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彦子 彦子随笔
妈妈打工记
从那次暴打姐姐以后,妈妈似乎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狠狠地打过我们。也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打怕了的我们,再也不敢侵犯她的权威;也许,是因为,没过多久,妈妈被爸爸召唤,出去打工了。
听说,爸爸承包了一个大工地,需要请人给员工煮饭,而妈妈,成了他的备选答案。爸爸之前的事业,我并没有多少记忆,做过鞭炮工人;去部队里当兵;退伍后,学了砌砖;再后来南下广州,自学室内装修,开始自己的事业。
九十年代初,房屋装潢开始盛行,爸爸因为年轻,学得很快,没过多久就技艺精湛,声名远播,从而接手一个大工地,在广州这样的大都市。
当一个包工头,并不像一个普通做事的工人那么简单,他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仅要安排各个工人的任务,还得给大家提供舒适的环境。吃饭,无疑是一件大事,而让谁来煮饭呢?看似很简单,却很棘手。
民以食为天,吃饭自然是重中之重。爸爸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妈妈,毕竟家里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妈妈走不开;可是,爸爸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之前煮饭的人因为家里有事走了,临时又找不人来顶替,爸爸想了又想,问了又问,结果,只好把目光投向妈妈。
妈妈刚开始还有些犹豫,怕三个孩子没人照顾,那时姐姐上四年级,我上一年级,弟弟还在襁褓中,我们没有奶奶,三个孩子都是妈妈一手拉大。如果妈妈走了,我们犹如水中的浮萍——无依无靠。
爸爸一封信又一封信催促,妈妈愁得眼角都长了鱼尾纹,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一边是望眼欲穿的丈夫,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两边她都不想舍弃,可是,两边又没法周全。
眼看着爸爸急得火烧眉毛,妈妈犹犹豫豫,进退两难,我和姐姐却信誓旦旦地说:“妈妈,你去吧,我们肯定可以照顾好自己。”
打一开始,听妈妈说要出去帮爸爸煮饭,我和姐姐就兴奋地都睡不着觉,一想到以后没人管束,也不会挨妈妈的揍,心里那个高兴,如脱了缰的野马,有多撒欢,该多撒欢。
不仅仅因为这些,更是因为,妈妈出去,可以赚很多钱,缓解家里的生计,也可以给我们上学。我们受够了贫穷,受够了被人看不起,受够了每次学校交钱都磨磨蹭蹭到最后一个……
年纪小的时候,对于金钱,没什么感觉,因为与贫穷对应的是,欲望也很少,除了简单的吃,对于其他物质诉求,根本没有,而所有的吃,基本上也都靠田里的劳作,自给自足。随着年龄的增大,上了学,我们也渐渐意识到没有钱,会是怎样一种生活。
或许,我们吃得少一点,穿的差一点没关系,但是,我们需要上学。上学费用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昂贵的开支,相对于简陋的吃穿,简直是一笔天价。小小的饭盒,就让我已经体验到贫穷所带来的自卑和低下,还有许多没法企及的愿望。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在践行这个道理。爸爸在努力寻找出路,妈妈也不想拖后腿。
早在这之前,爸爸第一次把大工地承包下来,就疾书一封家书给妈妈,让妈妈去给他帮忙。妈妈也曾热血沸腾,兴致盎然地,有出去打工赚钱的冲动。
那次,妈妈足足给我们做了好几个月的思想工作,走之前,把我们委托在二舅家,那时,我还小,应该还没有上学,弟弟更小,也一起被留下。安顿好一切,妈妈坐上通往城里的大巴,含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走时,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脸上愁云惨淡,忧心忡忡;我们几个小孩,却喜笑颜开地给妈妈送行,全然不懂妈妈这一去要多久才回来,只知道妈妈要出去赚钱,赚好多钱,给我们买好吃的,买新衣服,想到这些,心里就美美地,还一个劲地催促妈妈:怎么还不走,还不走呢?
虽然,妈妈给我们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我们自认为也准备地很好,欣然同意,简直迫切地希望她早点走,快点走。可是,在走得那一刻,看着妈妈红红的眼睛透过车窗玻璃,不停地朝我们招手,朝我们张望,心里免不了涌起一阵失落,眼泪忍不住“吧啦吧啦”就要流出来,但是在即将挣脱眼眶的那一刻,又强忍住了。一想到妈妈去给我们赚钱上学,改善生活,这种失落就一点点地冲淡了。
那一次,妈妈终究没有走成,一路上,随着车子的颠簸,她的心,也一直颠簸。突然,心神不宁;突然,很是忐忑;突然想念孩子,牵挂孩子,心里空落落的,没了着落。车子开到半路,妈妈选择了下车,站在马路边,思考了很久,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坐上返回的大巴,回来了。
就在我们有一点点失落,有一点点孤单的时候,一回头,一转眼,看见妈妈那张热切期盼的脸,还有那双红肿的眼睛,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好像刚刚还在期盼的梦,这回,突然变成现实,出现在你面前。
我们不由自主地揉眼睛,以为出现在面前的景象不过是一场梦,一揉眼,就会消失。在我们使劲揉眼,看了又看的时候,眼前的一切并没有消失,妈妈朝我们走来,越来越近,一把把我们揽在怀里,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
“妈妈,你不是出去赚钱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小小的我惊讶地问道。虽然,满脸幸福,但心里又涌起一点点小失望,原本展望的美好未来可能又要遥遥无期。那些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距我越来越远了。
妈妈红着眼,抱住我们,哽咽地说:“你们太小了,扔下你们,我不放心。”
“哦!”我们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想到又有妈妈的怀抱可以依靠,小失望又一点点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开心,发自内心地欢笑和幸福。
那一次没有走成,这一次却是真的,而且很急促,我们来不及做心理准备,妈妈也来不及给我们千叮咛,万嘱咐。突然,爸爸捎来信,妈妈赶紧得去,不然工人们就要断炊了。
妈妈面带难色,取舍难以抉择,我和姐姐斩钉截铁地在她面前一再保证:没问题,一定没问题,我们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
听到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坚定保证,妈妈这才下定决心,咬咬牙,决定出去给爸爸帮忙。弟弟因为年纪太小,也跟着妈妈一起走了,家里只有我和姐姐。
那年,姐姐上四年级,我上一年级,因为没有奶奶,也没有其他亲人在身边,我们一切只能靠自己。
一想到,妈妈不在家,我们可以当家作主,刚开始还蛮兴奋的。我们倒是开心了,高兴了,兴奋地睡不着觉,妈妈却在一旁满脸忧愁,满脸不放心,拜托这个奶奶照应我们一下,拜托那个亲戚帮我们一把。
临走的时候,妈妈把家里能送的东西都送了出去,能吃的食物也拿出来分享,自然也说了不少好话。虽然,妈妈拜托了很多人,想了很多条后路,但终究,没有固定的人接受我们这个累赘,我们只得自力更生。
穷则思变,不仅妈妈变,我们也得跟着变。之前有妈妈的照顾,一日三餐不用愁;妈妈走后,我们得自力更生,两个小女孩一起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对于自力更生的日子,我和姐姐都充满了好奇,接下来会怎样?
我曾经以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即将开启;可是,我错了,仔细回顾,才发现,我们开启地只是噩梦,至少对我来说,更多的是苦难,是绝望,是不想企及的回忆。
彦子
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