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蚂蚁和小蜻蜓
▼文 | 小蚁
日本政府曾想对朝鲜强行施加文明,这种文明就是西方化的文明,早在1875年,即明治维新政府建立八年之后,日本的右翼、左翼双方都怀有要对朝鲜强行施加文明的想法。这是因为当时“文明的阶梯”这一观念发挥着比较强烈的作用,无论右翼或左翼,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都相信,为了强行使朝鲜政府进一步攀登这一文明阶梯,可以行使暴力。这也是他们基于政治上的信心。[1]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田山花袋曾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相信朝鲜人往附近的井里放毒药的传言而殴打过朝鲜人,并很欣赏自己的这种力气。而在关东大地震之后,在军队和官吏的唆使下,东京、横滨地区广泛流传着这种流言,许多民众组织自卫团等,自愿承担警察义务,不经审讯便在路边杀害6000余朝鲜人。采取这种行径的人们,只有极少数人后来被捕,不过经过形式上的审讯后大都以证据不足为由被释放。[2]
不过,回顾日本与朝鲜的历史可以发现,明治新政府成立之时,可以说在日本人的思想中,对朝鲜人的态度是完全中立的。后来在日本政府与国民热衷于文明的时代,日本人开始变得瞧不起朝鲜人了。日本人在15年战争之前所进行的调查及日本人后来进行的调查,都表明日本人将朝鲜人置于世界各民族中最低等的地位。1931年(为宣战)战争开始之后,日本开始逐渐缺乏推行战争所需要的劳动力,此时政府开始考虑由朝鲜人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1939年,日本政府内务次官和厚生次官联名发表了将朝鲜劳工移入日本的计划,预定向日本输入劳工85000人。同年9月,开始强行将朝鲜劳工集体迁入日本。1941年日本的宣战战争爆发后,日本又制定了比1939年的设想更为庞大的强行抓走朝鲜人计划。据朴庆植《在日朝鲜人运动史》(三一书房1979年版)记载,日本在战争期间从朝鲜强行抓走劳工达150万人。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日本本土有200万朝鲜人。[3]
战后,华盛顿美国政府对于如何处置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已经费尽精力,无暇顾及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问题,于是占领军在没有具体指令的情况下,决定协助将住在日本的朝鲜人遣返回朝鲜。当时,朝鲜人的祖国已经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别置于具有不同政治思想的外国势力的控制之下。祖国分离的现实,成为使许多留在日本的朝鲜人不积极准备回去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若他们决定返回祖国就一定可能会空手而回(规定只允许他们带回一千日元)。经过遣返之后,约有60万朝鲜人尚留在日本国内,其中大多数是旅居日本的朝鲜人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他们都是在日本出生并成长起来的。调查表明即使现在(1991年),日本人仍对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抱有偏见,日本企业雇佣员工也对其实行许多限制,朝鲜人与日本人通婚也同上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这种环境下生活的旅日朝鲜人,形成了一种批判日本人的思想,正因如此,他们对日本文学作出了很大贡献(电影方面或许也是如此)。[4]
[1]鹤见俊辅 著. 高海宽 张义素译.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pp69~70.
[2]同上.p71.[3]同上.pp72~77.[4]同上.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