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盛大,欢迎回家
文/李雪立
03年非典,20年非冠,时光的钟摆停在这一刻,十七年,是一段灰色的悬崖开满鲜花。十七年前,青涩的笔尖缠绕成茧,十七年后,我们在记忆的蔷薇里破蝶。
一对年轻情侣
放寒假,我拉着行李箱在偌大车站等车,广播机械的声音单调地重复进站消息。我百无聊赖地刷着微博,最近好像武汉又发现了许多例,滑动屏幕的手指突然一颤,我闭上眼,内心祈祷着一切都会好起来。
车站人很多,聚集着南京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职业不同,年龄也不同。在我旁边一起等车的是一对年轻情侣。女孩笑起来很好看,有浅浅的梨涡,男孩不爱说话,总是看着女孩笑,两人美好得像一幅画。我站在一旁看着,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笑,这对情侣一定能一直走下去。
一阵铃声打破了方圆之内片刻的安静,女孩听着手机那头的声音,眉头微蹙,牵住男孩的手慢慢握紧,用沉着冷静的声音看着男孩说:“导师,我们现在就回医院,和您一起支援武汉。”
原本离我很远的事仿佛就在那一刻被拉近了。
再次抬头,女孩正和男孩商量着什么,边说边向车站出口走去了。
脑海里突然冒出两个字——少年。
我望着他们的背影慢慢被四下的人群淹没,心突然空了一拍,下一秒又仿佛被人捏住一角,酸软一片。
直到怔怔地坐上车,窗外的景色一帧帧地变换,我才反应过来,那背影里是勇敢、是坚定、是奋然挺身的热血、是一句无声的“我们来了!”
迟钝如我,忘了和你们说一句加油。
疫情下的生活
随着疫情逐渐严重,举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阴霾中,焦躁、不安、惶恐的氛围充斥着各个角落,大家人云亦云,诚惶诚恐,连说话也变得揣揣不安。
好在,日夜工作在前线的医疗科研人员及时给出了应对方案,国家也立即出台相关政策,封锁各省关卡,关闭一切娱乐聚会场所,出门须有通行证,在任何公共场所都要戴口罩,一日三次自检体温……一条条规定像镇静剂,慢慢抚平了大家焦躁的情绪,如今,日子也逐渐变得有序。
早晨打开手机,不再是刷朋友圈,而是看看疑似、确诊和治愈病例,一串串数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为数字的增长而哀痛,在默默祈祷默默加油的同时,也更加谨慎严格地要求自己,不为国家增添负担。没有了户外娱乐活动,亲人间的陪伴反而增多了,亲子游戏、室内运动、家庭美食……即便在家也宅出了不少新意。身处异地的朋友、伴侣、亲人靠着视频聊天来缓解日渐浓重的思念。
窗外低沉的风吹着光秃的枝干,乌鸦苍白的叫声仿佛总也叫不醒寒冬。路上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放眼望去只有几片“口罩”匆匆走过。
今年的冬天有点漫长。
但我相信,今年的春天一定格外明媚,微风吹过树梢有甜甜的味道;今年的夏天一定格外炎热,枝繁叶茂也挡不住蝉鸣声聒噪;今年的秋天一定格外清爽,枫叶火红阳光正好。
迎来武汉解封
4月8日0点0分,武汉解封。
看着直播,热血一泵一泵地压往心脏,顷刻间,那里被填得满满的。我知道,我们离胜利不远了。
小县城里没有太多规矩,不知谁家放起了烟花。小区寂寂的夜空炸开一朵又一朵绚烂的烟花,红的,紫的,黄的……五彩斑斓,异彩纷呈。习惯了宅在家里的人们,此时纷纷开窗探了头看,有的情绪激动直接喊了出来。大家欢呼着,雀跃着,替远在武汉的同胞们呐喊,热泪噙了满眼。
我激动地流着泪,血液随着烟花的绽放而沸腾。泪水模糊的眼角下,是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后脸上清晰的印痕、是除夕夜毅然奔赴武汉支援的坚挺身影、是不眠不休奋战第一线的科研人员、是不顾自己安危日夜守护病人的医生护士……这世上哪有什么容易,只是有人挡在了我们面前,替我们负重前行。
他们有的是某个孩子的父母,有的是某对父母的孩子,但疫情面前,我们褪去重重包裹,毅然肩负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华夏儿女!这股流淌在血脉里的亲情,让我们即使相隔万里,也共享同一份情感,让我们即便身处各处,也将疫情这座难以撼动的冰山融解,化作眼角深沉的热泪,亲吻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因为彼此光明炽热,所以,我们可以走过所有寒冬。
2020年伊始,所有人都在教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团结,学会坚持,学会相信。
虽然中国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其他国家的疫情也还在积极治疗阶段,但,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身旁是熟悉的面孔,身后是万家灯火,从古亮到今。不远之外的夜空,星星点点,有模糊的亮色直铺到天边。
蔷薇花开,破茧成蝶。
你看,这世界灿烂盛大——欢迎回家。
作者简介
李雪立,女,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