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开更豪的车,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奔波,但忙来忙去却忙没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其实,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我们的生活却是有限的,如果放纵欲望,一味的给生活做加法,幸福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转换视角,不是给生活做加法,而是给生活做减法,我们就会变得更加淡定从容。今天要讲的这本《越简单,越美好》就是告诉你,如何给生活做减法,用极简的方式在有限的生活里感受到无限的幸福。
本书是亚马逊2016十大热销书之一《这么慢,那么美》的姊妹篇,作者以自己在北欧生活十余年的亲身阅历为素材,以细腻、温暖的笔触,描写北欧人朴素、简约的生活,揭开北欧人幸福生活背后的秘密,书里倡导的极简主义在全球掀起汹涌热潮,备受各国人民追捧,并获得扎克伯格、乔布斯等名人的一致推崇。
本书作者罗敷是一名定居于瑞典的华语作家,担任瑞典《北欧时报》副社长,曾荣获亚马逊2016年度纸质图书作家榜第9名,堪称实力黑马,是前10名中唯一一位新人作者,其余均为东野圭吾、马尔克斯、刘慈欣等大神。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进入这本书,感受北欧人简约的生活方式。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由繁而简的断舍
人类天生就有收集癖,我们喜欢囤积物品,以备不时之需,但东西并不是越多,太过繁杂的物品只会让我们精疲力尽,让生活混乱无章。
其实,幸福的生活并不需要占有很多物品和资源,只有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欲望,丢弃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当你用的每一件东西都是精心挑选的,你就会更加珍惜它们,生活也会更有仪式感。
作者有位北欧邻居索尼娅太太,原本也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喜欢收集物品把家里布置的满满当当。
但有次她在家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扭伤了腰,在床上躺了好久,这让她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
她开始检查自家的东西,结果发现家里被各种多余的东西占满了,很多没上身的小礼服竟然占了她衣柜一大半的空间,于是她狠下心来把不经常穿的衣服,全部打包捐给二手店。
对衣服的断舍离让索尼娅太太倍感轻松,她开始迷上了极简主义的生活,改掉了过度购物的毛病,不再对打折商品感兴趣,因为她知道自己值得更好的。她甚至把省下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翻译事业上,还成功翻译了好几本书。
其实,我们吃的、穿的,本就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舒适,而过多的东西只会打扰我们的清净,分散我们的精力。
除了精简生活物品,更重要的是精简工作任务,如果把自己有限的注意力聚焦在最重要的工作上,就有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比如程序员帕特瑞克刚入职时是一位职场菜鸟,那时他花了大半年时间做了很多无效工作,他的案头永远不分轻重地堆满了各种需要完成的工作。
后来他有幸和一位编程大牛一起工作,他发现这位编程大牛的工作都是极简化的,这启发了帕特瑞克,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他学着将一切的程序、方案、语言简单化,最后只用了短短三年,就从刚入职场的菜鸟晋级为编程界的大神。
生活中很多人每天看似很忙,他们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但其实都是没有灵魂的工作,因为揽太多的工作不会让我们看起来能干,只会让我们分神!
所以,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编程世界里,化繁为简,就是引领我们通向成功的那束光!会生活、懂取舍才是简约生活的真谛。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回归生命的本质
当我们学会了由繁入简,减掉多余的物欲,更加专注于有趣又重要的工作后,我们就需要把目光聚焦到自己的内心,试着回归生命的本质,探索最初的美好。
人生而孤独,但人却偏偏最怕孤独,为了驱散孤独,很多人宁愿伪装自己迎合别人。
但这只会让孤独越来越深,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学会和自己相处,欣赏独处的魅力,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北欧人从出生就习惯于独处,刚出生的小孩,从断奶开始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独睡,他们找伴侣,不只是找一个居家过日子的爱人,而是在找精神上的另一半,否则,他们宁愿单身。
而且就算结婚生子了,他们也一定要有个人空间和时间,来放空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时,谁都不可以打扰,哪怕是亲爱的另一半和孩子,这就是北欧人在自我与家庭之间的平衡。
当然独处的时光更需要自律,北欧人对做计划有着强迫症般的执着,一旦制定计划就会严格按照计划来,因为他们知道有计划的生活更自由。
作者有位北欧同事是位单身妈妈,她就特别热衷做计划,在她的计划里,有半年内的长线计划,也有准确到每天的短线计划,因为生活有计划,她不仅把孩子照顾的妥妥当当,还坚持健身、约会、攻读博士学位,把日子过得清晰而有目标。
也许你会觉得每天做计划太过拘谨又没自由,但随心所欲的生活看似自由,却会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你对自己每天要做什么都是模糊的。
而那些看似严谨约束的计划里,却藏着你想要的梦想和自由,只有当你有能力掌控你的生活,你才能真正拥有自由。
自我意识的觉醒
为什么我们要倡导极简的生活方式,主要原因就是极简能唤醒我们的自我意识,让我们不被多余的欲望所迷惑,而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拥有这种专注力不仅能帮我们实现理想,还能帮我们获得内心的平衡与丰盈。
理想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究其原因还是我们不够专注,而理想实现的必由之路,也不过是学会一生简单专注地做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比如,麦克原本是一家餐厅的小工,但他非常热爱烹饪,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米其林大厨,他从打杂做起,慢慢做到副厨、厨师,层层通关后升到主厨。
为了体味各国米其林餐厅的不同风味,他白天在餐馆工作,晚上还做兼职赚旅费,他一路游遍了丹麦、日本、普罗旺斯……
经过了十年的努力和专注,光是三文鱼的做法都掌握了105种,最后终于实现理想当上了米其林大厨。
有时候不是理想太难实现,而是我们太浮躁,如果我们能像麦克一样为了理想,不断挑战自我,还有什么理想不能实现呢?
极简的态度可以是放下多余的欲望专注于理想,也可以是放下现世的安稳去到远方,关键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艾琳和克瑞斯汀是一对恩爱的情侣,他们热爱旅游,毕业后两人开始了东亚之旅,他们的足迹遍布泰国、柬埔寨、中国……
一路上惊喜自然很多,但艰苦也不少,不过还好他们早已不再追求物欲,只希望欣赏一路的风景,没钱了就在当地找份兼职做,活得也是逍遥自在。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但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如果换个活法,比如旅行,就能拓展生活广度,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看到原来看不到的风景。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自在独行的能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很少有人具备特立独行的勇气。我们本来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结果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只敢做和别人一样的事。
那怎么才能活出不一样的自我呢?我们可以向北欧人学习。
首先北欧人是不会盲目跟风的,他们尊重多元文化,永远乐意去理解、接受不一样的人、事和思想,对于同性恋、文身、同居……
这些在很多国家上不了台面的事,在北欧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的生活只属于自己,别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别人的选择,自己无权干涉。
其次,北欧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属于自己的,他们不会争抢。
比如作者有次在路上看到一对母子,孩子看到路上有个小熊娃娃,指着小熊喊妈妈,妈妈停下让孩子辨认这个小熊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说不是,于是妈妈就告诉孩子,不是自己的就不能要,应该把小熊留在原地等它的主人回来找,孩子答应了。
另外,对属于自己的东西,北欧人拼死也要维护。
比如,作者的北欧朋友约翰,准备在别国投资建厂,什么都准备好了,却因为工厂排污系统与合作方差点闹翻了,约翰坚持要建立北欧标准的排污系统,而合作方认为这钱花的不值。
约翰非常坚定,他不但没放弃,还积极引导对方,后来终于达成共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不仅解决了排污系统的问题,还把绿色建厂的概念和技术引进到当地,结果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最后,保持正直和单纯,正直的人不会费尽心机的去投机取巧;单纯的人不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不喜欢的事上。
正是这种正直和单纯才形成了北欧人是非分明的价值观,为特立独行的人提供了凡事有度、一切刚刚好的生活环境。
所以到这你就知道了,自在独行并不是不管不顾的自私自利,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不盲目跟风,尊重别人的选择,还要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保持正直和单纯。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极简主义的社交
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有社交需求,就连生性淡薄的北欧人也不例外,但北欧人的社交方式,深受极简主义的影响,也是少而精的。
北欧人宁愿减少社交时间来投资自己,因为如果自己没有真才实学,那么再多的社交都是无效的,那些可有可无的泛泛之交,不过是浪费时间。
作者读书时认识的老友海莲娜,就是个遵循极简社交原则的人,但她曾经也陷入过无效社交中,那时,她一个人在异乡留学,为了融入新生活,她积极的社交,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她觉得多个朋友就多条路。
有天在一个酒会上她认识了一个自己领域内的大牛,他们相谈甚欢,还交换了联系方式,但后来她再联系那位大牛时,对方居然忘了她是谁,经过她的一再提起,大牛才依稀记起,说了句:“哦,酒会上认识的一位朋友。”
这句话不仅伤了海莲娜的自尊,还让她明白,自己浪费大量时间去做这种无效社交,是多么愚蠢的行为,从那之后她开始精简社交,把时间都花在提升自己和享受生活上。结果,虽然她很少社交,但却在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有时候朋友多确实会感觉很好,毕竟谁都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但我们不能为了受欢迎去讨好所有人,我们交朋友也要有所选择,那怎么选择呢?
你可以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把计划一周内要做的社交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列,重要的优先安排,不重要的就可以直接减掉。
当然,如果你不想社交,也不要勉强自己,坐下来,品一杯咖啡,尝一小碟甜点,看一本书,也是一次优质的自我社交。
其实,一个人如果学不会和自己独处,那么再多的社交也是没用的,所以,与其在社交圈里费力地高攀别人,还不如努力地提升自我。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大道至简的初心
极简主义,对北欧人来说不只是衣食住行的精简,更是一种延伸到人际交往、工作和学习中的生活态度,虽然这种态度有时需要极度自律,容易让人感到不近人情的“笨拙”,但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在北欧生活了十几年,也深受北欧极简主义的影响,变得非常自律,有时回国,她就习惯性的按照规矩办事,却经常被国内的朋友笑话在国外待傻了。
比如作者有次和大学好友一起自驾游,临行才发现车上竟没有好友的五岁儿子专用的儿童座椅,所以她一再提醒朋友应该装个儿童座椅,但朋友颇不为意,最后在作者一再坚持下,朋友才买了一个儿童座椅,后来一路上多亏了这个儿童座椅,才有惊无险,最终那位朋友不得不由衷的感谢作者“笨拙”的坚持。
其实,这种笨拙精神,无非就是遵守公共秩序,按照规则办事。
虽然,凡事按照规矩来看似笨拙和不近人情,但却能帮我们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还能构建一个自我约束、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
另外,北欧人的自律除了体现在守规矩上,还体现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上。
北欧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广,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离不开北欧人的细心保护,在北欧人看来每个人都有享受大自然的权利,也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
北欧人爱护大自然可不是做样子的,他们是打从心底尊重大自然,就算在没人的地方也依然恪守规则。
比如作者有次生日时,和一群朋友去森林里开派对,但不幸半夜遭遇寒流,大家冻得难受,于是一个伊朗朋友建议大家生火取暖,结果遭到了瑞典朋友的坚决反对,他们说森林里不允许有明火,而且他们也没有生火经验。
但伊朗朋友还是不放弃,说自己从小跟着爷爷在森林打猎学过生火,但瑞典朋友还是认为这太危险,不能拿整个森林冒险,坚定的拒绝了。
其实,人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破坏大自然,大自然最终也会反过来报复我们,但如果我们试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就会回馈给我们丰富的物资、新鲜的空气、美丽的风光……
中国的道家哲学学说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确实极简主义看似简单,就是给生活做减法,但真正去做就会发现并不容易,这需要极度自律的笨拙精神,就算在没人看到的地方也能不忘初心,严格按照规格来。
极简主义不是懒惰的消极避世,简约的生活也不是吃饭全靠叫外卖,生活失去仪式感,懒得出门访友、甚至懒得恋爱、结婚、要孩子。
极简主义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简约的生活是一种规律的生活方式,一个广泛阅读的习惯,一盘优质健康的食物,一个积极乐观的好心态……
生命中最重要的,原本不是堆积如山的富有,不过是一份简单到细节的仪式感。
所以请不要追求表象的繁盛,静下心来感受生活里的小确幸,你可以选择多读书,多锻炼,也可以选择去旅游、去追梦,关键是回归内心,去体会简单生活背后所蕴藏的丰厚底蕴。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文:阿九,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不想行万里路,只想读万卷书,个人微信公众号:阿九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