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张敏‖即使人生向晚,心依然向暖——仰望孔子(四)

时间:2020-10-18 15:54:41    来源:
即使人生向晚,心依然向暖——仰望孔子(四)
 
文:张敏
 
闲来无事,读孔子!
 
“历史并非英雄所创造,英雄人物的模样反倒是由历史来创造的,”易先生这样说,“历史要求他是什么形象,他就只能是什么形象。”
 
这话是针对孔子说的,而我读后很不以为然。
 
“汉武帝之后,孔夫子真的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可为之服务的却不是孔子要恢复的周制,而是他想都没想过,也不会喜欢的秦制、汉制。”易先生可能觉得很多人不一定赞同他前面的观点,因此,作出了详尽的阐释。
 
我读后亦不以为然。
 
 
可从此之后,易先生的话便成了我心里屡读孔子屡次过不去的坎。
 
我心中的孔子,温和而威严,用明朗温暖的态度对待生活,朴素而智慧,用卓而不群的才智处理事情,执着而敦厚,用温润有度的涵养待人接物。
 
我心中的《论语》,既朴实通透又璀璨光辉,既古老厚重又历久弥新,既遍体鳞伤又活力四射。
 
我心中的儒家,既含蓄内敛又光芒万丈,既中庸温和又无坚不摧,既平凡琐碎又大气磅礴。
 
对孔子,我自诩为千年光阴中沉淀的知音。读《论语》,我千遍也不厌倦,万遍也喜徜徉其间。看儒家,虽貌似朴素平常,但我心知淡极就是花最艳!
 
 
好多个春天,我给不同的学生讲同一本《先秦诸子》,讲同一个孔夫子。
 
那年春暖花又开,我仍站在明亮整洁的教室里,讲孔子。讲到颜渊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忽然,透过阔大的玻璃窗看到校园里数十株高耸的松柏,于天朗气清中庄严肃穆的站立,我一时恍惚,情不自禁,心已荡漾!
 
再讲到司马迁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心向往之……”我一转身朝向黑板,低头的瞬间,两颗眼泪重重地跌落在我站了二十年的三尺讲台!
 
我喜欢孔子、《论语》、儒家,以及和他们相关的所有事物。
 
 
 
放在床头的《论语》,我早晚都要翻翻,清晨读一句“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便觉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吃饭时读一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便觉碗筷蕴秀,口齿噙香。睡前即使不翻《论语》,只看它放在床头,便觉踏实温暖,即可安然入睡!
 
我知道,我生活中有一个夫子,我与他如影随形、寸步不离,我与他一日三餐、同床共枕,我与他日月晨昏、朝朝暮暮。
 
我更知,我心中有一个夫子,他与我息息相通、心心相印,他与我清风识字、日月说禅,他与我天长地久、天老地荒。
 
可是,可是,易先生却煞有其事地说,历史要夫子是什么形象,他就是什么形象!
 
从此,我读《论语》,心里便有了越不过的道道坎,想夫子,心里就有了纠缠着的千千结。
 
 
 
或许,千年之前确有一位《论语》中的孔夫子。或许,如易先生所说,历史需要,创造了这样一个形象。抑或,是我庸人自扰,自作多情,塑造了一个我的孔夫子,且心心念念,如痴如狂。
 
再或,因为我只是一个平凡女子,只要世间种种将我打动,我便相信他就是真、是美、是善、是贤良敦厚、是情味悠长。
 
更或,只因我有一颗太温暖的心,不管生活给我多少磨难,哪怕泪闪烁,我就闭上眼,哪怕花零落,我也可别过脸,只是,这颗温暖的心,不愿随世事凋残,不想和时光老去,只愿一心向着光,向着暖。
 
而夫子,只是我精神世界的一厢情愿。
恍然大悟,我心明了!我就越过心里的这个坎,解开千千结,活成了属于我的无怨无悔。
依然,心向着暖!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