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关于写小说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0-10-18 17:08:14    来源:
原创: 高原麦客
 
前几天,有个写作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写小说。他说他见过我写的东西,无论是心理的刻画、情感的表达,还是细节上的突出,都描写的非常深刻到位。我笑笑,自个是半斤八两,还是妙笔生花,只有我自己知道。
 
能写,不代表会写,会写文章,不代表就能写好小说。写文章就像砌墙,而写小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盖一座房子,或者建设一个世界。两个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我迟迟不肯下笔的缘故。
 
特别是最近几年,读了一些中外名著之后,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浅薄。我常常会被小说中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千转百回的爱情故事,以及主人公曲折离奇的经历吸引,打动,震撼。作者是怎么构思的?怎么开始的?如何做到严丝合缝的启程开合?非一功而来。
 
写作者总要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就像女人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有一段时间,我为不能写出一部满意的作品而焦虑。甚至对选择把写作当成一生的事业,开始迟疑。是不是搞混了,搞错了,自己压根就不是写作这块料?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件事破事,讲道理,自嗨,生活中的鸡零狗碎。
 
显然写一篇自己满意的小说,简直成了我最大的梦想。偶尔也有尝试,但终不能满意。一是缺少新意,感觉总在走别人的老路。别人写过百遍千遍的东西,再写出来,不但自己没有创作的动机,即使读者看了,也味同嚼蜡。
 
虽然写过三个短篇,再看那些文章,缩手缩脚的样子,就像小门小户的小家碧玉,缺少一种大气,自然和本真的东西,总是放不开手脚。害怕别人对号入座,给自己贴上某种不光彩的标签,或者受到别人的道德评价。其实生活是生活,小说是小说,人们常常喜欢混作一潭。就像鲁迅先生说的:“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去年参加一个写作交流的线下分享,有位学员说出大多数人的心声,她觉得自己能写,也愿意写,就是怕别人看见,怕别人嘲笑,怕别人通过自己写的小说,发现自己生活的秘密。就好像她写的不是小说,而是自己的私生活。这也是初学者写作时一个很大的误区,把小说纪实化。
 
那位学员分享的时候我不以为然,可过后细想,自己何尝不是那样的人。感觉自己写东西的态度,就像是一个走正步的战士,老想着和别人步调一致,规规矩矩,考虑别人感受,而缺乏真诚自主的东西。那种写作是一种痛苦,毫无快乐可言。写作的同时,想方设法压抑自己的个性。
 
每次写小说的时候,总是感觉周围有一个无形的圈子,脖子上套着一个绳索。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劫不复之地。毕竟你写的东西要见光,要见人。怕遭到舆论的谴责,遭到熟人的嘲讽。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唯唯诺诺,写出来的东西只具备小说的三要素,丝毫没有看点。
 
写一部小说就像生一个孩子,一定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与众不同,并且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小说就像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却有诗一般的秉性和柔美。有些小说犹如暴风骤雨,电闪雷鸣,惊涛骇浪,读后让人荡气回肠。有些小说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各种阴谋诡计,各种因果报复,更多的体现一种逻辑推理能力。有些小说有厚重的乡土气息,爱情真挚、狂野率真,读起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小说被称为虚构类题材,不同于写报告文学。这一个“虚”字给了作者无限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你写的东西或许有故事原因,人物原型,但在创作后,都加入了修饰,美化或者夸张。或者爱憎分明、或者老实憨厚、或者机智聪敏、或者贪婪成性、或者胆小怕事。有时一正一邪,一好一坏,一黑一白,形成鲜明的特征对比。
 
写一部小说,先要自己满意,其次才能考虑读者的感受。就像乔布斯说的:“读者也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所以对你的客户粗暴一点。”先要写出自己满意的东西,这应该是一个写作者的底线,也是初心。最好的状态是,让剧情沿着故事的脉络,自然的流淌,到最后,甚至不受写作者的控制,浑然天成。作者变成了一个输出的工具。
 
如何开篇如何布局,素材从哪里来,这也是大多数写作者的困惑。王安忆写《长恨歌》的灵感来自一则小报的消息,消息上只说了,有个旧上海的老女人被杀害,小偷偷走了一些财物,只有寥寥的数百字,其他都是作者添盐加醋,充实虚构而成。但却成了中外名著。
 
再说作家霍达写《穆斯林的葬礼》的时候,最初也只有一个小说的名字,没有素材,没有框架,没有思路,内心只有创作的激情。她只想写一部回民生活题材的小说,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最后写成了五十多万字的巨著。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是先有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和粗略的框架,然后他用了三年的时间,上山下乡,又是城里的政府大院,又是乡间地头,又是煤矿,又是闹市,体验生活,搜集整理写作的素材,然后用七年时间闭门写作。
 
如何开篇,如果布局,没有固定化的格式,要根据各人的写作习惯,不能一概而论。但题目和开头要多重要有多重要,就像第一眼美女,你只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吸引别人的目光,别人才会关注你,也才会深读下去。所以题目和开头是打开文章和客户之间的窗户。
 
小说好写修改难,如果要对一部小说的创作用功划分,三分创作七分修改。所以一部小说成败关键在修改上。当年村上春树写《挪威的森林》用了四个月时间,而修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前后修改三次。
 
所以创作是一个艰难孤独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持续的动力。是一项浩瀚的工程,但无疑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升华和创造奇迹的过程,充满意外的惊喜。之所以创作者前仆后继,最大的动力和可能是因为,写小说本身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