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庸
如果要问哪些作家是“力量”的代名词,那么会有许多人举手推选海明威海明威不仅一生与力量有缘,诸如身体“吃”过许多子弹、脑袋被大面积地缝补过、飞机失事等等都没有打败他,而且他笔下的人物多以力量型的面貌出现。力量体现在少年身上不稀奇,但一个老人照样斗志昂扬,余勇可嘉,就十分难得了他的名著《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就是这样。老渔夫连续48天捕不到鱼,倔强的个性支持着他仍然没有放弃努力,也许因了这个倔,老天给了他回报,让他逮到了一条大海豚,这条海豚比他的船还要大。虽然能否对付得了这一条大家伙还是个问题,但老人很兴奋。他骨子里头有一种挑战的本能(比起那些年纪轻轻就意志颓唐的人来说,更显得可贵),他不怕对手强大,只怕空虚无聊,因此遇到了这一个庞然大物,他发誓:一定要战胜它。于是他凭借非凡的毅力、智慧和勇武,折腾着大海豚,直到它死去。这样,他才松了口气,把它拖回家就容易得多。然而,老天爷似乎在捉弄他,你想这么轻松地带回一个大战利品,没门。这时不速之客鲨鱼来了,而且是许许多多条,像一艘艘战舰,它们正饿着呢,在寻找食物,眼下正好有一条死鱼经过,它们当然食欲大开。饥饿仿佛是一声命令,它们井然有序地追过来。老人可不干了,我好不容易摘到一条鱼,你们也来凑热闹。他用鱼叉、刀之类的工具和它们搏斗(这老渔民真是一条血性汉子,如此危险,竟然不惧),鲨鱼也天性好斗,坚忍不拔地一边和老人拼搏,一边一口一口地哨死鱼。通常说老人不可能是鲨鱼们的对手,在鲨鱼面前,瘦筋筋的老人像一条带鱼,但这条老带鱼不知哪来的勇猛,泰然自若地跟它们玩命。最终海豚被鲨鱼们啃得只剩一副骨头和脑袋了。老人仍没有放弃,即使只剩下骨头,也要把它拖回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漓江出版社,赵少伟译)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东西,就是这一副鱼骨,这一副鱼骨既令人毛骨悚然,又令人激增伟力。
什么叫小说的力量,这就是了。小说充满了一种极端的情绪,坚忍不拔到底,这儿显然有一种宗教因素在起作用,有了这种因素,才能使小说超越那些庸常的平面,深入到骨髓。《我弥留之际》中运尸大军一往无前的精神是这样,《呼啸山庄》里面的希刺克利夫从早到晚始终散发出恐怖的气息也是这样,《红字》中赫斯特普琳长期忍受着耻辱,但始终不改初衷,更是一种新生的宗教力量在起作用。
小说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力量,哪怕这种力量含有某种极端甚至是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