我知道这些有啥用?用处大了。熟读唐诗宋词,你只能跟少数几个不那么相干的人扯扯淡,而知道这些,保你能跟所有人搭上话,尤其是女人。先搭上话,才有进一步交流的可能,而进一步的交流,就不一定要说话了。你知道的。
不都说读书很雅嘛。我想我已经俗得不可救药了,竟把这么大雅的东西,用得这么功利,你说我是不读了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