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读后感:人生如逆旅,不如欢喜过

时间:2020-10-18 19:07:30    来源: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原著 | 草薙龙瞬
解读 | 黄栀子

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各种烦恼,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们心中的贪、嗔、痴,会引我们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而《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本书将告诉我们,如何摆脱烦恼,迎来快乐的人生

本书作者草薙龙瞬享有“东大名僧”的美誉,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在东京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之后通过自学考入东京大学。原本在东大学习法律的草薙龙瞬,在毕业之后却选择了剃度出家,宣扬佛法。

而草薙大师的佛法理念不同于一般的僧侣,他不愿探讨“属于宗教的佛教”,而是希望从原始佛教的教义出发,为现代人提供可以用于工作、生活的实用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草薙大师将佛学中难懂的道理,翻译成简单易懂的文字,写成了《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书。此书出版以后,还曾登上日本亚马逊畅销榜首位。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草薙大师的脚步,一起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吧。

理解烦恼,才能摆脱烦恼

在2500年前,佛陀说,人生总是与烦恼相伴。

而与此同时,佛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化解烦恼的方法。在提到化解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烦恼的根源。

人们常常以为,烦恼的根源在于执着,也就是对某些事物舍不得放手。但是,草薙大师认为,烦恼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心灵的反应”。

那么,什么是“心灵的反应”呢?

其实,当我们遇到各种人和事时,外界就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心灵在受到了这种影响之后,就会做出对应的反应。像是焦虑、沮丧、愤怒等等情绪,都属于心灵的反应。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早晚高峰挤地铁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挨肩擦背,非常拥挤。

地铁里拥挤的状况就会对你产生影响,你在受到影响后,也许会伤感地感慨生活的艰难,而这种沮丧的情绪,就是心灵做出的反应。

既然烦恼的根源是心灵的反应,那么,想要化解烦恼,就要避免让心灵做出消极的反应,而避免反应的重要方法就是正确地理解烦恼。

所谓正确的理解,就是要明白生存必然伴随着烦恼这一事实,选择正视而不是逃避烦恼的存在。

当我们理解了这个事实时,便不会在意烦恼,原本的烦恼就会得到平复。

而理解烦恼的重要方法就是,学会审视内心。通过对内心的审视,我们会更加清楚地理解烦恼的存在。

作者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内心,那就是用语言确认自己此刻的内心状态。

这种方法在佛教中被称为标记,意思是给自己此时的状态贴上一个对应的标签,这个标签必须如实描述你的真实状态。

比如,当你在陌生人面前,感到有些紧张的时候,就请为自己贴上“你很紧张”的标签。当你因为沉溺游戏而感到有些焦虑的时候,那就请为自己贴上“焦虑”这个标签。

在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之后,我们就能确切地明白自己的内心状态,快速捕捉到自己心中的烦恼。

当你学会审视内心,真正做到理解烦恼时,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不妄下判断,才能远离烦恼

《经集》中说:“觉醒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判断而蒙蔽心灵。”

我们时常需要做出某些判断,生活才能继续下去,但是,我们应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判断。因为我们一旦妄下判断,就会被这些“判断”所束缚,看不到其他可能性,从而徒增烦恼。

作者提醒我们,不要妄下自我否定的判断。

在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过去发生了某件糟糕的事情,才会做出自我否定的判断。

所以,如果你希望跳出自我否定的泥淖,就要从回忆中抽身,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草薙大师从前在寺庙修行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早晨,一位僧人因为睡过了头,没有来得及参加诵经和拜佛的活动,于是他懊悔地感慨自己作为一个出家人,真是太不应该了。

而这一幕刚好被寺庙里的住持看到了。住持立马大声对僧人喝道:“笨蛋,你应该关注当下。”

其实,人在一生中会遇到或大或小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一直沉溺在过去,就无法摆脱挫败感。

如果想要让人生出现转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想想当下应该做些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避免自我否定的意思是,不要对自己说“我不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犯错。所以,也请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正确,不会出错。

事实上,当你判断自己永远没错时,这种判断恰恰就是错误的。

我们所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其实出自佛典。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看到的只是真相的一部分而已。

当你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没错时,作者建议我们坦诚自己的傲慢。

请不要惧怕犯错,犯错乃人之常情。佛教徒在修行的过程中,也经常会犯错,但他们会为自己错误的念头而忏悔。

当你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之后,可以像佛教徒那样,在心中默默忏悔,而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错误。

既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认为自己永远没错,学会收起妄下判断的心,才能摆脱判断所带来的烦恼。


把烦恼进行分类,
才能更好地化解烦恼

有人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的确,很多情绪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的,但是作者认为,这些烦恼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与人相处时,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的烦恼,还有一类是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的烦恼。

第一类烦恼是自身的问题,而第二类烦恼是人际交往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化解自身的情绪问题。

书里提到了一个关于佛陀的故事。佛陀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刹帝利,地位低于婆罗门,但佛陀却吸引了诸多婆罗门归入他的门下。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惊天大事,也让其他的婆罗门感到愤怒不已。

一天,一位婆罗门怒气冲冲地来到佛陀面前,恶意中伤佛陀。

但是,佛陀没有生气,他只是淡淡地问了婆罗门一个问题:“婆罗门,假设你为了宴请宾客,准备了很多食物,但是宾客们没有吃掉食物,那么这些食物属于谁呢?”

婆罗门果断地回答:“那自然是我的食物。”

其实,佛陀是想借食物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不接受对方的辱骂,那么那些辱骂的话语依旧属于对方。

而如果我们选择回骂,反而相当于接受了对方的辱骂。

所以,面对他人的恶劣行为时,比起回击,不如不要做出反应。

书里提到了一个让心灵不做出反应的练习方法,那就是把自己的心分为两半,一半朝向外界,一半朝向自己。

与人交往时,用朝外的那半边心,去理解对方的话语,但是尽量不要做出任何反应。然后,用朝内的那半边心观察另一半心的反应。

如此反复练习,直至修炼出一颗不会做出反应的心。

除了处理好自身的情绪问题外,我们还要学会如何与难以相处的人打交道。

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对方当作初次见面的人。

人类的大脑里每天平均会涌现7万个念头,人心在新念头的影响之下,会不断变化。佛教认为,人心无常,人也就无常。

所以,我们和每个人的每一次交往都是初次见面,不论对方曾经如何对待你,都请把他当成一个不认识的人,然后重新交往。

只有懂得正确的相处之道,才能在交往中获得快乐。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司汤达说:“快乐是一种奢侈。若要品尝它,绝不可缺的条件是心无不安。心若不安——即使稍受威胁,快乐就立刻烟消云散。”

虽然外界有诸多纷扰,但化解烦恼,获得快乐的钥匙,不在别人身上,而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当我们学会如何让心灵保持平静时,就能从无穷无尽的烦恼中脱身。

而让内心获得平和的最好方法,便是正视烦恼的存在。

人生必然伴随烦恼,即使你拒绝承认这一真相,也无力掩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烦恼。

其实,正视烦恼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向生活妥协,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因为,当你明白烦恼无处不在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烦恼只是一种无足轻重的存在。

而这时,快乐便会如期而至。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