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朱超群‖散文‖追寻归有光故土遗存

时间:2020-10-18 18:32:11    来源:
作者:朱超群
 
7月4日上午,应热心归有光研究爱好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桥东亭》杂志编委唐友明发起,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和花桥经济开发区文化促进会组织一批人,其中有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明清文学史专家,归有光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邬国平教授;中国作协会员,江苏昆山地方史专家,归有光全集出版领头人,昆山文化名人陈益先生;花桥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校长袁宝双先生;著名画家、安亭地方志专家、嘉定归有光研究会顾问王元昌先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中国龙文学奖组委会秘书长、《西桥东亭》杂志主编、《散文大家归有光》文集主编朱超群先生,以及花桥经济开发区文化促进会原常务会长韩建付先生、《西桥东亭》杂志编委李贺雯女士;归有光研究爱好者、诗人仲嘉宪先生等,追寻归有光故土遗存,作为一次有意义的雅集活动,进一步研究归有光生前故迹资料,取得了丰富成果。
井亭桥、世美堂、通阓桥、归有光昆山老家、归有光墓,以及归有光第一夫人魏家等,都一一考证,并收入囊中,收获颇多。值得一提的是归有光的故乡生活,始终与一条江有缘:娄江。请看:归有光的老家昆山老城旁,有娄江;第一夫人魏家的附近,有娄江;安亭王家的世美堂,也在娄江旁。
 
上午9点左右,大家在约定时间集中后,首先到安亭老街井亭桥前集中,重温归有光第二次结婚后,从昆山到安亭,住在妻子王氏家世美堂的情况,教师授徒10多年,写出归有光文集的重要作品。王元昌安亭出身,对归有光的历史和生平颇有研究,写有详细资料《记世美堂兴衰》,发《西桥东亭》杂志今年第2期上刊登。
王元昌88岁高龄,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深入研究王氏家境情况,他向大家讲述所知道的世美堂:
王致谦家财雄厚,富甲一方。他不仅出资建造百余间房屋的大宅,同时“成化丙申,出粟若干,上资国用,朝延义工,诏授以郎官职,以享平明之理。”
有百余间房屋组成的大宅,加上宅内的林园,占地面积极广,可以算是当时江南一座毫宅。据上一辈老人相传:远望其宅,只见屋宇层叠,不知其内有多少房屋,十分巍峨壮观,宅内有小山高出屋脊,山上有亭,宅西南古木参天,常见白鹤飞翔,每到秋天常闻丹桂飘香,凡路人经过都会趾足观望。
王元昌讲述归有光到世美堂入住后的情况:
归有光先生入住世美堂后,一面收徒授教,一面著书立说,同时归有光先生又在园内镇筑“陶庵”,因归有光先生敬慕陶渊明为人,“予不敢望於邵,而独喜陶也,吊今之窮者,扁其室曰陶庵。”又作“思子亭”为思念失去长子而筑之亭“予始欈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水道之中也。
最后,王元昌分析说:
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年已花甲的归有光先生取三甲进士赴长兴就任县令,离开世美堂,随后家人亦搬离,此后世美堂已处于无人管理开始衰落。
邬国平教授从市区来,第一次到安亭泾看到井亭桥,当知道世美堂遗址就在桥对面时,反复核实其位置和娄江段被填的情况。他对明朝散文大家归有光,是有很深入研究的。朱超群去年与王元昌和花桥地方志专家陈文虞一起,在核实归有光世美堂遗址时,写过一篇《“世美堂”遗址考》的文章,发表在去年《西桥东亭》第3期上。陈益先生撰写的《世美堂寻踪》,也在《西桥东亭》今年第2期上发表。唐友明有《归有光在安亭》作品,则发表在《西桥东亭》今年第1期杂志上。其实,邬国平、朱超群、王元昌、陈益和唐友明,都是去年成立的嘉定归有光研究会的会员或理事。
世美堂的位置,原来在娄江和安亭泾上井亭桥的旁边,现在安亭泾在,井亭桥在,娄江至安亭泾段被填,世美堂遗存一点也没有了。也就是说,一个当时有百余间房屋组成的大宅,加上宅内有林园,占地面积广大,可以算是当时江南的一座毫宅消失了。经考查,现在成为安亭几座新的小区,一段泽普路公路的位置,其他的部分,一直延伸过泰安路,到兆丰路轻轨站的地方,目前属于花桥的地段。大家议论,是否可以在附近造一座纪念馆,一是纪念世美堂,二是纪念散文大家归有光。朱超群原来和王元昌议论的意思,可以建议安亭政府在井亭桥一岸,即现在将启用的迎春居委会旁至公路段的三角形空间,可以造一座数百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楼下建世美堂模型和归有光收徒授教、著书立说的布局,楼上则是归有光先生研究和其个人的文献资料。但哪年哪月能成为现实,则要看哪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想不想做,愿不愿意做的事了。
 
接下来,一辆7人座和一辆5人座的轿车,由袁宝双和韩建付驾驶,先到徐公桥和天福庵参观,此话不提。然后,两辆车直奔在昆山市区的归有光墓地而去。
袁宝双熟悉归有光墓在震川西路上,但大家要去的地方,是先找与之约定而住在昆山市区的陈益先生。开了约半个小时,找到陈益先生,停了车,跟着陈先生走。
陈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散文分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天吃相》《收拾起》《漂移的古镇》,散文集《我的先祖是蚩尤》《十八双鞋》《欲望漫思录》、文学传记《心同山河——顾炎武传》《项脊之光——归震川传》等六十五种,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各类评奖中获奖,收入语文教材和多种作品选集,并在日本、台湾、香港出版译介。他先带大家去了归有光出生地宣化里。宣化里己经不在,在震川西路和一条横路南后街上,大家站在路口,陈益指看原来是宣化里的旧址。陈益身材高大宽悟,长期在昆山市做文职官员,颇具学者风度,他对归有光家乡旁边的一条小河,说这是仅存的遗迹了。他一路带领参与者走到中山堂西门前河旁,看一顶古桥通阓桥,桥栏上的“凤穿牡丹”图案清晰可见。陈益作了大致介绍,并说归有光肯定走过,让我们一起走一走,并在桥上拍照留念。
看了古桥,陈益领大家走到震川西路上,一起朝归有光墓地走去。路上走时, 看到中山堂的正门。中山堂位于昆山城内的新阳县署衙门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衙门大堂、二堂及最后一进上房楼旧址上,集资二万余元兴建中山堂,是年12月5日竣工,行启门典礼。
 中山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积774平方米。由昆山籍著名工程师俞楚白设计,时为昆山城区最大的建筑。本想进去看看,不料正在改造和复原,现在不能进去。
一路走,看到归有光原来的墓地,就是金潼里墓园地块,当时归属电信局所有。为了建造机房大楼,工人在平整土地时,挖开墓地,将归有光夫妇的遗骸暂时移葬。文物管理部门闻讯后,立即采取妥善的保管措施。据有关人员反映,归有光遗骸为一身官员装束,大体完整,随葬物有玉带扣和宝剑等。很快,经政府有关领导批准,在东大桥西堍(距原墓园300多米处),依照原有风貌,重建水泥圆顶墓穴,墓前立有青石墓碑,并书“明南京太仆寺丞归震川先生之墓”。
移址后的墓园已开辟为一个公园,命名为震川园,开放式的,可供人们游览和凭吊。
就在震川西路与柏庐中路交叉口的震川桥西,归有光墓就住落于此。墓地方圆5亩多,呈三角形地块,建在路和娄江上沿河的两旁。墓有多家,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暨配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葬在西冢之次。原墓门在东,乾隆六年(1741年)县令丁元正封筑后,移至冢之前。1934年重加修尊,将墓门改建,篆额“归震川先生墓”,墓穴用水泥浇成圆顶,并立“明太仆寺丞归震川先生墓碑”;墓左建御倭亭,纪念归有光嘉靖年间(1522-1566)入城御倭的功绩。
大家在震川园归有光纪念碑前,拍摄了一张集体照,结束了上午的归有光遗存考证。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