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美国作家。
1897年9月25日出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一个没落庄园主的家庭。小时候家道中落。1902年随全家迁到密西西比州的奥克斯福镇,并在那里入学,读完十年级后,正遇第一次世界颜大战爆发,白愿参加加拿大皇家空军,接受训练。1918年7月,进入在加拿大的英国皇家空军学校学习。当年年底,因一战结束,复员回到家乡,又作为特殊学生在密西西比大学学习了1年。1921年,在纽约当了一段时间的书店店员,年底回到家乡任密西西比大学邮务所所长,并曾代理童子军教练。同时,业余从事文学创作。1924年自费出版自己的第1本诗集《大理石牧神》,辞去邮局工作925年赴欧洲旅行,先后到了瑞士、意大利、法国、英国,年底返回家乡。1926年在老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帮助下,出版了第1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7年第2部长篇小说《蚊群》出版。1929年第3部长篇小说《沙多里斯》出版。而后又相继创作了15部长篇小说和几十个短篇小说,于其中建构了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都是以密西西比州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并走向自己的创作高峰。后来也创作了一些不属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作品,如晚年于1954年出版的作品《寓言》等。他后半生基本上在故乡度过,只是偶尔到好莱坞去创作电影脚本,并曾在弗吉尼亚大学任客座教授。他的创作成就长期没有引起文坛的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辑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初次提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名称,又写了一篇著名的序言,方引起重视。更由于法国文学界萨特、马尔洛等对他的高度评价,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因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于1951年获得美国的全国图书奖,于1955年、1963年两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多次受国务院委派前往日本、瑞典等国从事文化交流工作。1962年7月6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密西西比州的巴哈利亚逝世。其一生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近百篇短篇小说。重要著作有19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193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圣殿》;193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193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没有被征服的》;194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去吧,摩西》;1940至1959年出版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小镇》和《大宅》;194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坟墓的闯入者》;195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修女安魂曲》;196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掠夺者》。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押沙龙,押沙龙》。
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因未能获得全体评委的通过,于1950年才被宣布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