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索尔·贝娄《赫索格》《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洪堡的礼物》- 诺贝

时间:2020-10-18 17:35:18    来源:

由于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人类的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精湛的分析。

《奥吉·马奇历险记》长篇小说。1953年出版。贝娄著。
小说主人公奥吉,马奇是个出身于芝加哥贫民区,幻想摆脱人的社会性以完成自我实现的流浪汉年轻人。他不断地避开亲人、雇主和异性的约束,他的原则是“从来不接受别人的决定,也不愿意做一个别人想使我成为的那样的人”。他追求自己的本性所规定的命运,渴望无限的自由。他和哥哥西蒙、弟弟乔治3人从未见过他们的父亲,也不知父亲是何许人,从小由可怜的弃妇、奴隶般的母亲操劳着。他12岁开始打工,给戏院散发戏报,在旅馆当打钟人,在一个亲戚家帮忙。当亲戚家想把女儿嫁给他时,他不想受到约束,不愿作亲戚家的女婿,便离开这家。接着到火车站卖报,由于顾客少付钱,被雇主辞退。他又到一商店卖圣诞节礼物,在同学的唆使下贪污了钱,被雇主发现,让他退赔了超过了实际贪污的钱。后到资本家艾因霍恩家去打工,给瘫痪的霍恩推车,上街买东西,打扫卫生,陪少爷比赛拳击等,换来维持自己生活和高中读书的费用。艾因霍恩家道中落,他只好离开,生活又无着落,先后偷过东西,当过店员。后来找到一个马具商店职员的工作,老板娘很器重他供他到夜校读书,培养他学会各种上流社会的娱乐和习惯,带他出去交际、避暑等。然而,当老板娘要收他为养子时,他断然拒绝。他宁愿受穷,不愿意放弃自由。离开这家马具商店,他再次和偷车贼合伙,想私运移民未遂。便又到狗俱乐部去饲养狗,后又到一个大学生公寓传电话、送信,并从书店偷书卖给大学生。这时的哥哥西蒙因娶了有钱的妻子,成了资本家,他便帮哥哥开煤店,并几乎娶了嫂嫂的表妹为妻。只因他帮助了个可怜的女工做人工流产,遭到女家误会,于是这门亲事告吹。之后,他又和原来在马具商店结识的有钱女子西奥鬼混了段,为西奥所抛弃。战争爆发后,他到一所培养轮船工作人员的学校学习,并与一个同他一样不愿受别人约束的女子斯特拉·切斯尼结婚。婚后一次出航时,船被鱼雷炸沉,他和另一个人在海上历险漂流15天后得救。战争结束,他随妻子先后到意大利、巴黎从事电影工作,历尽艰辛坎坷后,目睹现实世界,他有所顿悟,回顾以往生活觉得可笑。最后他的理想是,安下家来,生儿育女。作品描写主人公追求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最后只好向社会妥协的经历,不无嘲讽意义和鞭挞作用

《赫索格》长篇小说。1964年出版。贝娄著。
小说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位哲学博土、大学教授,为人正直、善良。但是现实生活给予他一连串的打击,好友变成了第2任妻子的情夫,导致了家庭的再次婚变,再加上社会对他的摒弃使他对社会的现状感到极度沮丧,精神瀕临崩溃的边缘。他只能写许多不寄出的信以发泄内心的积郁,诉说个人的见解。他苦闷的中心是在他生活的这个混乱的世界上找不到赖以生存的立足之地。他发现,在现代社会里,人的观念已发生变化,人道主义理想已被现实生活击得粉碎。他不知道应该怎样来认识周围的现实,怎样对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甚至弄不清自己的生命到底在哪里,怀疑自己究竟是否还是一个人,发生了所谓“自我本质的危机”。他曾照着镜子自问:“我的天哪!这个生物是什么?这东西认为自己是个人。可究竟是什么?这并不是人,但他渴望做个人。像一场烦扰不休的梦,一团凝聚不散的烟雾一种愿望。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迷惘

《洪堡的礼物》长篇小说。1975年出版。贝娄著。
小说以著名的戏剧和传记作家查理·西特林追忆往事的方式,描述了美国两代作家的命运。先锋派作家洪堡在20世纪30年代便成为著名诗人,然而10年之后便被崇尚物质、注重实利的美国社会所抛弃,在与社会的对立之中陷入精神苦闷,无论他想干预还是逃避生活,终究无法摆脱痛苦和疯狂,最后落个病死下等客栈的结局。曾受洪堡提携的西特林虽然在60年代成为名作家,过着奢侈的生活,但也很快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再也写不出作品,最终身败名裂,流落他乡,全仗亡友和良师洪堡的礼物—遗赠的两个电影剧本提纲才得以摆脱破产的困扰。然而精神危机依然无法解决。这样,他才终于理解了洪堡的痛苦和疯狂。小说反映了美国当代社会富足的物质生活与空虚的精神生活的矛盾,展现了美国当代生活瞬息万变的场景和当代美国人迷惘混乱的精神状态。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长篇小说。1987年出版。贝娄著
小说写主人公著名植物学家贝恩·克拉德是个理想主义者,生都在追求。他原想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生活、设计自己,结果却被生活所设计,他始终无法摆脱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影响和支配。在婚爱生活上,他向往的是纯洁浪漫的爱情,渴望有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结果被迫过着花天酒地、毫无爱情可言的生活。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在他的心灵中进行着激烈的冲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理想,又必须千方百计地顺应他所置身的社会,他的人格被迫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中。这种现象,不单单发生在贝恩·克拉德身上,这也是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知识分子普遍经受的生存困境。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西方社会中,眷恋传统文明的知识分子始终经受着嘲弄和挑战。他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周围又有那么多恶行不义,他们成天受到悲愁苦难的侵扰,而良知又不时地折磨着心灵,于是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忧郁、孤独、矛盾和痛苦之中,于是他们“心碎”了,发出了“哀伤更致命”的呐喊,心中渴望升起精神的太阳。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