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话题】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但是身体有点吃不消,还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感谢话题提供者】@晨晨|郑州|财务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期有哪几位同学的精彩讨论被选中。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郎志华 13:25
针对今天的话题,我想具体的聊聊以下三个小点:
1.聚焦
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都要聚焦。都应该遵循“82法则”。我们需要把80%的精力放在关键的事情、重要的事情上。学习的东西太多的话,在某个段时间聚焦在某个具体的课程上。比如我原计划今年的2月份到4月底只复习“得到大学线上48个思维模型课程”。
2.做减法
前些天我就碰到同样的一个问题,一个是工作相对忙起来了,另一个是每天给自己定的个人持续精进的成长任务太多了。添加了新的任务而没有减少任务,自己也有些吃不消。我的做法是做减法。简单的说就是增加一个就减少一个,比如我增加了《宁向东管理学课》的团队模块的复习,就减少了每天《写给儿子一封信》的任务。
3.时间管理
如果聚焦和做减法这两个点都做了以后,还是感觉有点多,可以在时间上面做些优化。还是以我个人举例子哈,比如我之前每天的声音训练是晚上在家里完成,现在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就完成了这个“任务”;第二个点是固化学习时间,我个人每天的学习是固化在早上6点~7点30分左右来完成它。又如美国大文豪海明威,每天雷打不动坚持写作6个小时,从早上6点半写到中午12点半。每天早上就完成了,感觉压力和焦虑感就不会那么大并且早上自己比较清醒,完成的效果可能要好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和做法,每个人的习惯和情况都不一样,仅供参考哈。
高云 15:04
这个话题本身过于主观,会存在一些矛盾和臆断。
1、臆断
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这粗看是很多努力想要进步的人共性的问题。这句话省略了一个主语,我们先补充一下主语:通常是自己觉得自己。
(1)主语,自己。
判断这个“觉得”是真实存在,必要解决的生存问题。还是偶然感慨缺之无碍的一口甜点。
存在与主观意识层的觉得,是个体在接触了外界环境下,获得的感知。在这个充满变化,多种因素混合下的外界,感知往往是片面的,感性的,冲动的。要分清楚学习的这个内容如果不学会不会导致自己无法生存。面对这样的问题,重点是:明白和理解,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到什么样的程度。
当明确目的之后,很多人会发现要的不是学习,而是获得。
(2)主语,他人(父母、妻子、朋友等)
这个觉得来自外部的建议,是个体被客观观察后,来自外部的一个信息建议。
这样的建议,相较于(1)的主观,更具像,也更明确。并且有了指标和要求。被他人认为学会了。如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重点就在于被认可。
2、顾虑
心态:为自己而学,和为他人而学。
为自己,那么个人身体,个人时间,个人工作都作用于个人之上,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善个人的因素,每一项内容都会因为学习而得到成长,比如学习健身,身体会更棒。学习时间管理,个人时间会应用得更好;学习新技能python可以让工作更上一层楼。
为他人而学
老板要求我多搬几块砖,表格要做的更好看一点,孩子希望我多一点时间陪他。
把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变成了自己不得不学习的动力,由此可以看到学习的出发点是个人当前状态的未达标,而这个未达标导致了,个人需要面对更大的学不好压力。
小结一下
学习是一件一辈子的事,可能是你自己发现,或者是其他人替你发现。
为自己而学,压力小。为他人而学,被迫无奈压力大。
3、你的问题怎么解决(推荐一个排序选择方法工具,帮助你决策)
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但是身体有点吃不消,还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1)归类需要学习的内容,什么内容如果不学习将会导致生存问题的发生。按影响程度从严重到无影响排序。
(2)挑选其中1~3件影响最大的,标记大小迫害身体健康最大项目,标记大小影响家庭工作的学习项目。标记学习时长。
(3)完成后,按以下顺序选择时间最短,影响身体最小,影响家庭最小的这个一项学习内容,开始行动。
祝福你在短期内进入心流,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期待你的学习成果分享。
刘铁 16:34
随心而动,自由掌握,毕竟我们学到的是为了用嘛。
可选用“功利”学习法,需要什么就学点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学到的知识其实是需要“沉淀”的,也就是说我们学到的知识,刚开始时不太懂,等过一段时间,经过岁月的洗礼,就慢慢懂了。
礼之贤士 16:44
把自己当成生态系统之中的一员,首先问下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和知识,才能像吸收阳光和雨露一样不可或缺?学习的首要任务是为了生存。其次,继续思考,在生存以后,如何才能茁壮成长?如何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从而为其他的生态成员提供自己的价值,帮助其他成员共同成长?
徐烨 17:48
如果只是学习,有点干而且不容易持续。个人经历是确实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去找相关的资料和文字学习,有方向,有成就感,也快很多。主要是不迷茫,学到一个就能够解决自己的部分问题。
为了学习而学习,除非是真正的学霸,多数人还是难以坚持下来的。
Hubery 18:06
学那些干嘛呢,随便学点儿不就行了吗?主要是听听看看开拓一下思维,能用到多少呢?把自己学累了,才会感到充实吗?还有就是觉得需要学习的,是不是真的需要,毕竟这是一个分工合作的时代。一个人干不完的。
刘全花 18:11
深有体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最终的原因可能是选择。我们选择了一份日工作10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作,我们需要全程照顾孩子。所以,人和人是不同的,学习时间不能跟别人比,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适量适度长久。
张玉杰 18:39
1、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早就告诉我们结果啦。
2、以终为始的学习,不要焦虑型学习:
自我分析一下,给你需要学习的知识做个归类,重新划分下投入比重。用来解决身边问题,提升具体能力的知识上多投入精力。开拓眼界,刷新认知的可以少一点投入。
3、合理的制定计划,形成成果正反馈:
举个例子:我给自己做过几次健身计划,发现完成度最好的一种是一周锻炼4天的计划,最差的是每天都有锻炼任务。
那种每天都有任务的,一周完成了6天的任务,只有一天未完成,但是这一天未完成的挫败感直接抹杀了6天完成的成就感。而那种一周4天锻炼任务的,即使一天两天的未完成,但是还可以补救,基本上每周都能完成当周的计划,只是完成的时间点变动了。
负担太重,没有转圜、缓冲的计划,一般都很难坚持,还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
建议先主攻一门,附带几门磨耳朵/磨眼睛的。
说实话,任何一门课程不投入很大精力去钻研的话,也是掌握不了的。
右手链 20:44
如果觉得学习的东西太多,时间不够,身体吃不消。先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太多,还是只是没有规划好太乱而感觉太多,如果是真的太多,就先搞清楚主次,然后做好规划,什么先做,什么后做。如果是太乱而导致的感觉太多。也是先做好规划。条理清晰后就能够有计划性的做事。建议以终为始。
结果导向。不建议的有两条,第一不要占用吃饭时间,第二不要占用睡觉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吃饭睡觉是磨刀时间,提高效率。
进 无止境 21:56
1.我在想为什么要把学习和生活工作对立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不是说只有听课和看书才算学习。
2.前两天正好在听张丽俊讲阿里的组织,讲到阿里的政委制度怎么来的,马总看电视剧历史的天空,讲抗日战争新四军打仗的故事,在一个部队里一个人打仗,一个人负责做思想工作。在想这是不也可以用在公司中,一个人负责做业务,政委负责做思想工作。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阿里的培训三板斧,是马总到日本看到武士的训练,第一招,第二招。然后让下面的人做了阿里培训的三板斧。这点也让我们看到马云是如何学习的,从电视中学习,从身边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3.也让我想到了这句话,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
永远开放,永远保持好奇心
佳玲-乌鲁木齐-眼镜-话题收集 00:50
看到今天的题目,我想问提问者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你学习有没有用?不学习行不行?学习给你带来什么益处?学习给你弥补什么短处?
我先从不同情况分析:
一、不知道学什么?
目前家庭、工作方面都没有困惑,看着别人在学习,总觉得自己不学习太浪费时间,内疚。
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况,请试想一下,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你会不会因为今天不学习而后悔?把时间尺度拉大,认真思考一下。
二、不知道怎么学?
学习的关键是运用。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工作了的人继续学习,很多人是为了解决问题。苦于不知道从哪儿着手。缺啥补啥。😄
学习有很多种途径,工作后的人脱产学习机会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工作之余学习来提高自己。
很多企业分为技能型、管理型岗位。如果你想提升技能,可以在工作中找榜样,跟着榜样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如果你在管理岗,可以通过线下课、线上平台学习管理学课。
学到的知识从能用、管用到好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
三、时间真的不够用吗?
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只有两种人没有时间,未出生的人、死了的人。
我们每一个当下都是选择的结果。之所以觉得时间不够用,要么是时间没有安排好;要么就是认为做其他事情比学习重要。
学习有很多种形式,除了学校式学习、网络视频音频授课,读书是学习、和高手交流也是学习、思考也是一种学习。
世界上没有一种价值观凌驾于另一种价值观之上,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就是最好的。
韵晓 Susana 02:25
第一,先看看手机的用电量,除工作外,时间都到哪里了,这里有很好证据。
第二,学习是终身的一件事,做个图分析一下哪些是目前重要紧急要学的,哪些是重要不紧急. 属于技能类的可以定制时间目标.
🍂#学习#
好了,今天就整理到这了。
我们明天见。
整理不易,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