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从智利的枪声到美国的滚雷(2)

时间:2020-10-18 17:16:43    来源:
这次改变形象的尝试彻底失败后,奥克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歌唱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的灵感也已经枯竭,再也写不出一句歌词了。为了麻醉自已,奥克斯开始沉溺于酒精中,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更可怕的是,他还成了安定(Valium)的瘾君子,经常像吃糖一样一颗一颗地往嘴里扔药片。奥克斯很少服用大麻和LSD这类致幻剂,认为它们会阻碍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安定和酒精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们在他体内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弄得他整天恍恍惚惚的,像一个夜游神
 
为了换换环境,奥克斯决定和好朋友、“异皮士”的发起人之一杰里·鲁宾一起去周游世界。他们先去了欧洲,鲁宾打算把“异皮士”运动传到那里去。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欧洲的青年革命家们比他们还激进,还出格,鲁宾反倒成了保守派了。不过,奥克斯其实并不同意鲁宾的许多夸张的做法,两人经常吵架。这次旅行不但没有让奥克斯振作起来,反而让他更加消沉了。
 
就在这时,发生在南美洲国家智利的一次选举吸引了奥克斯的视线。就像大多数南美国家样,六十年代的智利一直在军人政府的统治之下。可是,以阿连德( Allende)为首的“人民团结阵线”( Popular Unity Party)在1970年的大选中以微弱多数击败了资本主义政党,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这个“人民团结阵线”是智利共产党的一个分支,信仰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强调要为穷苦的老百姓谋福利。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通过普选而上台的社会主义政党,也是继古巴之后第二个在“美国的后院”里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奥克斯当然对这次伟大的社会实践很感兴趣,他邀请鲁宾一起于1971年中旬南下智利,亲眼看一看这个社会主义的智利到底是什么样子。
 
8月31日这天,他们正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街道上闲逛,奥克斯发现街角停着的一辆小汽车边有一个本地青年正在和一个欧洲人模样的女人聊天。这个人相貌英俊,有一头漂亮的黑色卷发。更有趣的是,他还背着一把木吉他。奥克斯凭着本能,预感到此人不一般,便主动跑去搭讪。这位年轻人英语说得不好,而那个女人却有一口纯正的英国口音。四人便站在街角聊了起来,而且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这个年轻人果然是一个有名的民歌手,名叫维克多·哈拉(VictorJara)。哈拉于1938年出生在离圣地亚哥不远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喝多了就打人,全家都很怕他。后来他一个人离家出走,把四个孩子留给了妻子阿曼达(Amanda)阿曼达是一个坚强而又乐观的女人,虽然她很穷,但却不惜自己做三份工作,供养自己的孩子上学,她相信知识是让孩子们摆脱贫穷的唯一的办法。她还是一个民歌爱好者,会弹吉他,还会演唱许多古老的智利民歌。维克多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弹吉他,并因此爱上了音乐。可惜的是,在维克多十五岁那年,阿曼达生病去世了。母亲死后,维克多进了一所神学院,希望从上帝那里找到寄托。可他才学了两年就对宗教失去了兴趣,跑去参了军。退伍后他进了一所大学学习戏剧,并结识了后来的妻子,英国芭蕾舞演员琼(Joan)。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戏剧导演,执导了多部话剧,并因此结识了智利女歌手维奥莱塔·帕拉(Violetaparra)。正是这个帕拉改变了维克多的一生。
 
帕拉生于1917年,结识维克多时已是南美洲著名的民歌手了。她年轻时曾多次去乡下采集民歌,从老百姓那里汲取养分。作为南美“新歌运动”的代表人物,她的名字在南美洲可谓家喻户晓。这个“新歌运动”( Nueva Cancion, New Song)起源于五十年代贝隆执政时期的阿根廷。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流行音乐占领了南美流行歌坛,广播电台里要么是英文的流行歌曲,要么是浓妆艳抹的“专业"民歌手们用甜腻的嗓音唱着加了糖的所谓“民歌”。“新歌”运动虽然唱的也是民歌,但他们更加强调原汁原味,反对粉饰太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用歌声表达民间的疾苦坚持用歌声为人民服务。总之一句话:“新歌”运动是具有无产阶级立场的新民歌。由于南美除了巴西以外都说西班牙语,使得这场运动迅速在南美国家流行开来,出现了帕拉等一大批左派民歌手。
 
 
如果说帕拉是南美的伍迪·格思里,那么哈拉就是南美的皮特·西格。在帕拉的影响下,哈拉放弃了导演生涯,又重新拾起了木吉他,开始创作演唱“新歌”。1976年帕拉自杀后,哈拉成了智利最有名的民歌手。他经常在帕拉的子女创立的“帕拉兄妹之家”里唱歌,这里是圣地亚哥一处民房,类似当年格思里和西格等人租下的“年历房”,民歌手们常常聚集在这里交流心得,并义务为附近的居民演唱。在他的倡导下,这种类似“呼特娜尼”的民歌聚会风潮迅速席卷全智利,各大城市都出现了类似的组织。在1970年那次全国大选时,哈拉和许多民歌手一道,为阿连德摇旗吶喊。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一位著名的智利左派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布罗·聂鲁达(PabloNeruda),他和代表资产阶级的军政府斗争了多年,曾经被迫流亡海外。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邮差》(Thepostman)写的就是他的这段流亡生涯。
 
哈拉的经济境况比较好,他买了一辆车,经常和妻子一起开着车去各地采风,并为当地老百姓唱歌。和奥克斯相遇那天,他正好准备去一个铜矿,那天当地的大学生和铜矿工人之间有一场篮球赛,哈拉应邀在中场休息时去为观众表演。他邀请奥克斯和他一起去,几个人坐了两个小时汽车,来到了矿区。奥克斯真的上台演唱了两首歌,哈拉在一旁为大家逐字逐句地翻译。演出受到当地矿工们的热烈欢迎。比赛结束后,哈拉又请奥克斯下到了离地面几百米深的矿井内,亲身体验了矿工们恶劣的工作条件。奥克斯惊讶地发现,哈拉好像一点也不在意井下的高温和灰尘,他开始为大家唱歌,坑道里立刻就充满了欢笑。后来奥克斯对别人说:
 
“千万别把我和哈拉比.他所做的和他唱的完全一致,他才是个真正的英雄。我只是一个唱歌的,比他差太远了。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