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诗人赵基天于(1913-1951)出生在咸镜北道会宁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朝鲜人民深受地主和日寇双重压迫,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成千上万的人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中国东北延边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谋生。赵基天从小就跟随父亲远离可爱的家乡和祖国的山河,飘泊到了西伯利亚。
赵基天虽然在异国生活,但他时时刻刻都怀念着被蹂躏的祖国和苦难的同胞。
阶级仇、民族恨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他日日夜夜渴望自己的祖国有朝一日能够从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祖国人民能够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赵基天早在苏联生活期间,便写了一些文学评论和诗歌。一九四五年,朝鲜解放,他回到了祖国,担任《朝鲜新闻》的编辑工作,同时,积极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抒情诗《图们江》是他回国后创作的第一篇作品。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图们江满含辛酸的历史,反映了朝鲜人民在黑暗年代的苦难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继《图们江》之后,他在抒情诗《大街》《迎接五一》和抒情叙事诗《土地之歌》中,描绘获得了解放的朝鲜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新生的面貌。大街上再也听不到“巴喀牙鲁”的辱骂声,“新生活在这里大踏步地前进”。一九四七年,他在抒情诗《愤怒》中控诉了美帝国主义霸占南朝鲜的罪行,表达了朝鲜人民统祖国的决心。
同年,赵基天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白头山》。这首长诗是他的代表作,在朝鲜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诗由序诗、尾声和七个诗章组成。诗人在这部作品中,以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满腔热情地歇颂了金日成同志三十年代在中国东北延边地区领导朝鲜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不朽业绩
作品中金队长领导的朝鲜人民游击队袭击普天堡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给苦难的同胞带来了光复祖国的希望和光明。这一主要情节构成了整个长诗的基本内容。长诗中除了成功地塑造了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光辉形象外还生动地刻画了政委哲浩和游击队员花粉以及通讯员英男的形象。在这几个人物身上,充分体现了朝鲜英雄儿女的坚强性格和高贵品质。
《白头山》在朝鲜人民的心中唤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反美卫国战争期间以安州煤矿少年近卫军为首的许多少年游击队,就是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诗人赵基天把诗歌看做是“动员全民开赴战场的雷声”和“燃烧在人民心中的熊熊烈火”。他在一九五○年六月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生之歌》中,向诗人们大声疾呼:“齐整队伍,高举诗歌的武器,冲向最前线!”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之后,为了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诗人义愤填膺参加了人民军,拿起武器和敌人战斗,最后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就是这样把诗歌当作和敌人斗争的武器把创作当作战斗,度过了光辉的生。他在抒情诗《在燃烧着的街道上》中写道:
在敌人的轰炸下
在燃烧着的街道上
我写出这首诗篇。
赵基天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强烈的战斗性。这一特色充分地表现在他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抒情诗《在燃烧的街道上》《叫敌人死亡》《朝鲜在战斗》、《(我的高地》和抒情叙事诗(战斗的丽水》、《飞机猎手》等作品里。他以鲜明的形象和铿锵有力的诗句,表现出朝鲜人民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赵基天的诗歌带有强烈的号召力。这不仅由于他的诗歌激昂慷慨,高亢有力,更主要的是由于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化到作品中的缘故。在卫国战争期间,不少人民军战士在前沿阵地上,正是高喊着他的诗句杀向敌人,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赵基天创作的富有战斗性的抒情诗《我们是朝鲜青年》,《迎接第一个黎明》和《朝鲜在战斗)等作品中,还表现了中朝人民的革命友谊,这些作品对加强以鲜血凝成的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赵基天的诗歌具有强烈的革命思想内容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抒发了人民的心声,激发了革命的斗志,振奋了民族的精神。
诗人由于对祖国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九五一年三月被选为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同年五月又荣获二级国旗勋章。
一九五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祖国解放战争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