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若尘
以前的时候,我认为,一个人穷,就是因为他不努力。随着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加,发现这句话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在美国农奴制度时,一个奴隶,不管你再怎么努力,永远挣脱不了命运的桎梏。因此,人的命运,有时候真的是源于你的出生,而不是后天的努力。
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夏尔巴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提供向导服务。他们为登山者背负行李辎重,遇到危险的难以翻越的障碍搭人墙让雇主通过。这样他们每年可以赚取4000美元的工资。为了这换算成人民币4万元不到的收入,许多夏尔巴人都死在了登顶珠峰服务的路上。 “我的朋友和兄弟都死了,事实上最后能活下来都靠运气。”夏尔巴人巴桑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唯一赚钱的方法。”
有一些大学生,经常感叹命运的不公,说毕业就是失业,社会从业岗位越来越少,用工单位对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人能够上到大学,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他们感到痛苦,是因为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路。
太原富士康的流水线员工忙的时候每个小时要加工900个产品,平均每个产品的加工时间不能超过4秒,整整十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里,每一秒钟都必须站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机械又重复的工作。很多员工承认,“感觉像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我们可以说这些工人是当初上学时不努力,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前些年参加高考的有多少人,被录取的又有多少,即使被录取,90%的大学都是一些野鸡校子,骗子学校,他们办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学费,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在这种大学里上学,被骗去学费之后,还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大同黑煤窑的工人的工资就稍微要高一点。每天6点天没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没办法工作了为止。从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几十斤重的煤运上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一百元左右的报酬,大致等于什么事都不用做的实习生每天的报酬。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人们还要面对矿难塌方,老板拖欠工资,自己身体扛不住等风险。即使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从四川农村来的陈
姓工人还是这样说:
“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10倍,这儿干一年,比得上在家乡干6年”
那么,当你吹着空调,坐着地铁,上过大学,用过电脑,在城市里做着还算体面的工作时,面对着这些为了基本的生存挣扎的底层人民又有什么立场说“他们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你要知道,他们中的不少人,别说识字,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你以为他们不想学识字吗?不想学说普通话和英语吗?他们想,但是他们的出生,就注定他得不到这样的学习环境。
中国很多人都出生在城市里,你们不了解四川山区或藏区的学校,和周围的学习环境。在那里,有些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一辈子没有说过普通话,你让这样的一代人,怎么去教育他们孩子成为都市白领。
当你发现马化腾的父亲是盐田港公司上市董事,97年的时候开着奔驰给马化腾做账。柳传志的父亲是人民银行,国贸委高层。王石岳父是广东省副省长时。
当王健林“先赚它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你有没有算过:王健林身家2600亿,一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啊! 而对于没有家产且年收入十万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也不算太难,也就是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而已。
成功,真的不是一代人的积累。
当我们说“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这样的话时,你有没有想过,社会上95%以上的机会和资源,都给了掌握权利和资本的人,你还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
他们即使再努力,也无法突破命运的枷锁。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但是衡量人生成功标准并不只有穷和富,穷和富也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
有时候我们可以穷,但我们穷的很幸福。有时候有些人很富,但富的很痛苦。
好吧!穷人们只能这样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