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烧脑”沟通,图的就是这股子“酸爽”劲儿
◆ ◆ ◆
文 | 二红
小雨:
跟一个早熟的孩子打交道,跟和一个晚熟幼稚的孩子打交道都不容易。总的来说,养孩子让他冻不着饿不着容易,养好很难。
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的,特别是当孩子自己觉得什么都懂的时候,别说让他接受你的建议,就是考虑一下你的建议都不容易!可那又如何?我不想放弃自己和孩子们共同的成长,哪怕会有情绪的冲突!
成长总会有代价的。有孩子陪着自己长大的感觉,想一想,用句时髦的网络用语就是“酸爽”,痛并快乐着,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战”友情啊!只要不伤筋动骨,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不能总喝白开水,没有挑战性啊。
当然,也不能直接挑战不可能,亲人之间的伤害是把双刃剑,没有受益方。那种把伤掩盖起来,粉饰太平也不可取,一个字:“累”。选择合适的方式暴露出来,从源头解决了,才一劳永逸,否则就像地雷一样,随时会引爆,杀伤力也不可控。
本来想着是有苦自己吃,有累自己受,有委屈自己忍,攒着攒着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结果也就不会尽如人意。我们又不是神,家人本就是相互扶持陪伴的,只要不颓废,适当的抱怨发脾气太正常不过了,放下包袱再出发,走得才会远。
你是一个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和你的家庭环境成长起来很懂事的孩子,操心多,所以你给出建议和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时机不对,因为你妈这时候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所以你收获的也只能是炮轰了。
何况你妈——我妹还是一个易燃品,我在你妈那挨的炮轰也不少。网络发达,隔着十万八千里,我一样挨炮轰啊!委屈啊!现在想想,我和你大姨想的,觉得是为她好,其实也是侵犯了你妈的自主选择权;更何况你妈很少离开家,潜意识的依赖感很强,她很无助、害怕,而发脾气只是她这些隐性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可人生大多时候是这样,总有很多我们不想去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最后结果的好坏,有无收获,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你猜”,或者“觉得你应该懂我、理解我、包容我”,都是良好沟通的障碍。时间长了,爱消耗没了,谁还在乎谁?!
亲人之间往往都会在这个雷区里自残,让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独处没错,但以独处来逃避问题,处理不好,问题会有连锁反应了。你说呢?
现在咱来讨论一下搞对象的事。说实话,昨天二姨是故意的,也谢谢儿子没有当时给我下不来台。我其实早就想和你讨论一下这个话题,虽然现在社会主流如此,但并不代表就是对的,毕竟有的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不走心的感情伤不了心,但同样也得不到你想要的;游戏做多了,你真正想要的你还知道吗?减压吗?隐患而已。家庭环境、大人的榜样有影响,但你是决定者。
从你和女朋友的相处模式,还有对家庭成员关系的看法,我知道你是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的,我也如此。特别是在家庭关系不和谐、自己还小又无力反抗时,盼着自己快点长大,好自己说了算,有小家了,不吵架。可这都是想象中的美好,现实是需要走心的,伤心时要做好继续走下去或者干脆放下的决心。
习惯这个东西真的是可以影响我们,怎么想的多了,怎么做的多了,潜移默化地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你觉得你独处惯了,你妈的出现,你最大的感受是觉得受了约束,还要照顾她的情绪,很累,尤其是自己还在水深火热里,心更累。
找不到出口,带着情绪处理问题,矛盾又扩大了,生活中只剩下了难和累。你思维的习惯只让你看到感受到了这些。没有找根源,问题还在,你要躲哪?找个精神伴侣就行了?可我觉得这样只会让你心中的玫瑰过早地凋谢!因为你摘早了。时机不对,情绪不对,出发点也不对。
试着转换一下思路,你妈也没那么脆弱,不需要你那么小心翼翼地去呵护。有妈爱,有妈疼,饿了有饭吃,衣服脏了有人洗,懒得动时,后面有妈顶上,需要独处时,只需告诉你妈一下,拍拍屁股就能走出去。
就算在家,你也是有自己的独处空间的,不幸福吗?关键是你把你妈想得太不堪一击了,也是因为潜意识里太在乎,你妈的情绪才给了你这么大的压力。你妈没那么差,除了情绪把控需要提高,做起事来多棒!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别嫌烦。烧脑啊!我赶紧补补,吃核桃去了。
二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