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厚滋
家门前早已名存实亡的两口堰塘,经去年大半年的持续努力终于修复了。堰塘的泻洪出口也安装了足够大的水泥管。但水泥管外端却是泥土垒起堰堤的外坡面,若遇堰塘水位陡升外泄冲刷,堰堤必将毁于一旦。所以购买水泥沙石料固化这段堰堤斜坡面是当务之急。
春节虽有十来天假期,却没能把这件事落到实处。清明节回家,也没能抽出时间来处理。端午节,还是无力挤出工夫来完成。随着夏季降雨量大而集中的季节来临,这项久拖不决的尾工令我忧心忡忡。
上个月中,因事短暂回家。就在我决定添购材料要决心落实此事时,邻居种粮大户阿宝过来帮忙,把路边废弃的水泥板截取适当长度,再用钢丝绳缠绕住水泥板,挂在他的大旋耕机尾部,微微升起液压支架,这样就轻松地把三块水泥板半悬着拖拽到堰堤外的斜坡面上。从去年忧虑到今年的苦恼之事,这样不用半天的时间就轻轻松的解决了,而且还是废物利用,节省了相应的开支。
此情此景,令我再一次叹服机械化省时省力,一机多用的妙用。也再次让我回忆起小学时老师教唱的一首歌曲:奶奶喂了两只鸡呀,什么鸡?什么鸡?大公鸡和大母鸡呀!…… 生产队里喂了“鸡”呀!什么“鸡”?什么“鸡”?哗啦啦抽水机呀!…… 我们大队喂了“鸡”呀!什么“鸡”?什么“鸡”?突,突,突耕田机呀!……
说到阿宝的旋耕机,又让我回想起,他家的农用机械从“鸟枪换大炮”颤变的艰难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桃园河水库之滨的阿宝,和其他三眼桥的居民一样,分得了人均仅仅几分的库区田地。由于田地少,再加上水库水位涨落不定,粮食收成不稳定无保障。耕牛越冬的稻草等饲料也同样相当欠缺。不得已,阿宝只好和兄弟两家共养一头耕牛。青草萌发,疯长,枯黄的几个季节,阿宝和兄弟俩轮流把耕牛赶到山坡上,田地边啃草。冬天,每天除及时清理牛栏里的牛粪,更换垫底的保暖麦草外,也必须一日三餐的保证耕牛能有充足的饮水,还要到外地购买稻草,熬煮豆麦,砸油渣餅等等,稻草类饲料严重不足,垫栏的麦草等保暖物也相应短缺,只能把山坡上的枯黄落叶收集起来,夹裹在麦草中混合着用。竭尽所能为耕牛补充营养,确保耕牛温暖,壮实,不塌膘的越冬。如遇长时间的冰封雪冻,耕牛越冬的护理更是不能掉以轻心。一系列费心费力的劳作,无异于专心照料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精心护理年迈的老人。
可是,农忙时,犁田耙地,碾场打粮,兄弟俩只能彼此协商谦让着使用耕牛。而追赶季节,适时播种与爱惜保养好耕牛这又一“当家劳力”,又时刻仿佛一根刺棘扎着阿宝兄弟俩的心!
由于一年四季,需要喂养耕牛,即使到了农闲时节,身强力壮的阿宝,却也无法分身做其他力所能及的务工,挣取适当哪怕是廉价的工资补贴家用。
为打破这一窘况,阿宝决定接手邻居因外出务工而无心兼顾的田地。
田地增多了,收获的粮食增加了,家庭收入也随之有了微微提高,但是耕牛的力量却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增多田地的耕种需要。
阿宝信心满满购买各种农具相应比较齐全的小手扶拖拉机,替代耕牛农活作业。
动力机械无需一年到头细心侍弄,每季农忙前更换一次机油,紧固一下螺丝等简单保养就能不知疲倦地任人驱使。单位时间的工作量是耕牛的三倍之多,效益也大大提高。农忙过后,微小耕田机稍加清洗,略作拾掇,放在一个地方保存起来,为阿宝赢得了大量的农闲时间。
由于山区田地岸高坡陡。小手扶拖拉机上下到某些田块,有时还需要请几个邻居或用绳索拉拽,或用木棒抬撬,才能小心翼翼的把耕田机弄到预定的位置后,再往返几次,把犁耙耖等农具和化肥种子等一件件或扛或背或挑到田边。
每年夏茬栽秧,阿宝都是在哥嫂兄弟姐妹以及邻居的倾心倾力,历时十多天日出而作日息而落的辅助下才得以完成。自家的活路,劳累着周围一圈的人,阿宝看在眼里,苦在心里,深深烙印在脑海中。为了破解这一困局,阿宝不得已拿出多年辛苦而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万多元,买回一台插秧机。
随着外出务工邻居逐年逐渐增多,阿宝承接下来的田地,也随之多了起来。每年从春寒料峭的二月开始翻耕,到夏初秧苗全部移栽完毕,长时间受泥土糙,泥水泡,汗水渍,化肥水腐蚀,阿宝的双腿总是红肿,瘙痒,溃疡异常。人也疲乏至极,农忙结束后,阿宝只得请医生调养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如往日。面对留守家庭人员恳求帮忙耕耘耖耙田地之请,渴望的眼神,阿宝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愧疚。
为提高耕作效率,阿宝添购了25匹马力的中小型旋耕机。小旋耕机虽小,但每天早晨上午时段的摇车启动,就累得人上气不接下气,有时,反复多次,都无法启动。阿宝只好先摇响小手扶拖拉机,再用发动着的小手扶拖拉机带动旋耕机爆发运转。由于这款旋耕机动力速度的局限性和山里田块狭长且又特不规整等多重自然因素的制约,无法发挥想像预期的作用。第二年,阿宝只得舍弃这台新购回来的机械。继续使用小手扶拖拉机艰难的在泥水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转圈跋涉……
随着新型农业机械的逐步升级,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补贴额度加大,等系列优惠政策,又打动了阿宝不安分的心。可当阿宝表明心里躁动的想法,立马受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六万多元,在粮食价格低迷的时期,需要多少粮食多少年才能换回成本;机械大,一天的油耗成本差不多是手扶拖拉机一季农忙的;介于小旋耕机的搁置,山区田块的局限根本无法满足大型机械操作;桃园河水库水位居高不下,周围可供耕种且有收获保障田地的锐减:随着年龄的增长,完全依靠消耗体力的耕种田地,还能奈何应对几年?……
经过多次详细了解,观摩外地机耕手的相关情况,凭着农民对农业的一腔热情,对土地深深的眷恋,阿宝毅然决然的开回了心仪已久的大旋耕机。坐在有遮阳棚操作灵活动力十足威力无比的大旋耕机上,已经五十六岁的阿宝兴奋异常,说,依照目前的感觉状态,再耕种十年的田地,甚或更长点的时间,不是太大的问题!面对山区道路的复杂性,时有大型农业机械在耕种作业时出现险情。阿宝常常总结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运作方式。
山里田地土壤,每年开春,必须翻耕一遍。如果一直持续使用用旋耕机旋碎泥土,而不翻耕,经受阳光的暴晒炕土,田地的土壤只会越来越板结,严重影响庄稼的生长,久而久之,直到土地无法延续耕种。往年,需要一个多月的春耕,如今,阿宝仅仅一个星期就能轻松结束。每天无论作业多久,浑身上下完全没有疲劳的感觉,更没有泥水溅湿衣服鞋袜的囧事。省时省力耕作自家田地的同时,还能及时应承留守人员恳请耕作,早些年不得已弃耕的田块也渐多地重获耕种,也有不少农户又开始耕种一些地块,播种收获油菜芝麻玉米等作物。
原本用作耕耘耖耙的旋耕机,还可“挪作他用”解决一部分其他“外事”,大大惠及回报了邻里乡情。
曾经只有生产队大队乃至公社才能养得起的农业机械,如今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不断升级提高,逐步更新换代。
随着产业兴旺,各种农业技术装备的更齐全更加智能化的开发应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农民种地不再是刨食生存维持生计的无奈之举,而是成为希望与丰收并存,与精神享受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