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读后感
文|清瘦的雨
在8月份新安川上读书会启动仪式上,看到美女新苗拿着党主席从图书馆借来的这本书,我顺手拿了过来,说回家读一读。结果拖拖拉拉,一直到现在才看完,惭愧。
这是毕淑敏的一本散文随笔,收录了关于幸福、快乐的一些感悟,非常适合当下在生活的漩涡里迷茫、挣扎、烦躁,同时又渴望快乐幸福却又无从寻觅的人们。看完后,也很有感触,浅谈细悟,聊以自省。
1、幸福既无色,又多色
因为幸福无色,我们太容易忽略。又因为无色,所以需要提醒。
在被提醒惯了的日子里慢慢长大后,我们厌烦着唠叨,甚至急于想摆脱这些提醒。以至于成年之后,才发现,幸福也需要常常提醒才能感悟到,可究竟是我们麻木了,还是我们身边真的没有幸福可寻?
毕老师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不断的提醒。
步履匆匆的我们,常常是在幸福的车马疾驰远去之后,才蓦然发觉,幸福曾经来过。
朴素的幸福从不张扬,就像一盆绿植,没有花开的娇艳,没有果实的绚烂,就是单纯的一种绿色在装饰着你的窗子。可是它却是你养润你眼睛最好的颜色,是提醒你希望永存的最美的色泽。只是它一直在窗台的角落悄无声息,不温不火地生长,茁壮,发光,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可幸福常常又是七彩的。
很难给幸福固定在什么模式中,甚至套上什么公式得到准确答案,或者是利用三原色调和出某一种颜色。它千变万化,无论在友谊中,亲情间,甚至是人生过客的瞬间交集里,更或者说,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青山绿水,明月流云,都是幸福滋长蓬勃的温床。
这样的幸福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透明。如此美好的时光,美好的际遇,谁没有过呢,只是七彩的幸福,常常被蒙尘的烟火掩盖了。
叹息中,幸福的颜色又在朦朦胧胧中发出亮亮的光来了。
2、真正的衰老,从心老开始
记得朋友跟我有聊天说:某某某未老先衰,20岁的年龄,怎么有50岁的心态。看谁谁谁鹤发童颜,人家60多岁的年龄,竟有20岁的心态。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一大群文友,他们文笔要么犀利,要么清丽,但都充满正能量,很阳光,只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小A。
他每天都发朋友圈,用的图片色调都是灰色的。文字的内容,大都是牢骚抱怨,唉声叹气,只是文笔很好,这样的情绪包裹了甜美的诗意糖衣,粉丝也很多,赞声一片。
当我在一个平台上看到他的照片时,才发现,他不过才20多岁,那张清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透过眼镜,看到了眼神里的沧桑。
不知经历过什么,才使得他有如此的心境,也有了如此沧桑的眼神。至少我认为,在青春的舞台上,最不能早早谢幕的应该是朝气和阳光。
毕淑敏老师在书里,套用哲人一句话说:生活中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我赞同这句话。
魔由心生。我们的心灵,储存智慧,储存阳光,储存美好和希望,就是不要储存遮挡阳光的黑云,储存那些吸纳笑容和幸福的魔甁。
甚至我们可以早生华发,早长皱纹,这些外在的衰老,只是身体,而心灵则可以永葆青春。毕淑敏老师说:不要计较何时年轻,何时年老,只要我们生存一天,青春的财富,就闪闪发光。能够遮蔽它光芒的暗夜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自以为已经衰老。
“每一个人都有长出好心情的土地,关键看你是否耕耘。”一个人当心态年轻的时候,我们永远18岁。
3、蚕都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这是其中一篇的题目,我对这一篇情有独钟,看了很多遍,感悟良深。
有个成语叫“作茧自缚”。这篇文字里,毕淑敏老师把我们一生追求的金钱、爱、工作、友情等等所有的一切,都称为蚕吐出的丝。在蚕用自己吐的丝一层层的把自己包裹起来时,我们也正满怀快乐,神情专注地为自己制造着一个茧。慢慢地,茧越来越厚,越来越严密,最终油尽灯枯,在这样的茧里窒息而亡。
安于现状,不善于创新,属不属于一种茧;
沉浸在往日痛苦中,不要将来,忽略现在,属不属于一种茧;
得过且过,浑噩度日属不属于一种茧
······
虽然茧不同,却都是把自己圈进了一个小小的封闭的港湾。在这样安全而舒服的港湾里,再不愿被一些崭新的东西打乱节奏,即便是痛苦。在这样自我封闭的空间里痛的麻木了,爱的僵直了,笑的虚无了。假如破茧而出,或许呼吸到快乐的空气,沐浴到新鲜的阳光,都感觉到不适应,不自在。
她说:有很多人,终生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里。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竟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愿我们既吐丝结茧,也畅快出入,都能用心地生活,既为别人,更为自己。
4、在灾难的废墟上,愿生命之树依然常青
灾难无时不在。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它都以各种不同的面目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我们无法躲避,无法驱赶,只能直面,只能接纳。关键是在接纳之后,如何在苦难的刀尖上走过去,重新生活?
书中告诉我们:一条路——我们终日啼哭,用泪水使太平洋的海拔高度上升,我们可以从此心底晦暗,再不会欢笑和宽容······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结局是末日的黑色和冰冷。
而另一条路——我们擦干眼泪,重新唤起生活的勇气。更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争取用自己的存在让这颗星球更美丽。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结局是火焰般的橘黄色,明媚温暖。
想起前段时间,一位父亲在失去儿子之后不久跳楼而亡,随儿子而去。他应该就是这种愤问苍天为何如此残忍夺我爱子,而无法自拔的人。而杨绛先生却在先后失去丈夫和女儿之后,活到了103岁。那本《咱们仨》,处处泛着爱的光芒。每一段书写和回忆,都是支撑她活下去的理由和力量。她用温情和更灿烂的活着,诠释了生命,这样的结局明媚而温暖。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片海,波平如镜是海,浪涛翻涌也是海。海啸过去,海依然平静如初。愿我们不要被灾难压垮,更不能从此陷入忧郁中去,让忧郁的洋葱辣了眼睛,天天泪流满面。
灾难的废墟上,愿你我生命之树依然常青,这是对灾难最好的馈赠。
5、快乐在心,触摸幸福
写下这八个字的时候,想起自己几年前写过的一篇散文就是这题目。回看内容,和毕淑敏老师所说的,惊人的一致。
或许,当快乐发自内心往外释放的时候,你就已经碰触到了幸福的开关。又翻阅她写的《破解幸福密码》一书,看到她把快乐,欢愉,比作幸福的馅饼。说到,要拓宽自己心理的容量,要控制情绪,不用“完美”苛求自己。同时,适应改变,将幸福的砝码握在自己手上。也更强调了不要活在过往,生活从现在开始,幸福从这一刻的快乐开始。
而在《幸福的七种颜色》的最后一篇《忍受快乐》中,她以一个心理学家的睿智和敏感,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下太多太多人不是在享受快乐,而是在忍受快乐,更或者说是在逃避快乐,恐惧快乐。
的确如此。
当今社会上,不快乐的人比比皆是。是还在为温饱发愁吗?不是,太多人不该是快乐一族吗?绝对应该。可是人人都在说忙,说累,说烦躁,说欲望,却很少在说快乐,说幸福。只因为快乐似乎永远不可捉摸。
可实际上,“快乐是一种心灵自在安详的舞蹈。是和谐和宁静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展翅翱翔,是欢畅和光亮的。”
你的心在哪里,情绪就在哪里。
快乐绝不该是忍受,而是享受。愿我们用心体味,拥抱快乐,触摸幸福。
合上书本,只想说:快乐也需要学习,幸福更需要提醒。愿生活温柔以待,快乐常在左右,幸福更加多彩。
*作者简介*
清瘦的雨,河南洛阳人,80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一蓑烟雨醉流年》。2014年以来在网络内外举办多场个人作品专场朗诵会。《诗意中国》入选教育部关工委和课堂内外杂志社主编的全国青少年朗诵读本《我为祖国点赞》。散文诗《千年新安》获2018年洛阳市作家协会、中共新安县委宣传部、新安县旅游局联合开展的“品味新安之美”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也喜欢朗诵,喜欢在声音的世界里沉醉烟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