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宇
最近,网上都在夸苏东坡,夸他人品,学品,才品,诗品。
东坡的一举一动都成了标杆,都成了鸡汤,都成了偶像。
甚至有人直接就喊出了,要嫁就嫁苏东坡。
其实,苏东坡讨老婆,很有眼光,很有品位,也很有招数。
苏东坡一生娶了三位夫人,
都姓王,都漂亮,都光芒。
东坡对她们都很爱,都很宠,都耗费了无限的情思。
王弗,
是第一位夫人,出生书香门第,特别知书达理,很会琴棋书画。
苏轼是王弗父亲的学生,有一次在老师家中,苏轼见一少女婷婷站立在初春的绿草丛中,
轻盈飘逸。
双眸如星,闪烁着少女的娇态,
粉脸含羞,自有一种淡墨染不出的风情。
这就是王弗。
于是,东坡就以诗人的智慧,少年的想象,才子的狡黠,写下了魅力的爱情故事。
有一次,苏轼与同窗到瑞草桥为老师王方祝寿,故意醉倒在老师家中,睡到凌晨起来,知道同窗们都已回书院,便独自踱到后院,见王弗正临窗梳头,苏轼从怀里摸出从山上带来的一簇飞来凤,轻轻地投进窗去,王弗一惊,继而心跳不已,把那簇浓香阵阵的花苞贴在胸前。
自古以来,敢对老师的女儿下手,除了要有才学,还要有胆量,更要有花招。
老师家里有一个池子,遇到响声就会有鱼跃起水面。有一次,王老师叫来一批文人雅士给自己的池子取个名字,结果都没让其满意。东坡取了个“唤鱼池”,王老师叫自己的女儿也来命名,王弗居然也说叫“唤鱼池”。大家说两人真是心灵相印,天意姻缘。
其实,谁说他们事先没有做小动作,没有鸡毛信什么的。
王闰之是苏东坡的第二位夫人,也是才貌双全,也是贤德齐全。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所娶的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当年已经二十一岁。根据宋代礼仪,“女子十四至二十”,必得成婚。那么,闰之为何二十一岁还待字闺中呢?原因只能有一个:将闰之嫁到苏家接替堂姊,给苏轼当继室,这桩姻缘,极有可能是王弗在病危之际作出的安排。否则,苏轼身为“天子门生”、从六品的直史馆官员、欧阳修多次公开宣称他将是未来天下的文章宗师,不可能去娶一名韶华已逝的村姑。
有人猜测,王闰之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小暗恋姐夫。也有推测王闰之应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嫁给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不管怎样,王闰之是老早就被东坡俘虏,老早已经非东坡不嫁。
东坡的第三个夫人,实际上是侍妾,叫王朝云。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一日,东坡曾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王朝云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新之意,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天气突变,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朝云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
王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令人伤感的是:
苏东坡的三个夫人都在青壮年去世,苏轼都为她们写了墓志铭,也都写了有名的悼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