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尹珊珊 奇爱博士讲电影
在挑导演看的这类片子中,我把它们分为两类:
1. 一出来就要立刻看,一天都不能等的;
2. 必然会看,但未必是第一时间,可以存着有空欣赏。
第一类导演包括:达内兄弟、李安、科恩兄弟、伊斯特伍德、马丁斯科塞斯和雷德利斯科特。第二类就很多了,例如昆汀……不赘述。
时间长短从来不是阻挡观影热情的问题,第一类中的马丁比较特殊,是因为我其实从来没有把他的哪个作品看作自己最炽热的爱,拉了一下单子,基本上看的七七八八了。
这跟个人趣味有很大关系——马丁太迷恋黑帮角色了,一生拍了太多,于我而言对黑帮过于沉迷的爱,就跟对芭比娃娃的疯狂续写没有太大差别。《爱尔兰人》更是一次沉重的大手笔长画卷,于情于理不该诟病,加上他之前谈论的cinema与《复仇者联盟》的差异,这种勇气和真挚非常难能可贵。
但我也要说,有的时候一个影片在心中的成绩不仅仅是跟其他影片相比,还有维度是“影片的创作者希望它被与哪些影片比较”,就跟体操比赛的难度起评分一样,有个基本的台阶。
哪怕导演本人不承认,我也不信:)
在黑帮、犯罪、黑色等类型中,个人觉得《爱尔兰人》和《美国往事》之间的确存在一些差距,而且很难不让人拿来比较一番:这两个影片都有娓娓道来的意味,后者的冲动与稀世罕见的才华并举,后者更像是年迈时对世界自言自语的述说。
一切都很好,都很对,但马丁在我心中更多是个非常勤奋的悲情导演,一再与奥斯卡擦肩而过,记得当年《飞行家》和《纽约黑帮》,多少人努着劲想,今年奥斯卡小年,机会来了!结果在小年里他又给拍垮,要么就是预算爆掉……好难受啊!影迷们纷纷呐喊,奥斯卡遗忘了马丁,他是好莱坞的旗帜,不要给他塞个终身成就奖作为安慰好吗?甚至可以几十年后,老马丁不在了,奥斯卡做个泪奔的纪念专辑,多少人会爆哭出来。
但马丁的才华,总是差那么口气,差那么口让又成见的人都能沉默的仙气。
我喜欢老马丁拍小故事,而不是浩浩荡荡铺陈开时代族群画卷的史诗,喜欢《愤怒的公牛》,甚至认为《无间行者》比香港原版高明到不知哪里去,《雨果》也满是温柔,但以《纽约黑帮》、《华尔街之狼》和《好家伙》为代表的群像片,其实很能体现马丁的真实偏爱——强人坠落故事。
至于强人的故事怎么拍,又要哀婉动人、让人黯然神伤,感慨过去不再来,甚至带着浓郁的乡愁,把暴力写进友情,把暴力拍出惊奇与美感,把宗教拍出叛逆……老马丁一直用力过猛,通篇强奏,当然比郎朗高明,不过也就比较接近李斯特的水平……
个人趣味问题,这类电影我也很喜欢,但远远算不上着迷,因为跟自己心中的巨匠相比,还有挺远的距离。
“为什么老马丁已经那么好,却还不够‘顶好’?”,本人认真想过,得出的答案是:他对“秘密”的处理还不够强。包括秘密的能量、类型、深度和角度。其实我们认真想想,进入到电影史中最top级别的作品,事实上都对“秘密”的处理有独到深刻之处。
很多苏联老导演的作品,战争和私人生活中不仅有宏大和痛苦,更有秘密权力禁忌作为底色;安东尼奥尼和阿伦雷乃,“秘密”可以说是其中的主要角色;戈达尔的秘密是他本身与电影恨不得换着花样同归于尽的气概;《美国往事》的秘密在那对友情焦灼的渴望中,还有那长长的电话铃声,也是秘密,能延宕很久很久;《唐人街》的秘密在办公室对话与那几下扇嘴巴里……说到这里,可能你已经明白我在说什么。
顶级大师会在影片中放置秘密。在这个层面上,科波拉的《教父》都不能入选,它的秘密在掀开床单看到马头、一边洗礼一边灭口的时候瞬间烟消云散——就你知道导演太希望观众看见什么、产生什么感受、对自己有什么评价了。
而《现代启示录》里是有秘密的,甚至《天生杀人狂》也有秘密。
《教父》里的小女儿,确是故事中最大的秘密所在,如果你重新看这个系列,可以多注意一下她,如果看明白了这个角色,你会更爱《教父》。
《爱尔兰人》里我最喜欢的段落包括杀人之前的反复选择哪把枪;Frank两枪把霍法杀掉时霍法“啊”了一声;两个老头互相传话;还有监狱里的两人吃啃不动面包。
还有那句对白:我们都在那刺骨的寒风中逐渐变老。
好不容易秘密积累的能量积累起来,却(在意料之中)消散在有Peggy的段落中,消散在Frank选棺材讲价的段落中,消散在第一次跟神父恳谈中。
演员都是一等一的好,老家伙没有死掉,只是在慢慢衰老。但说实话,我更希望在电影中享受纯粹的表演,而不是带着浓重的怀旧情绪为老演员们送别,顺带想起他们曾经伟大的作品。我丝毫没有批评老马丁的意思,只是因为总把他放在更高的层面比较,弱点就显出来了。
他的作品足够强烈,但欠缺更有深度的秘密——秘密就是秘密,它是没有答案的,是一个有风的洞穴,只能听见声音,却无法走进去了解真相。
所以,我所说的“秘密”绝不仅仅是情节:情节最简单了,而是作者本身都无法自圆其说的某些东西,甚至是他自己的能力也无法理解、只是不小心呈现的东西。
例如伯格曼的《小丑之夜》,小丑无颜面对妻子和老板通奸,这是痛苦,但充满了秘密与意义的不是这段,而是一开头他妻子跟几个水兵调情后呼救,小丑过来解围抱走老婆走在山脊上那段动作。我太享受这样的瞬间,也太讨厌导演一手把秘密毁掉的自作聪明。
但说实话,秘密又是学不来的,因为其本质是弱点,只能从导演和拍摄的过程中无意间形成。当然还有个原因,黑帮社会构成和文化始终不是我感兴趣的点,我想从这类故事中找到些能让自己震撼到失语的段落,却鲜少能成功。
有时候我会埋怨老马丁跟利奥纳多关系太好,小李是个多么能毁片子的人啊,所以他们几次合作,一到利奥纳多的部分就直接捂脸,气得我……你为什么就非他不可呢?《华尔街之狼》跟《大空头》相比,那能是一个级别的故事吗?
利奥纳多跟多少模特恋爱,不会吸引我半秒钟目光,但一看见他跟不同大导演开始谈合作,我就紧张,土拨鼠喊“不要啊,啊啊啊啊!”跟他有关的一切电影,看的时候我都要自动换头才能看下去,这种待遇除了他也就只有赵涛。
最后,《爱尔兰人》在当下环境中是卷轴般的杰作,我私心里,如果Frank参加葬礼、选棺材之类的段落没那么多,如果不那么重地渲染他对生命的不舍,影片会更加撼动人心。老兵当然不死,这是不需要言说的事情,一个时期也没这么快谢幕,好莱坞能强干的老头还剩一些。
何况,西科塞斯的下一个影片已经提上议程,坐等吧!
素菡
不打算借着《好莱坞网事》再继续批批小李子吗?
闲出屁国公主
赵涛那儿我真是一万个赞同哈哈哈哈哈,不知道贾科长是太爱自己的老婆还是太相信自己的才华,经常大段大段的长镜头和抒情段落让赵涛来,我真是…一言难尽
seven
但也要谢谢赵涛,有几个女演员一直演老公的电影,关键这些电影还始终是清流?!
卧荒虎
英雄迟暮这种电影本身就有怀旧的意味在里面,假如本身对过去就不敢兴趣,那对他们的迟暮之年当然更不会有多少兴趣。33老师本来就不太喜欢黑帮电影,对黑帮英雄的迟暮自然…与你认为他女儿的桥段少点好些不同,我认为正是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才让爱尔兰人拄拐去银行见他女儿被拒绝那段让人感慨万千,也更让他最后在圣诞节前的那种孤独终老感扑面而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
外星人Annie
分两次看。不沉闷,关键镜头(所有杀人戏)干净利落、冷漠残酷,堪称精采!电影关乎美国文化、历史、政治的题材,有一定知识再看会比较get得到。但主题依旧是人性——“英雄”迟暮、黑帮弧光、老男人宫斗下大棋……总之直女看也蛮爽。如此大容量而复杂的材料,统统包裹在老马丁强大的叙事及影像把控力之中,是否冠以大师称号已不重要。结合他最近对漫威电影的批判,你会更愿意认真理解这么一个大导演的精神世界——他何偿不是和片中这些大佬们一样,面对这残酷的岁月,最后剩下一腔孤勇……
小树精
个人觉得《爱尔兰人》和《美国往事》之间的确存在一些差距,而且很难不让人拿来比较一番:这两个影片都有娓娓道来的意味,后者的冲动与稀世罕见的才华并举,后者更像是年迈时对世界自言自语的述说。
两个后者啦
德尼罗一个人上飞机的时刻,以及霍法中枪那个瞬间我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六遍。就是形容不出的那种在你心弦上锤了一下的感觉。
植樹的麻酱
多年前看《美国往事》,现在首先回想到的就是那句:“我滑倒了”。多年后回想《爱尔兰人》,可能就是德尼罗最后那道门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