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尼亚齐奥·西龙尼,1900-1978),意大利著名作家、政治家。在三十年代,曾有“左翼作家”之称,蜚誉欧美文坛。
西龙尼的真实姓名叫塞孔多·特朗奎利( Secondo tranquilla),西龙尼是他从事反法西斯地下活动时所取的化名之一
一九○○年,他出生在南方阿奎拉省马尔西卡地区一个偏僻、贫困的山区小镇—佩希纳。父亲是小土地所有者,母亲为纺织女工。西龙尼少年时进佩希纳神学校,接受宗教教育。十四岁那年,父亲去世。翌年,佩希纳发生强烈地震,他的母亲和五个兄弟在地震中丧生。他被迫离开家乡,就读于罗马庇护十世神学校,第二年因违反校规被开除。
西龙尼原先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因目睹教会的腐败无能,毅然背离教会,投身于政治斗争。最初在家乡从事农会活动。十七岁起,先后编辑左派刊物《先锋队》、《劳动者》宣传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一九二一年,社会党分裂,以葛兰西为代表的左派宣告成立意大利共产党。西龙尼成为意共和意大利共产主义青年联盟的领导人之
一九二六年墨索里尼建立独裁统治后,西龙尼和葛兰西一起转入地下,负责意共地下刊物的出版。他多次受意共委托,到国外执行秘密使命。法西斯当局逮捕了他的弟弟,“特别法庭”对他进行缺席审判,迫使他流亡国外。从一九二七年起,他和陶里亚蒂一起,多次代表意共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局的会议一九三O年,西龙尼因同共产国际发生分歧,宣布退出意共。嗣后,他同国外的社会党组织合作,继续从事反法西斯活动,但把主要精力逐渐转移到文学创作上。由于法西斯实行白色恐怖,西龙尼的小说最先都是用其他文字在国外出版的。一九三三年,他的处女作《丰塔玛拉》德文版在苏黎世问世;翌年,意文版在巴黎和苏黎世出版
塔玛拉》是一部由十篇特写组成的作品。“丰塔玛拉”是一个虚构的地名,在意大利语中是“痛苦的源泉”的意思。这里山峦起伏,土地贫瘠。贫穷,是祖先们世代相传的唯一遗产;非正义,犹如风、雨、雪一样,成为古老、自然的现象。在难堪的重压下呻吟的毛驴,是农民的伴侣,也是他们的象征。
岁月流逝,但丰塔玛拉人丝毫摆脱不了苦难的命运。他们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悲剧。每个人都为自己盘算,总想把灾难留给别人;他们把咒骂当作发泄不满、仇恨和反抗的唯一方式。唯独农民贝拉多是个例外。
贝拉多年轻豪爽,身强力壮,但没有土地,分文不名。他充满自发的反抗精神,在他看来,主宰世界的真正上帝是金钱,而人们依然在信奉天国的上帝,这就是灾难的根源。他来到罗马寻找工作,结果一无所获,沦落街头。一天他跟一个反法西斯青年结织,但立即遭到法西斯警察的逮捕。在狱中,青年和贝拉多促膝长谈,彻夜不眠。在审讯中,出乎敌人的意料,这个粗鲁的乡巴佬竟主动承认自己是敌人正在搜捕的地下工作者。敌人对贝拉多施以酷刑,逼他进一步交代,他咬紧牙关,缄默不语。贝拉多牺牲了。丰塔玛拉农民在贝拉多的精神的鼓舞下,行动起来,创办了小报《怎么办?》,向外界揭露丰塔玛拉的现状和贝拉多献身的事迹。法西斯们闻讯后出动大批军警,包围了村子。丰塔玛拉被浸在血泊之中
《丰塔玛拉》真实地展示出意大利南方惊人的贫困、愚昧和黑暗,描绘了当地农民经受的无数的灾难和悲哀,眼泪和伤痕仇恨、失望和非正义,洋溢着强烈的反法西斯精神。作者着力刻画的贝拉多,是不为自己,而为他人献身的第一个丰塔玛拉人,预示着意大利农民的觉醒。全书采用农民自叙的形式,以第人称写成,真切朴实,娓娓动人。这部书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二十年里印了六十余版,被译成十二种文字;中译本于抗日战争时期出版,受到我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一九三六年,西龙尼的第二部长篇《面包和酒》在伦敦出版;翌年,意文本和德文本问世。小说的主人公斯皮那是南部山区某个神学院的高材生,他最初信仰宗教向往当一名神甫,但教会的卑鄙和堕落动摇了他的信念,使他成为社会主义者。他被法西斯当局逮捕,经过八年的流放逃亡生涯,潜回家乡一面养病,一面逐步开展地下活动。但他寄予希望的战友或被敌人迫害致死,或堕落成狂热的法西斯分子,或沦为极端的厌世者。最后,斯皮那也和他爱慕的女子在敌人的追捕下,向茫茫高山仓惶出逃。这部作品的锋芒鲜明地指向法西斯主义,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是一个既把法西斯主义当作扼杀自由、正义的抽象的邪恶势力,又把社会主义当作一种宗教信仰,对马克思和耶稣同等推崇的革命者,他的斗争以反抗开始,以失败和失望告终。
一九四○年,西龙尼担任意大利社会党海外中心的书记。法西斯政权垮台后,西龙尼从瑞士返回意大利。一九四六年,意大利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共和国,他当选制宪议会议员,并担任社会党领袖,主持该党机关报《前进报》等刊物。一九四八年,西龙尼宣布退出不断分裂的社会党,不再参加政党活动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主编文艺—政治刊物《现代》,一度担任意大利笔会和意大利争取文化自由协会的主席
五十年代起,西龙尼陆续发表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一把黑莓》(1952)、《路加的秘密》(1956)、文集《可靠的出路》(1965)、中篇小说《一个可怜的基督徒的遭遇》(1968)和同名剧本。
《路加的秘密》描写的故事发生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反法西斯英雄在流放和游击队中生活了十二年的安德雷亚,返回家乡参加议会竞选。他父亲的朋友路加,以谋财害命罪被判了四十年劳役,刑满释放,也回到了家乡安德雷亚对路加所犯的罪,一直深表怀疑,为了维护正义,决心揭开这个秘密他到处奔走,调査了许多当事人,终于把冤案查明。原来路加因情场失意,满怀忧伤在漫漫长夜中踯躅于河畔,恰恰这天夜里附近发生了凶杀案,于是他被当作凶手投入牢狱。路加没有为自己辩护,默默地忍受着,劳役对于他是一种解脱。而在路加的家乡,人人都知道他是无辜者,然而自私、偏见却驱使他们漠视人的命运
个可怜的基督徒》的主人公是一二九四年担任罗马教皇的西莱斯廷五世。西莱斯廷五世原是一个隐修士,教皇尼可罗四世逝世以后,由于教廷内部争权夺利,迟迟选不出新教皇而被各方势力作为妥协推上台。作品侧重描写西莱斯廷五世同红衣主教卡埃塔尼(即后来的教皇明尼法斯八世)的冲突。西莱斯廷五世主张人与人之间建立诉诸灵魂的、亲善的关系,排除欺骗,教会应成为启迪灵魂的宗教组织,不干预世俗政治,这是基督教教义的根本。卡埃塔尼则视基督教徒为物,把教会当作实现欲念、野心的工具。他耍弄权术,施加压力,阻挠西莱斯廷五世的改革。西莱斯廷五世遭到了失败,在位仅六个月便被迫下台。
西龙尼在作品中突出描写西莱斯廷五世品德的高洁,表现他同卡埃塔尼红衣主教之间思想、道德上的深刻对立。在这里,卡埃塔尼和作者前期作品中的法西斯主义一样,代表着摧残自由、人的尊严的残酷而顽固的势力,遭到了抨击
文集《可靠的出路》最重要的部分是九篇政论文,被评论家称为西龙尼的“自白”。这些政论文或记叙作者脱离基督教的始末,或描写他后来同共产国际分歧的由来,既有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某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歧见,把共产主义视为同自由、人的尊严相对立的专制势力。不妨说,这部作品也是对西龙尼的全部文学创作所做的一个总结:他从基督教道德出发,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