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1756-1791)不仅在音乐史上,就是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罕见的人物,更是一个奇迹。在经典音乐巨匠中,有许多人被称为天才,但是能被认为是真正神奇的天才,恐怕只有莫扎特。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3岁开始弹琴,6岁时已成为闻名欧洲的“音乐神童”,12岁开始进行大量的乐曲创作。他的创作量之巨大、品种之繁多、质地之卓越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人估计过,如果把莫扎特在35年短暂一生所创作的歌曲重新抄一遍,恐怕得用30年!而且他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并创造出了登峰造极的作品。直到今天,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每月总在世界上的某个剧院上演。我们简直可以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降生的。他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来抚慰人的心灵、美化人们的生活。
但是,莫扎特成名以后,却长期在萨尔茨堡位大主教的控制下屈辱地生活。直到1781年他实在忍无可忍:强权为什么能够蹂躏一个音乐家、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为什么强权可以肆意地侮辱葚至毁灭一个艺术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天才?刚正不阿的莫扎特决定离开这位大主教,“一定要站起来,挺起胸脯!”定居维也纳以后,他开始创作歌剧《后宫诱逃》
这时生活是自由的,但困难重重莫扎特独自一人生活在维也纳,没有人照顾,也没有资助,只有依靠自己的工作劳动和创作来自食其力。他给学生教授音乐课,弥补自已不足的经济收人他每天紧张工作:早晨起来头脑清,便抓紧创作;午饭前去给学生上音乐课,教小提琴和钢琴;晚上还要参加紧张的音乐会演出。演出结束后时间已很晚,莫扎特精疲力竭。可是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他在深夜里还要坚持写作,一直写到困乏得握不住笔杆为止。即使如此,他的收人也刚够交房租和糊口。这段时期,莫扎特简直是在生命线上挣扎,但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在这段最困苦的年代里创作出来的。
1782年7月,他创作的歌剧《后宫的诱逃》首演,结果整个维也纳为之轰动。自此,他的经济条件开始逐渐好转。8月4日,他与康斯坦丝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1786年,30岁的莫扎特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最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5月1日,《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剧院公演,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获得巨大成功。由于差不多每个唱段都被观众要求重唱一遍,结果演出时间几乎延长了一倍。当时一位崇拜莫扎特的歌唱家奥·凯利,生动地回忆起演出的盛况:“我们的莫扎特亲自指挥了自己的新歌剧演出。演员卡努契热情地演唱到咏叹调《不要再去做情郎》结束部分的时候,乐队的队员们都站起来,用琴弓敲打着乐谱架,呼喊着:“好啊,大师!伟大的莫扎特万岁!·那情景实在非常感人。”尽管这部歌剧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但因为这个歌剧具有民主思想的色彩,因此演出一段时间后,就被禁止上演。
这一年,莫扎特又发表了《唐璜》。有趣的是,这部歌剧的“序曲”在演出前天还没有完成,结果他通宵未眠完成了这首序曲,第二天就上演了。这样的速度和高水平,恐怕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
1791年9月30日,他创作的歌剧《魔笛》在维也纳威登歌剧院上演,先后演出八十多场。剧中丰富的想像力,生动迷人的音乐旋律,令观众迷醉、倾倒。那时莫扎特几乎每天都去上演《魔笛》的剧院,在那里,他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呼。莫扎特曾经高兴地写道:“让我感到最最开心的,莫过于在一片寂静之后再度听到热烈欢呼的声音了。
长期艰辛繁重的音乐创作活动和穷困生活,使进入中年后的莫扎特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写完《魔笛》以后,他就病得很重,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创作。莫扎特曾有六个孩子,虽然妻子竭尽全力与他共度患难,但只有两个孩子幸存下来,他们是卡尔和沃夫岗。但他们都必须和父母一起忍受贫困生活的煎熬,这是莫扎特最痛心的事。
8月份,波希米亚国王列奥波德二世举行加冕典礼,要求莫扎特创作一部献礼性歌剧。为了生计,虽然他的手脚一直肿胀得非常厉害,9月的整整一个月里他仍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部歌剧的创作之中。11月28日,经过检查医生断定,莫扎特的肌体由于慢性肾炎已经完全处于衰竭状态。12月3日,莫扎特尽管病重,但还在自己的房间里组织演奏了一场《安魂曲》,他自己在其中担当了女低音的角色。12月5日临终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莫扎特一直在痛苦的煎熬中挣扎着。家人去请医生,据说医生正在戏院看《魔笛》,他是如此着迷,居然说“散场后马上就来”。最后当医生赶到莫扎特家中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那个医生所能够做的,只是将一块浸过冷水的纱布,敷在莫扎特的额头上。
12月6日,在圣一埃蒂安大教堂举行过葬礼以后,人们冒着滂沱大雨把莫扎特的棺木送到位于维也纳城郊的圣一马克斯公墓。有人向莫扎特夫人建议说,在她丈夫的墓地上竖一个十字架作为标记。但莫扎特的妻子因为有病加之过度悲伤,没有为丈送葬。她以为负责莫扎特葬礼的教会肯定会安排妥当,用不着她来操心。可结果是教会根本就没有做这样的安排,葬礼草草了事。等到大病初愈的要子再去找莫扎特的墓地时,守墓人竟然说“莫扎特?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现在,在圣一马克斯公墓,在一条砂石铺成的小路尽头的树林深处,有一个小小的开阔地,这儿速有莫扎特的美丽的墓地。墓地竖立着半截折断的白色圆柱,它的底座镌刻着死者的姓名。左侧一个安琪儿低眉垂目,收敛着她的翅膀,忠实地卫护着主人,照看着墓前像一条拜毯似的一畦花草。周围是一树樱花,数株青松。墓地是开阔的,明朗的。也许墓中空无所有,一切痕迹都早已消溶在泥土之中,但我们却能够感到他的呼吸,使人萌发乐观愉快的遐想。
虽然莫扎特的尸骨没有找到,但是后来在维也纳中央名人陵园,又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莫扎特墓,与贝多芬、舒伯特的墓在一起,形成一个三角形。莫扎特的墓碑立在他们三人中间偏前方的位置上,也是三个墓碑中最大的一个,成为他们的中心。莫扎特站在这个位置上,应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贝多芬把莫扎特当作老师,舒伯特又把贝多芬当作老师。莫扎特的墓碑显得有些古旧,在高高的大理石基座上坐着一位赤脚的女神,基座的中间有莫扎特的头象浮雕,侧面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青铜的女神雕像使得莫扎特的墓地与众不同,气派古朴而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