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齐梁时代的大文人钟嵘,用两种意象表现人生失意的状态
楚臣去境。
汉妾辞宫。
前者指屈原去国,后者指昭君出塞。接下来他对这两种状态的具体描述是“塞客衣单,孀闽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或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失意的狼狈、焦虑、无奈,笔落形生,尽在眼前。钟嵘说遭遇这种不幸,定会感动和荡涤着人的心灵,让人无法平静(“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人生奋斗于世,峥嵘坎坷在所难免。
尤其在这个利欲熏心的年代,胜者王侯败者贼已经成为人们含身弃义的理由。官场职场,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弱肉强食这个自然社会的竞争法则在文明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同样得到十足的印你也许一切都很优秀,只因为你不是“一把手”的嫡亲,因这块“短板”,你也许就会眼巴巴地看着他人在你身边跃马扬鞭拾级而上,而你只能坐失良机,无缘晋升。
你也许满腔热忱,一心向上,一路走来,你却不知黄雀在后,正当你为某一个目标聚精会神全力打拼的时候,有一天,你的上司突然宣布:调你去从事一项新的工作,而这项工作或许是最无聊或许是你打心里最不想干的。但你又实在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也许这就意味着你已被淘汰出局
这就是失意。
王安石用王昭君的故事演绎人生失意的细节,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人生失意无南北。
失意不是失恋,不是失落,不是简单的失望,是人生主体意识的一种搁浅,是能力、人格在现实世界遭遇的否定。失意让人感受的不仅是心灵的委屈、挫折、不幸,还有精神世界的战栗、痛苦以及思想在被放逐中所产生的矛盾、彷徨和自卑
失意,对人的生存意识、拼搏意识、探索意识都会构成严峻的挑战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