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紫飘叶
踏着“绒花”悠长而缓慢的节奏走出电影院,冬日明媚的阳光剌得眼睛有些不舒服。“芳华”那沉重的故事情节,还在心中萦绕,阳光洒在身上,却没有感到暖,风,有些寒,光,有些刺眼。
电影中,何小萍因为家庭的原因,生父被劳动改造,母亲改嫁,她在家里倍受冷落,用故意生病才换得一次母亲关爱的机会。当兵进文工团给了她梦想实现的机会,她兴奋、欣喜,以此作为不快乐童年的转折点,急不可耐地想让父亲分享她的荣耀和快乐。在新军装还没有发到手的情况下,私自用同宿舍林丁丁的军装,拍了一张美美的军装照片。被同伴发现,事与愿违,从此被同伴认为属于品行不好之流,再没人愿意和她结伴,舞跳得好,也只能打杂,以至于当A角的机会来临时,她已心如死灰,甘愿放弃。
哀大莫过于心死,当一个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热切向往的时候,机会来临时,便善于并且勇于抓住,而反之,就是机会堆在眼前,也会漠然视之。影片中的何小萍刚来到文工团的时候,充满着对部队生活的向往和对改变命运的期许,对舞蹈的热爱和对于融入文工团生活的急切心情,促使她不顾长途跋涉之辛苦,转晕在练工房。这时候的何小萍心中充满朝气,也充满着对世界的热爱。后来她变了,变得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们数落她,没人愿意和她结伴,军装拍照事件是个起因,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何小萍一生的惨淡。
青春的芳华,芳华的青春,因为懵懂,因为好奇,因为青春的荷尔蒙引热血喷张,会做一些傻事,会做一些错事而自认为是正确的。扪心自问,如果我是文工团的一员,面对何小萍这样的军装事件,我会怎么办?很不幸,我得出的结论,和电影中的她们如出一辙。年轻,让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在那个非黑即白的年代,没有教会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凡事上纲上线成为贯有的思维方式,自认为主持了正义,结果让别人活得苦不堪言。
要改变自己,首先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公交车上,年轻人让座是美德,值得赞赏,但年轻人不让座,或许有他的难言之隐。曾经听说有一位年轻人,刚刚从医院拿到了不治之症的报告,恍惚中,他坐上公交车,却被不知情的群众责怪他没有公德心。此刻,年轻人的心里一定在淌血,这样的委屈哪里能诉说?
不能做到帮助别人,试着理解别人总是可以的。大街旁坐姿不文雅的女孩子,是不是可以试想她,走得实在太累,就地能歇一下,已是她的奢望。我们没有条件在大街上给她递一把椅子,至少可以不用瞥视的眼光去瞅她,这应该可以吧?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上苍赐予我们每个人的美德,与生俱来,不带功利。是大自然中那清纯的那一汪泉水,泊泊流淌,滋润心肺。于自己是一种平和和安宁,看世界美好,看人们和善,与此同时,他人也得到的宽容的眼光和善良的帮助,不再无畏仇视,不再充满敌意。
“芳华”让我懂得,世界上的许多事,原本不是你所想象得那样的,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不轻易下结论,凡事试着退一步去想。对自己是一种释然,对别人或许就成为一次命运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