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友,四川自贡人,上世纪末开始文学创作
微小说
相 亲
那一年我刚满二十岁,邻村的张阿姨来到我家,给母亲说想把她的侄女介绍给我。在张阿姨的撮合下,没几天就约好了双方见面的地点。
我在父母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乡场上一家茶馆的房间。老板端来几碗五角钱一碗的盖碗茶,母亲把刚买的半斤瓜子和一斤纸果糖倒在桌子上之后,张阿姨就带着她的侄女和兄嫂走了进来。落坐后,大家都有些拘束,手里拿着瓜子和纸果糖揉捏着,好像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这时张阿姨趁机打破了尴尬,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我磕着瓜子细心地听着大人们的谈话。
看得出来,双方的父母都很谦虚,说自己家里比较穷,也说自己的孩子还小,没有什么能力之类的话。双方父母要表达的基本上表达清楚之后,张阿姨便问哥哥嫂嫂有没有意见。张阿姨的哥哥嫂嫂说只要人好,踏实肯干,尊敬长辈,脾气好再穷都无所谓,说没有意见。张阿姨又问侄女,女孩的脸瞬间变得绯红,很腼腆地点了点头。父母见女孩家人那么诚恳,赶紧说我们也没有意见。张阿姨趁火打铁问我有没有意见,我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堂堂的五尺男儿,一表人才,就因为家里有些贫穷,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或者大专。张阿姨就把一个比我矮得那么多,又土里土气的姑娘介绍给我?
我给母亲说了我想不同意,母亲非常生气,便开始数落:你想打单身呀?只要人家能看上我们家就不错了。人长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又不是拿来吃的?只要勤快肯干就好,记得我和你父亲那阵,你外公说你们父亲一家人出身贫穷,上数三代都是老实人,就定下了这门亲事。你看我和你父亲,这么多年来不是照样过得很好,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相亲,这种经过介绍人或者媒婆的再三掂量,权衡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以及男女相不相配之后再牵线搭桥,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见上一面。若双方都满意就开始往来,建立感情,以至于步入婚姻的殿堂。虽然有些牵强,但也是人们寻找终身伴侣的最佳途径,几千年来经久不衰。
这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然而在农村或者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哪些低收入人群,每天为了那微薄的工资,从早到晚辛辛苦苦的劳动着,有时连那么可怜的休息日都要被占用,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谈情说爱,依然靠相亲来解决。因为爱情的缘故,就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陌生人,可以突然熟络到睡在同一张床上变成一家人。
如今,年轻人交往更加便利,途径也很多,看起来方便,实际上常常被一道宽宽的鸿沟阻隔着,复杂多了。不但要看父母的背景以及有多少存款,还要看城里的房子漂不漂亮,车子是什么品牌。根本不管这些钱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哪怕是来抢来的都浑然不顾。仿佛爱的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看中的对象根本不是人而是钱财和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