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安东·伊格纳吉耶维奇·克尔任采夫,医学博士,杀了我的朋友阿历克塞·康斯坦丁诺维奇·萨维洛夫。是的,我们是中学和大学里的同窗,我对他一直都抱有好感,可我还是要了他的性命。这事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却是真的。他死的时候31岁。事情发生后,我偶然在预审官那里遇见了阿历克塞的妻子塔吉扬娜。我简直认不出她了。她的皮肤松弛、苍老,好像旧手套一般。
5年之前,也就是她和阿历克塞结婚前两年,我曾经向她求过婚但被拒绝了,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9月5日,彼得堡时间下午6点(阿历克塞也是在6点被杀的),她竟对着我大笑起来。我的尊严遭到了冒犯,这令我恼火。更恼火的是,我对塔吉扬娜估计错误。我鼓动阿历克塞去追求塔吉扬娜,本想给她一个放荡的丈夫,让她后悔当初拒绝了我。没想到却成全他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又利用自己对阿历克塞的影响,让他酗酒、约会别的女人,但这些也没能影响塔吉扬娜对他的爱。
阿历克塞对他所从事的工作一文学的兴趣远在对妻子的兴趣之上。从表面上看,他是成功的,评论界称他为天才的文学巨匠。
如果他真是天才的话,我是不会杀了他的。我们黑暗的生活太需要天才来照亮了。而他的那些作品,只能供读者消遣罢了,他只是在描述旧日的生活罢了,没有运用自己的思想和才华来创造一种新生活,他甚至没能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在决定要杀他之后,我曾详细询问过他的创作计划和纲要,没有任何新的东西,没有任何重要的东西,这种人,杀了又有什么可惜的?
自从有了那个打算之后,我就开始有计划地装疯。要知道,我父亲是个酒精中毒者,叔叔死在疯人院里,姐姐患癫痫症去世。如果有一天我发疯的话,很少有人会怀疑我是装的。我选择在朋友家的晚会上“犯病”,那样可以让很多人看见,看见的人因为才喝了点酒都有些兴奋,这些是我所需要的。大家都劝我去看看病,包括塔吉扬娜在内。阿历克塞却反应冷淡。如果我真疯的话,相信他会无动于衷的。
那天,阿历克塞、塔吉扬娜和我在阿历克塞的书房里。阿历克塞劝我去治疗一下,否则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包括砸烂某人的脑袋。当时,我手里正拿着一个沉甸甸的铁制吸墨器玩。阿历克塞于是说,如果你抓起这个玩意儿砸过去,人家就完了,不信你试试。
我是想试一下,可塔吉扬娜害怕了。只有她,聪明到能看出我的点点心思。其他人,不过都是些蠢货。自从阿历克塞的生死由我操纵以来,我觉得对他忽然有了一种特殊的好感。我甚至还送了一本他喜爱的书给他,不过,到了计划中的那个时刻,也就是钟点的时候,我还是行动了。当着塔吉扬娜的面,我向阿历克塞举起了铁制吸墨器。我用铁制吸墨器的尖头向他的太阳穴砸去。
以上是杀人犯克尔任采夫博士写给鉴别人(鉴别他是否真疯)看的自述书,这一部分内容构成了俄国作家列安德列耶夫的小说《意念》的主体部分。这篇小说要是搁到现在出版,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编辑准会将篇名改为《我判处了朋友的死刑》,或者干脆叫作《医学博士克尔任采夫杀人事件》。但读者只要看过小说就会明白,安德列耶夫用的这个篇名虽然有点缺乏小说味儿,但却不能说它不帖切,因为,通篇小说就是描写了一个人的意念—妒忌的意念、复仇的意念、冲动的意念……小说的主角既不是杀人犯,也不是被杀者,而是杀人犯的意念。克尔任采夫博士有条不紊地叙述并分析了自己杀人前后的意念,他要证明自己思路清晰、神经健壮是为达到目的而装疯的。他的目的很清楚,那就是,必须杀死阿历克塞又逍遥法外;必须让塔吉扬娜看到杀人过程
克尔任果夫为什么要杀他的朋友呢?动机似乎明摆着—他嫉妒阿历克塞,在他看来,毫无才华的阿历克塞竟然在事业上取得了定的成绩,有谁知道,阿历克塞书中那些闪光的思想是出自默默无闻的克尔任采夫的脑袋;他仇恨塔吉扬娜,她曾经拒绝他的求婚以大笑来侮辱他,杀死她心爱的丈夫可以报复她,剥夺她的幸福““这些都是动机,但又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克尔任采夫杀人只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和尝试,他想要看一看,他唯一尊敬的人克尔任采夫博土,究竟能做些什么事,能为所欲为到何种程度。小说中曾有一段插叙。克尔任采夫念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曾从交给他保管的互助金中偷奇了15个卢布,却诬称出纳员算错了账,大家相信了他,因为他是富人子弟。富人没必要偷穷人的钱,这是通常的逻辑。那时,他也不是为了这15个卢布,而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为自己能如此漂亮而巧妙地干出这件事来觉得快乐,为自己没有因痂同学受损内疚而得意。这一段插叙给他日后故意装疯杀人事件埋下了伏笔
作为一个医学博土,克尔任采夫很明白杀害一个生命会引起的严重后果,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但他却认为,日常生活中,人的所作所为几乎都是在犯罪,只是标准不同而已。一些事,神职人员见了,认为是对神犯罪;众人见了,认为是对大众犯罪;而违背自己的意愿,无疑就是对自己犯罪。比如他想要杀掉阿历克塞却没有做到,就是对自己犯罪。他宁愿触犯法律也不愿对自己犯罪视人世间的道德和公理,克尔任采夫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类人,他皮秒
们有知识,有才能,也有思想,但却不配称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凡事为自己着想,以自我为中心,狠毒、冷漠,对人生、对人类缺乏悲天悯人的胸怀和远见卓识的睿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有时非但不能服务于社会,反而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
作为俄国文学“白银时代”的重要代表,列·安德列耶夫继承并创造性地发扬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色。《意念》不仅在主题上十分接近《罪与罚》,而且在叙事上也采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擅长的内心独白形式。小说中的克尔任采夫,在精神气质上,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十分相似。鲁迅先生十分欣赏列·安德列耶夫,他曾经说过,“俄罗斯作家中,没有一个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世界之差,而出现灵肉一致的境地。”除作客观评价外,他还用《狂人日记》对列·安德列耶夫表示了敬意。
摘自《月亮下的蛋》
作者: 若隐\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