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沉香的香溪源

时间:2020-10-18 15:38:20    来源:
胡容尔,山东烟台人。时光中的行走者和记录者。安静行走,安静记录。
 
用目光拨开山谷,眉清目秀的香溪,穿过花香和鸟鸣,呈现在我眼前。它碧绿透亮,清澈见底,婉转娉婷。我说不准它的年纪。或许,它从上古踏歌而来,是我们的始祖炎帝神农氏赐予后人的恩典。
 
香溪源藏于深山老林中。它依山而居,与木为邻,有高士的气象。
 
钟灵毓秀。难怪屈原有忧国忧民的情怀、王嫱有自愿出塞的豪气,都因香溪水的养育滋润,是神农炎帝救民济世精神的传承。
 
香溪源,这条往事沉香的溪流,像神农架的一道裂缝,溢出沧桑的泪水,垂落而下,引诱我上钩。犹如一尾甜蜜的甘愿被捕获的鱼,我献出我的心、眼睛和耳朵。它们跪拜下去,恭敬致礼。
 
山中高士卧,林下美人来。我相信,香溪的命名,与昭君密不可分。虽然背负楚地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屈原,也是同饮香溪水长大的,并常以香花美人自喻,以示高洁,但一个大男人威武之躯,与香字拉拉扯扯,总免不了有点尴尬。而倾国倾城的昭君不同,那个貌可“落雁”的绝色佳人,与香字有染,就合情合理,国色天香啊。对女子来说,香也是一种品格。溪凭人贵,于是就叫香溪了。
 
据《兴山县志》载,昭君曾住在溪水边,因常在溪中浣洗纤纤玉手,所以溪水变得芳香四溢。从依稀的文字记录中,我们已很难恢复过往的原貌。那些散落在这里的故事和传说,比如神农氏在悬崖峭壁采药时架起的天梯,比如屈子《九歌•山鬼》中手持花枝等待心上人赴约的山鬼,比如昭君的琵琶声引得两岸桃花落入水中化成的桃花鱼,再比如昭君那串失落在水中的珍珠,都让我们难以探究来路和去向。许多真相和岔口,已被来来去去的岁月风沙深埋,谜底不知所踪,难以揭晓。
 
清晨,环溪而行。空气甜丝丝的,如发酵着的一罐蜜。狭窄蔓延的山路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探索和发现的视野。曲径通幽,一步一景。就像一个馥郁的野生花园,绿水青山、茂林古木、奇花异草、怪石青苔等景象,构成了芬芳的香溪源风景区。
 
除了沿岸筑起的灰色扶栏、偶尔可见的寂寥木椅和亭台水榭,是人工介入安全和休憩的作品,香溪源素面朝天、天生丽质,基本保持了原生态风貌。与喧闹的神农顶、神农谷、金猴岭和神农祭坛等处不同,这边访客稀少,平添了几分清幽与神秘。
 
太阳没有缺席,它的触角占据了能摸得着的地方。风也是。雾气和露水渐渐撤退。山里明晃晃的,仿佛透明的琉璃世界。金翅金鳞的阳光,依附在泊着的溪水上,闪闪发亮;天光、山色、树影,商量好了似的,一起跑到水中照镜子;苔痕青青,匍匐低语,如时光之吻,将缱绻的柔情和慰藉,布满栏杆、台阶、树干、泥土和形形色色的石头身上;草木葳蕤苍翠,绿油油的叶片在光照中一闪一闪,一些树叶被吹落,荡起扁舟沿溪漂流,更多的树叶安然无恙;容貌各异的野草野花野果,有着绿翡翠、羊脂玉、黄琥珀、红玛瑙、紫水晶一样的颜色,近水而生,一丛丛,一蓬蓬,妖娆地舒展身姿,香气沁人;石阶上偶有小松鼠蹿出,毛茸茸的身子翘起长尾巴,警觉地扑闪着大眼睛,不等人走近细看,嗖地一下爬上树,三跳两跃,迅速地没入稠密的枝叶中不见了。
 
水随山转,敲起叮咚作响的手鼓。香溪飞翠流玉,像青烟,像翠袖,像缎带,像垂虹,像闪电,婀娜多姿,从高处飘落——时而平缓,倚石顾盼,水气氤氲,袅袅含香;时而湍急,动若脱兔,一群小白兔,追赶着另一群小白兔,沿山涧奋蹄奔跑。遇到巨石时,身手敏捷,分头躲闪,开叉分流。遇到陡峭坡时,团结一心,手拉手肩并肩,纵身跳下,弄得雪浪翻涌,冰屑飞溅,垂挂成一道道小瀑布——香溪源从神农架母体内逶迤而下,满怀仁爱之心,慷慨地给予,哺育着尘世里众多的肉身皮囊。
 
水转山不转。两旁蜿蜒起伏的青山,奇峰林立,仪态万方。神农架的重峦叠嶂,集南北方名山之大成,有泰山的雄、黄山的奇、华山的险、衡山的秀、嵩山的绝。它们横亘在这里,稳稳当当,像静坐入定的禅者,感受不到时光的苍凉、千古的寂寞、等待的疼痛。风摧,摧不动;雨撼,撼不动。《金刚经》里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颗清净不动的山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是不是得道的佛菩萨和阿罗汉们的心呢?
 
风吹树木,悉悉有声,像神灵发出的秘语。传说“树老成精”。《天仙配》中,成精的老槐树开口说话“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为董永和七仙女做了媒。当晚,两人即在老槐树下结为夫妻。因此,我对一切树木,心怀敬畏。溪畔的森林,是原始的生命绿洲。古木入云,繁茂葱茏,交头接耳。枝与枝相亲,叶与叶相爱。只是大多面目生得陌生,我认识的不多。据说有很多珍稀品种,是树中的贵族。它们简直长疯了,不管不顾,树干想直就直想斜就斜,枝丫想翘就翘想垂就垂,叶子想大就大想小就小,千姿百态,不压抑,不迎合,不讲章法,似乎在说:“我就这么放肆,我就这么自由自在,我就这么活得像我自己!”尽情地释放可贵的天性,绿色火焰一般,烧得天翻地覆;蓬勃的绿色,从叶子的每一寸肌肤里渗出来,绿成团,绿成簇,绿成群,绿成河。老绿、浓绿、浅绿、黄绿,从下到上,闪着油亮的光泽,用刷子蘸着绿漆刷过一样,一层层,一叠叠,绿得有层次有秩序,绿得那么圆满无缺,抵达神性的绿色向度。
 
溪水的尽头,就是香溪河的源头——香溪源,用石头砌成的一泓清泉。掬起一捧泉水饮下,只觉入口清凉回甘。唐代茶圣陆羽曾亲历此地,以香溪源水煮茶,感其清香甜美,称之为“天下第十四泉”。泉边立着古朴的木质的“洗药池”牌子,叙述着当年神农氏进山采药时曾在这里洗药。相传他正是在此地完成了我国史上第一部中医药书典《神农本草经》的初稿,里面记载了多种药草的性能、用途与多种疾病的特征和疗法。名目繁多的药材,林林总总的人间草木,被一双慈悲的手洗净,用来为百姓治病。吸收百草和日月精华的池水,修炼成精了一样,娇滴滴,嫩汪汪,荡起细微的涟漪,泛着幽绿的柔光。那幽绿,绿中带蓝,澄澈剔透,吹弹即破的肌肤似的,瞬间勾了我的魂;那柔光,波光潋滟,盈盈流转,含情脉脉的眼睛似的,霎时摄了我的魄。
 
原来,水色也可以如此娇媚,如此美艳,不可方物,让人心旌摇荡。“香风细细,淹然百媚”——《金瓶梅》中描写西门家的三娘子孟玉楼的艳词,放在香溪源的身上,是极恰当的。
 
香溪源开阔了我对水的美学认知。我家乡的海水,碧波万顷,是一种荡漾在天地间的浩瀚大水,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蔚蓝,让人心旷神怡。那是辽阔豪迈之美,可终究少了一些清秀婉约。而并不宽阔的香溪水,偏偏就占足了清秀婉约之味,风流雅致,小巧玲珑,鸟雀依人一般,楚楚动人——须知,大地上的万物,各有各美,本就不能将十全十美据为一身啊。
 
香溪源翠绿的芳名,镌刻在一块站着的巨石上,由诗人徐迟题写。巨石上有深深浅浅的缝隙,密布古旧的纹路,好似时间拓印的掌纹。山涧多石。与海边的沙滩不同,溪水的空白处,是石滩。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积在一起。沿溪的水边和水中,怪石嶙峋,姿态万千,高低胖瘦不同,像乔木一样栽种在这里,根深蒂固。香溪的石与水,天天相守,日日相望,耳鬓厮磨,却又磕磕碰碰,谁也放心不下谁,谁也征服不了谁,纠缠不清,像彼此牵挂偏又吵吵闹闹的两口子。这幽居在山中日子的滋味,它们说不清也道不明。
 
溪水在下面淌着,天空在上面亮着。亮着的天空被高高的树梢托起,也鲜艳地蓝着。那么单纯明净的宝蓝,很像一个人的童年底色,纯真干净,心里敞亮,没有多余的心事,多么美好。白生生的云朵,如仙女绣成的一朵花,一时没拿住,一会儿就掉到了对面山上的云海里,寻不着了。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恍惚间,忽见一位汉代女子,光润玉颜,气若幽兰,凌波微步,翩然而来。这分明就是王昭君啊。莫非她在此刻复活?抑或是我的幻觉?我分辨不清,也没必要去分辨。我想,她的香魂,定然流连在她深爱的家乡山水之间。这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当初毅然远嫁匈奴和亲,先是做了呼韩邪单于两年的阏氏,夫亡后,被迫从胡俗,又做了她的继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十一年的阏氏,在远离故土的塞外,生儿育女。她用自己娇柔的身躯,当了大汉友谊和文化的使者,撑起汉匈民族团结、边塞和平繁荣半个多世纪,功勋卓著。但苍茫的大漠,怎能比得上她山清水秀的故乡,又如何盛得下她悠悠的乡愁?她思乡的晶莹泪滴,让多少个明月夜黯然失色?不是不痛心的,但她的隐忍,她的顾全大局,终究成就了她的美名和她带着香气的灵魂。最后肉身生命的消弭,意味着精神层面的她,终于可以自己做主,魂归故里了。
 
如同一枚勋章,香溪源佩戴在神农架上。这枚勋章,是对先人们的礼赞。
 
如同一部悠长的史诗,香溪源日夜弹奏着古老而新鲜的韵律,生机盎然,芳菲不息。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