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影评
《八恶人》这部影片,我想就算是不喜欢西部片的人也会有所耳闻,毕竟是大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他的名字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金字招牌了。
题外话
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说说这部电影的一个噱头——胶片。
昆汀这次拍片儿用的是70毫米胶片,而一般情况下是采用35毫米的胶片。电影在放映时的放大倍率减小了,画质自然就提升了。所以如果能在电影院观影,那么感觉肯定很震撼吧,不过我也只能猜了,毕竟不是每家影院都有相应的放映设备。就好像面前有一双梅西签名的45号足球鞋,而你却是37号的小脚。
不过用不着为此糟心啊,因为反正你踢野球也不用那么珍贵的鞋。这部影片也是一样,全片只有大约7/8的时间在室内,能体现出70毫米胶片优势的室外画面仅有1/8。我真的不知道昆汀的这个选择是精益求精还是没事找事了。
影片梳理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不久。电影一开始,就展现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苍茫雪景,再加上恰当的背景音乐的烘托,我的情绪一下子就进入了观影的节奏。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不是盖的!在几个烘托氛围的写景镜头之后,画面给到了一个十字架,紧接着一辆马车从远方缓缓驶来。
又是马车,觉得熟悉吗?在《被解救的姜戈》里曾有这么一辆带主角上路的车。本片也是如此,马车不仅是载具,也是情节发展的推进器。随着马蹄声远去,《八恶人》拉开了序幕。全片共有六章,除去第五章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赏金猎人要押送犯人行刑,由于天降大雪,只得与其他人一起栖身于一间旅馆。情节展开方式有些像《水浒传》,每条支线相互独立,却又互有联系,最终交汇于一点,把情节推向高潮。我得说这种方式并不复杂,但是在观影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昆汀对故事的掌控力,毕竟想把故事讲好也很不容易啊。影片有的地方很像12年上映的《姜戈》,比如马车和角色出现的方式,这点在后文还会提到。
我很喜欢的一点是角色像打娘胎里出来就会骂街一样的痞气,还有奇怪的腔调和重音(虽然也太“昆汀”了,但我觉得加分啊)。啊呀,又扯远了,接着说故事。电影每一章节概括起来都是说说说然后打打打,有些人说这样很枯燥,我倒觉得每个章节虽然套路是一样的,但都很精彩。就像《水浒》,每个好汉都是命途多舛-打架杀人-逼上梁山,但每个人的故事又各有不同。不赘述剧情了,昆汀讲故事的能力比我好太多。电影的结局当然是毫无悬念,八恶人都死于恶人之手。就像电影一开始出现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恶人们以这种方式向上帝赎罪。导演安排了一个“坏蛋都死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结局,有点“尘归尘,土归土”的意思,虽是皆大欢喜,但是否过于完美了呢?毕竟除了这间屋子,全世界都笼罩在漫天的飞雪之中,美好得不行啊。也许这种强烈的对比是很妙,但从我的角度看,结局这么完美,是故事的一点小瑕疵。
总体评价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心中会有怎样的地位,但我知道这绝不是昆汀最好的电影。满分10分的话,我给8分。编剧昆汀写了个好故事,但是导演昆汀就有些用力过猛了。开头足足4分钟的雪景让我如坐针毡,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我是晓得的,但让我单纯看4分钟鹅毛大雪,就有一种“彩电没信号”的既视感。剧中人物的对话昆汀味十足,每一章内容都有自己的悬念,而每一个悬念都在本章节的最后用子弹与鲜血得到解决,这些都让人觉得很过瘾。然而在看到飞溅的番茄汁之后,我又觉得“镜头中出现这么多鲜血真的有必要吗?”《被解救的姜戈》也是鲜血迸溅,然而其枪战的精彩程度要比《八恶人》高出一截。镜头中出现了过多的血也是体现他用力过猛的一点了。当然,一开始就提到的70mm胶片,也是一个侧面吧。
问:既然电影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我为什么不多说说配乐的事情呢?
答:因为我不懂艺术啊。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阅读 38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