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龙先林 墨上尘事
做这里的一个小小鸟吧,栖落河滨古树枝,天天生活在诗情画意里,也当不负此生的。
风景独好
今年11月,回母校参加“复旦新闻学院创建90华诞”活动。之后,热情的沪上同学为我们安排了一次短暂的游历活动。
那天上午庆典会结束,下午就乘车前往金山。晚上,入住了“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
晚餐时,领队张伟光告诉大家说,明天安排,“早上游历枫泾小镇……”
一听到枫泾,我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虽然没有亲睹过它的芳容,但是,对于每一个爱书喜画的人来说,它,自不会有心里上的陌生感。
从名画家吴冠中那些江南风景水彩写实画里,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在丰子恺的漫画中,也有它形象的“细枝末叶”。于其他一些名作家的散文里,也有它享誉的名闻。它的窈窕倩影,可说早已储入我的意识里了。
第二天,我醒得早,躺在床上看了好一会手机,天,才朦胧放亮。这时,窗外就传来麻雀吱吱喳喳的鸣叫。远处,“咕咕咕,咕咕咕”叫唤着的,是斑鸠的声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是乡下长大的,我知道,只有远山僻野,才有斑鸠的活动。斑鸠喜静怕人,它们,可称为大自然的“隐者”了。
想到昨晚得一觉好梦,我知道,距离上海100多公里的这里,是一处幽僻之乡。枫泾,就在不远处。
第二天早上用完早餐,我们一拨同学就前往枫泾镇子作小游了。
镇子距离下榻之处,也就十来公里吧。
车子在村道上走了不到10来分钟后,在小镇路口的“枫泾小学”停了下来。街道应该是车子进不去的。
伴随着同学们的步伐,举步踏入街口,开始还觉得,这里,似乎与其他地方没有多少区别。可待移步渐入,对它的相识,便由浅入深了。
街口左边,是一处保洁间,路旁的电线杆布满了很不规则的电线。
一条小河贯街而入,翠柳垂拂河两旁。引目远观街道,店铺、民宅,屋角、门边,都挂着红色的“宫灯”。这些优雅诗意的红灯笼,有的,张单个;有的,垂成双。依房子的高矮,有的,又三五成串。灯笼张挂的数量,充满着艺术的构思与考量。
这时,虽是暮秋之末、初冬之始,却风轻气暖,怡人爽意。款步慢行街道,惬意散心,随意舒展。放松的心情之下,眼界自然开阔、灵敏。
第一处入目的,是街旁河边的小码头。几级下去,就是一方亲水的小平台。人,可以在平台上汲水、洗涤,濯足。你想,亲水爱洁的方便,人,还会是龌龊的吗?
漫步徐行,看到的第一处堂皇建筑,是“施主庙”。红墙灰瓦,敦实庄严。上有牌匾,是金字蓝底,再加大金边框,稍有北京王城牌匾的气概。门旁挂着“上海金山区道教协会”的牌子,显示此方是道教的圣地。
与它相应的辅助屋宇,也是巧筑佳构。紧锁的庙门,意似它没有什么活动。
足下的步道,宽,只有四五米,两旁是居家店铺,可“左顾右盼”,买卖交易两便。
与其它地方的水泥街道不同,这里铺设的,都是花岗麻石雕琢的方砖。
走在石板路上,遇到的第一座桥,是“惠安桥”。立碑上书:“上海市金山区文物保护点”。想来,它会是有传说的,只是来不及下问打探它的故事。
石桥拱度不大,虽然不算美观,但坚实牢靠。过桥前移不远,主道转角左侧,忽然出现的,是另一座大跨度的石拱桥。
这座石拱桥高比街道楼房,分两大级攀缘,初始斜上十几级台阶后,是一个平台,再拾级十几阶,才登巅及顶。
看到它的壮观,我快步上攀。立于桥巅,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方街景:水岸左边是垂柳绿掩,右边是楼阁飞檐,远方参差的楼房掩在绿树丛中,景色极佳。禁不住美景的牵心,几位女游客选位弄姿,正在忙着留影。一侯她们返身离去,我即刻邀请一位游客为我拍下几幅,把自己的身影嵌入了美景之中。
街景步移景换,每一处皆可入镜。由于只顾取景拍照,我已经落伍好远。急忙的一番追赶,前方又出现一座高拱石桥。近了一看,眼前一幕,即刻打开了我曾经的阅读记忆。“这里,不正是许多画匠、作家笔下描绘的佳景妙境吗?”
桥下,河泾四通;河滨,古树横斜。游艇泊岸侯航,游人穿梭如织,个个忙着取景拍照。翻桥过后,又是一处精构小园。
于是,急忙呼来同学之中的摄影大师颜志刚替我掌镜留影。张友和、李介麟见状,也紧随我后,精心选位造像摄型。
一路观赏,我发现,小镇是水泾如网,逢河筑桥。
小镇的桥,各显丰姿,有高拱构筑,有平展架设。高拱的,势如飞虹吸水;平展的,如卧龙展姿。全都是石头累砌,花岗岩石板砌级铺面。可以说,几十米之内,必有一桥。小镇方圆不大,石桥,恐怕不下二三十座。
有桥,是因为有河。河泾,可是水上世界的“街道”。它们纵横成井,整齐排布,小船缓缓穿行其间,平添一抹写意情趣。加之岸柳飘拂,楼阁街景倒映静流,显出小镇具有的那种舒缓阴柔的美态。
民居都是临水而筑,楼高不过三层。亭台楼阁间隔点缀,景致让你游了一处,又慕另一处。
河滨水岸,一列的茶摊美食店,香粽、丁蹄、豆腐干是这里的名食,入席小息,临水落座,观景品茗,放飞心绪,脑子自有诗意袭来。
岸边诗碑所刻《枫溪竹枝词》一百首,皆为古人吟诵枫泾景色之作。且录一首于下,以供诸君品赏。
天自来源一水长
玉虚高观峙中央
界桥两岸分南北
半隸茸城半魏塘
一脉清流活水源自天来,玉砌石垒的楼阁高桥架设在河的中间,一分为二的两岸啊,一半绿树成荫尽显柔美,一半是书诗成诵呈现的是自由豪放。诗里,可是极尽了小镇的优雅书卷气象了。
眼下的景色,与古人笔下的诗意确也相去不远。
这里,没有冒烟的工厂,没有人声鼎沸,没有车马喧啸,没有臭水熏鼻,安安静静的环境下,一木一石,一枝一叶皆可移书入画,都是美景构成的可贵元素。
是的,我看到,桥身的藤蔓,屋旁的花草,岸边的树木,也是自由随意地生长着,没有受到什么人为的抑制和干扰。
街上行人,散漫、随意,似乎没有什么烦躁袭扰,没有什么压抑堵心,个个步履轻松、健捷。河水舒缓静流,默默绕城,没有飞浪击岸。
在河边茶摊上喝茶闲聊的人,优雅落座,款款而谈。生意萧条的茶摊、店铺,主人脸上,也没有露出急切的情绪,只是在默默的静候雅客光临,毫无生活的挂心忧虑。
是的,大的博弈,都远在繁华的大上海里进行,这里,是心灵歇息的温馨港湾。
在这里,小鸟也是自由的栖落,没有暗弹隐弓伤害的担忧。闲逛途中,在止步与石砳、第五等同学小息之时,眼看一群小鸟在临水而筑的楼房飘窗上沿欢腾雀跃,吱吱喳喳的鸣叫不停,它们似在交流,似在引吭,又似在向远道而来的宾客致词欢迎。
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看,这里的小鸟,也显得是那么的开心快活哦。”
第五别出新见,说,“它们是在争吵,因为财物、房产分配不匀吧。”
我觉得,兴许不应以凡人俗念揣度小鸟的君子之腹的。回想早晨卧榻静躺,听到房外的小鸟啾啾之音,我倒觉得,这里,是鸟的“天堂”,也是人的“仙居”。
在这里,做一个小小鸟,不就很诗意吗?是的,做这里的一个小小鸟吧,栖落河滨古树枝,天天生活在诗情画意里,也当不负此生的。
作者简介:
龙先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居住广西钦州古镇。人生过往一闲客,时光长河一蓑翁。沉思遐想观风月,烹文煮字品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