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叮咛父亲的牵挂
文:琳儿
关于父母之间的故事,我们知道多少,他们那个年代里,无关乎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没有你侬我侬,惊天动地。只不过十里八乡,亲戚朋友一介绍,“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只要能过日子就行。
有时我会拿出母亲年轻时的照片调侃父亲:“俺娘那么漂亮怎么相中你了呢?”“你娘那时确实没相中俺,这不时间长了发现俺还行么!”
就这样,母亲嫁给了当时一穷二白的父亲,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样子。
“回家的时候把你爸的被子拿出来晒晒,晒被子能杀菌,我从电视上看着一个人得了很严重的皮肤病,就是因为一年到头不晒一回被子,所以细菌感染了。”
“你买的那条裤子,他穿着太长了,你回去的时候,给改改”。
“他那天扭着腰了,躺了一天,也不去拿点药吃!你抽空去看看”。
“那些果树和他说了多少回了别要了,他就是不听,苹果又不值钱还套啥袋,弄得那么累干啥!”电话那头的母亲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她在遥远的上海给弟弟家带孩子,但她的心里无时无刻不牵挂家里,牵挂着一个人在家的父亲。他们一辈子了从没分开过,尽管有时磕磕绊绊,吵吵闹闹,怨声载道,可是真正分开了,却又是那么的不放心。
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年都要去临沂百货市场去提货,那时父亲总是早起去坐车,母亲便会在父亲走之前开始烧香求平安,母亲信佛,深信不疑,庄户人家的方式,虽然迷信但也为了求宽慰。每每父亲平安回来,母亲就会择良日向神灵道谢。
那一天父亲照例去提货,母亲便早早开始烧香,等父亲走后,母亲就一直惴惴不安,快晌午时家里的老母鸡偏偏又下了个很小的蛋。这不好的预兆更加深了母亲的担忧。因为家里有个风俗就是老母鸡不过晌下的小鸡蛋不吉利。
那时又没有电话,只能望眼欲穿,干着急,这不到了晚上,母亲就推着家里的老笨车子到离家好几里外的镇上去接父亲。而这一路四周全是山地,母亲也是怕极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走,因为他必须赶在父亲回来前在那等着装货。
母亲盼着盼着,一辆车从身旁走过她都翘首很久,终于等来了父亲坐的车,还有好多的货。他们两个装好车后便一前一后淹没在夜色中,却只字不说,直到回到家中,父亲才长舒一口气,他告诉母亲自己差点回不来了,原来在市场上父亲久渴难耐本想买几个苹果吃,可一问价太贵了,掉头就走,谁知从后边走出五六个彪形大汉,逼着父亲把那一堆都买了,不买也得买。这可吓坏了父亲,父亲那时也顾不上害怕了,大叫一声,趁他们不注意赶紧逃脱了,棍子差点落身上,想想都后怕,强买强卖的市场暴力,让父亲再也不敢轻易口渴了。好歹躲过一劫,母亲仍是很感激神仙保佑的。看着父亲安然无恙就是母亲最大的奢求。
父亲每次赶集回来都会或多或少买点好吃的。而往往每次父亲都不吃,不是说这东西太甜,就是太咸,要不就是吃不上这个味来,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留给我们吃。而母亲也会留下一点对他说,“我们都吃够了,别浪费了,吃吧!”
记得有一回,我给父亲拿回去两个猪蹄,父亲一直没舍得吃,直到最后全部坏掉,我故意很生气的对他说,早知道你不吃就不给你拿回来了。可是父亲却小声嘟囔着说,“你娘不是说十月一回来的吗?怎么又不回了!”我这时才明白父亲为何要一直留着。他在心底总想着把好的留给母亲。
我们的父母也许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玫瑰花,也不知道情人节,没有过过七夕。可是他们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仍然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所谓的幸福在柴米油盐里发酵,在一片片的果园里浸泡,在孩子们的电话里环绕。那山那水那个庭院,是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多少眼泪,多少泥泞,多少个不得已,都让他们用快乐赶跑,他们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真正的天上人间。
那一年,弟弟在上海的房子要装修,父亲一走就是一个月,那时正是苹果套袋的黄金时间。两个果园,四五万个袋子,母亲从凌晨三点起床,步行四五里山路,头上戴个矿灯摸索着就开始出发了。两个人半月的活,她必须最多在二十天内全部干完。如果找人来套的话一天人工费是120元,母亲怎舍得,她宁愿早起多干点,也是不会花这个钱的。
父亲为了果树浇水方便,就从离果园十几里外的山泉里下了管道,砌了好几个蓄水池,这样果树就不会断水了。但就是这些个有大又深的水池,真的让父亲很是担心,他怕母亲会踩空了,也怕她累极了会晕倒。是啊,那个月他几乎天天给母亲打电话叮嘱她“年纪大了,不比年轻的时候,干活悠着点。”有时他如果打电话没打通,就心急如焚,让我们继续打打看,直到电话通了,他悬着的心才会放下。
“尽管你白发苍苍,
在我眼里你依然是个小姑娘。
尽管你牙齿掉光,
在我眼里你依然是最美的模样。
尽管有时我不在你身旁,
可是星空中有我注视你的目光。
因为不让你忧伤,
是我一生的衷肠。
不让你难过,
是我追求的理想。
你的健康,
是我生活的全部力量。”
这是我很久以前写给父母的诗。在我家的香案上,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那是父亲第一次外出的时候求的,他说从来不曾给母亲什么,这也是送给母亲最珍贵的礼物,母亲视若珍宝。
父亲还经常说,你母亲在外不容易。带孩子很辛苦,陌生的城市里,周围全是陌生的人,不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那样自在,她很伟大,能把孙子照顾的那样好,她是咱家的功臣。你要常给她打电话和她说说话。
而母亲又常常念叨父亲,“一个人在家,这么多农活,没日没夜的干就像和时间赛跑,饭也顾不上好好吃。往往都是炖上一大锅子菜,然后再一次次地热着吃,有时能吃上两天。腿也疼,腰也不行了。原先我们两个在家都没点闲暇时间,现在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去干怎么能干完呢,庄稼地里的活又都是季节性的,晚不得误不得。这些地这些果树桃树扔了他又舍不得,就像从小拉扯大的孩子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哪能轻易放下。”
父亲有次去上海探亲竟然带回来十几张大饼,他说这是你娘烙了一中午的,她非叫我拿回来慢慢吃,自己做的什么没有添加剂,还好吃。父亲硬是拖着这些饼光来回倒车就好几次,真的很不方便,可他心里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尽管有埋怨,更多的是心底的感动。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现在电话成了他们枯燥日子里最好的奢侈品,茶余饭后,一句问候,报声平安,是一天生活最大的动力。就像是汇报工作,把一天两天三四天的事情都说一遍,现在谁也不嫌谁唠叨了,各自相安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心愿了。
作者简介
琳儿,原名郭琳琳,从小就喜欢文学,觉得人类所有情感只有文字才能表达,尽管没什么名堂可这份热爱伴随了自己好多年,在学校里曾是校园记者、优秀通讯员,这些荣誉埋在心里,让自己更加挚爱,相信自己也能行。现在干个体,希望以后自己也能勇敢的把自己写的东西交给大家审阅,加入沂源县青年作家协会倍感温馨鼓励,非常热爱青年作协团结向上的氛围和纯文学的交流,愿用文字拥抱生活,结识更多文朋诗友。
本期编辑: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