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兜兜看电影
今年的国庆档虽然是“三国大战”,竞争很激烈,但气氛很热烈。
《我和我的祖国》是什锦拼盘,七个导演七个故事,观众各取所爱。
《中国机长》是松鼠桂鱼,铺垫很长、调料很多,20分钟的紧急迫降,演变成111分钟的空中危机。
《攀登者》我看了两遍,学校组织看一遍,陪家里人看一遍,感觉吃了两碗夹生饭。虽然优点也很明显——演员演技在线,场景栩栩如生,但缺点似乎更显而易见。
同样取材于真实事件,《中国机长》选了一个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每天有一百多万人坐飞机,大家对于空难的畏惧不言而喻;《攀登者》选择了一个冷门的题材——中国两次攀登珠穆朗玛峰,这个题材亲和力差了一点点。珠峰如此高冷,让我们望而生畏。
选择无所不能的吴京来扮演男主角方五洲,他是“战狼”,他是“京吒”,他怎么可能不登顶?看着吴京在废弃工厂里飞檐走壁,总有一种武林大师深藏功名的感觉。对主角的信任度差了一点点。
影片从头到尾都在讲登山,连方五洲的爱人都要倒在山里。如果一个电影都是高潮,看的人就会很累,就像《变形金刚》没完没了的汽车人大战,看得人筋疲力尽。
有煽情故事的人都是没有登顶的:为了爸爸要登山的杨光;为了保护不拖累队友自我牺牲的李国梁;为了完成心愿、始终拧巴的曲松林。
我想,如果“攀登者”讲的是为了攀登曲折准备、历经千辛万苦才看到山顶的故事,最后十分钟才登顶成功,这部电影会更精彩,就像我在电视里看1993年拍摄的《绝岭雄风》依然感到惊心动魄那样。
马洛里说,山就在那里。观众想说,我就在这里。好的电影是一座桥梁——飞架天险。差一点点的电影就是一道彩虹,好看,上不去。
再说一句:电影,导演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