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王朝伟:黄山上

时间:2020-10-18 17:33:37    来源:
王朝伟
 
暑假期间,妻子给我和儿子报了旅行团去黄山,千里之外的安徽,是我向往的江南,在几天的匆忙中,我透过她的面纱,睹到了她的魅力风采,参观的时间紧张,只是走马观花,认识也许很肤浅,仍然有所触动,可谓不虚此行。
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耳熟已久的俗语。泰山我攀过两次了,石阶多,山高,十分费体力。沿路碑刻石刻多,松劲拔,石高耸,一路走完能一睹众文人墨迹。然而,黄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心里还是有些向往的。
儿子虽说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却的确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让他在登山的过程中浏览黄山美景,同时体验一下风吹日晒、汗水淋漓也是大有裨益的。
 
到黄山的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吃过早饭,跟着大部队去登山。导游引着我们乘坐索道到达莲花峰下,省去了漫长的攀登时间,不是心疼那不菲的索道费,实在有些违背了攀登的本意。因为跟团,必须遵守团队纪律,也只得无奈 。
我们随着人流向前慢慢地走着,先去看迎客松。不到八点,已经有两千多人上了山,还有陆续上山的,昨夜还有在山上宾馆里住宿的。所以稍平稍宽的路上、平台上游人比肩继踵,较窄的路上也满是攀登者弯腰屈膝奋力前行的踪影,而从莲花峰上走下来的人更是不间断。
 
坐在迎客松外十几米的岩石上,迎客松前狭小的平台上站满了人,拍照的数不胜数。我只能远远地望了望那棵近两千年的大松树,隔着层层拍照的人群,颇有些朦胧,心里觉得有些失望。而且,迎客松树下也是禁止靠近的,一时间真觉得不如看一眼宣传册上的照片清晰亲切了。只好四处看去。仰望莲花峰的风云变幻,只觉得高不可攀;远眺周围山峰的层峦叠嶂,景致美不胜收;俯瞰山下的深邃,不时有冷气扑面而来,恍如深秋,不胜寒意。
于是莲花峰变得最具吸引力了。因为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景区36峰之首,导游建议心脏不好或者年老体弱者不能攀爬,实在有些危险,所以团里便有一半人放弃了,跟带着导游走平顺的路去莲花亭等着。在吃过五个沂源煎饼之后,我和儿子便向莲花峰出发了。
不知怎的,我心里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浑身充满了攀登的渴望。淡淡的云气在头顶上疏忽飞驰而过,天空迅速变换着阴晴,天更蓝了,山峰更劲拔了,松更绿了,花岗岩巨石峻峭中更有几分俏丽的颜色。
 
莲花峰好像是一座整块的巨石,石坡陡峭,石路曲折,石壁冷峻,偶尔有几棵黄山松,便觉得可爱了许多。刚开始,路还稍宽些,能容两人并肩同行,而且路也不陡,平缓的石阶和曲折的石径相连,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行走,有时候没有松树遮掩,往右一看,便是万丈深渊了,令人有些心悸。石路依石的走势而凿,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路,而应该称得上是伟大的雕刻。
这一段路上松树不是很密,生在石罅里,枝干瘦骨嶙峋,针叶也不浓密,一时间让人可怜它们的单薄。然而只是一瞬就惹人敬畏起来。因为它们虽然不像迎客松那样高大粗壮,有浓荫绿冠,却因为这峻峭的岩石和万丈深渊的映衬显得更有精气神。高处不胜寒,从来与它们无缘。正是这飘渺不断的寒气和石缝里贫瘠的土壤颐养了它们气定神闲、傲然世外的风骨啊。
在半山腰有几处窄窄的平台,有石椅木凳供游人休憩喘息。三三五五的人坐在那里喝水,低声地说着话,也有拍照的。我们爷俩也会停下来拍拍照片,再继续攀登。其中,帮别人拍了几次照片,也请人家帮我们俩照了几张相。虽然彼此交流的时候方言味都很浓,但是“哥、叔叔、大姐”这些称呼都听得明白。一帧帧奇峰劲松云气缭绕的背景里,我想儿子也应该记得了如何与陌生人微笑交流了。
 
越往上,路越陡,而且似乎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过,需得手脚并用才能安全攀登。儿子走得快,我竟有些跟不上了。那路的陡是我平生未曾攀过的陡峭。几乎是手脚并用了,一抬头就看到他的脚在我前面快速地攀登。太阳火辣辣地当空照着,有云气拂来拂去,而且高处的寒气和凛然的心境相契合,尽管汗流浃背却并不觉得热。只有两条腿稍微有些辛苦,而且头有些轻微的晕眩,我于是怀疑,自己能不能攀上去。
而且,抬头看的时候,越往上那石阶几乎成九十度角,那三三两两正在攀登的人,仿佛将身体附着在石阶上、云气里,没有依靠,似乎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天了,而一不留神,也有坠崖之险。幸好,在石道靠左用巨大的铆钉铆着岩壁,铆钉上缚着粗壮的绳索,可以让攀着有依靠,让下山的人有抓手。
儿子一下子就爬上了一段既漫长又陡直的石阶,我看不到他,心里有些慌张,加快了攀登的速度,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之后,看到了正在前面倚着石壁休息等我的儿子,心里才放松下来。
终于要攀登那面最陡的石阶了,只顾专心致志地攀爬,竟然忘记了害怕,也忘记了腿疼。我似弓着腰爬树,又好像匍匐着爬行,总之,难以用准确的词语形容那一段攀登。我不敢放松了身体四顾,只将眼睛从潮湿整洁的花岗岩石阶上抬起,看到石道槽外朦胧一片,便再也不敢乱看了。
 
最难的路是登顶的那几米,真是垂直了,每走一步都觉得脚下生风,无心四顾。而且云气就在身边萦绕,呼啸的风并不似在亲切地絮语,令人时刻戒备着小心踩抓着,避免从石阶上掉下去。因为窄窄的峰顶上有几个女游客在摆着姿势与海拔1864米的石碑照相,我们十几个人在石壁上站着排队,半天一步地挪着。架不住大家的埋怨,拍照的方才不依不饶的姿态收敛了很多,我们终于在排了十几分钟队后爬上了莲花峰顶。一种登顶的豪气油然而生!我心里立刻被一种巨大的成功感塞得满满的。
莲花峰顶不足十平方,人多,又担心天气变幻骤雨到来,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来不及伫立抒发,便要走下去了。只记得,四下茫茫,太阳照着深渊里的迷雾,云气缭绕的半露的山峰,寒气凌人之间恍若仙境。那是超凡脱俗的峰台,杂念郁于心、凡事绕心头,如何享得了这方寒境。
有了这次登顶的经历,再步仄径徐行,便不觉困难。
 
光明顶下的松树越来越密,越来越高,浓荫多了起来。路上来来往往的拄着登山杖的老人,天真浪漫的孩子,在天与山之间、松与云之间,显得与众不同,自成一景。
只是从鳌鱼峰往下走的时候,兴奋的儿子跑了几步便摔倒了,左腿膝盖磕破了皮,趴在地上许久不敢动,吓坏了我。好在不久便站了起来,并不妨碍行走。同行的大娘有带碘伏的,立刻帮助涂抹,防止发炎。有人帮忙,我便不紧张了。
在吃午饭的时候,因为儿子裤腿高高挽起过膝,那鲜红的血痂令人触目惊心。一个陌生的游客大姐走过来慷慨地拿出了消炎药水,感受到异乡人的热情,我们心里感动得很。在这遥远的江南,在这高耸的黄山上,这种真诚关怀着实令人感动。
上山容易下山难。从光明顶往下走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着腿的疼痛。儿子很坚强,一直不让我背一下。我们爷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边走,一边说话。从交流这次来黄山旅游的乘车之苦,到爬山的艰险,还分析了他摔伤完全是应了那句“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因为我一再嘱咐他别跑,小心运动鞋底打滑,他嫌我唠叨,没听才引起这次意外受伤。这时候,我才发现,儿子已经到我的耳边了,我们爷俩竟然很久没有这么自在地聊天了。因为每一天每一周都是纠缠在作业与分数上,喜怒哀乐过于肤浅,让人觉得时光蹉跎,再回头,竟记不起多少精彩瞬间。
 
而且,在他的弟弟天真烂漫地成长中,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许多,对老大有些冷落。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他的全部,现在弟弟一下子分走了一大半属于对他的关心,他的心里一定是不平静的。我们爷俩在松林里踩着曲折的石阶路径下山,松鼠偶尔蹦来蹦去,枝头一晃便消失了踪影,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唱,看着听着,心情便轻松起来。儿子平时不愿或者无暇与我说起的学校生活片段,尽管都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时候倾吐起来反倒生动了许多,我听着也觉得耳目一新,对儿子有了新的认识。儿子真的长大了。
因为下午导游安排坐索道下山,大家觉得很累了,便不再去西海大峡谷的一环和二环参观。儿子腿受了伤,行动不便,我让他跟着团在索道口等着,我看时间还够,便独自跑下一环又跑上来。
西海大峡谷的山峰如刀似剑,既相呼应,又独立,在风化的道路上安静地等待,不,是迎接!那些峰林太陡太直难于攀登,只有蓊郁的黄山松一棵棵爬满了脊背和峰顶,虽然它们从深渊里站起来难于超越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但是它们的傲骨却历历可数,铮铮作响。
风在山谷里回荡,仿佛是群峰低沉的呓语。石峰上的松树并不高大粗壮,有的甚至只是有松树的形状和稀薄的绿色,但是都镇定自若,并不会轻易摇晃,也不会在烈日下呻吟,在寒气里哀叹,这种气度只叫我敬畏。是的,敬畏,我想不出别的词语来夸赞他。因为那几乎是把根扎进石缝里的松树,那几乎是被命运冷落了的种子,那几乎是挣扎的姿势,却并没有令人怜悯的形容。在远远地驻足观望中,我被这生长在石背上、石缝里的松树震撼着。
 
我们这些普通人,离开村庄,四处漂泊,可能一生中难成大事,总是在应付琐碎的事务,忙于生计,渐渐地枯竭了最初的梦想;甚至还会在命运的考验里哀叹,埋怨,气馁,放弃。我们倒在困难面前总有无奈的借口、懦弱的理由,在这一点上,我们在面对着黄山松的时候应该感到羞愧。坚强,不是苦捱,而应该是生命中与生俱来的镇定,是拒绝走向平庸的自持与自强不息,更是生命中最傲然伟大的气质。我想象不出,人如何顽强努力,如何牺牲专注才能像黄山松一样超越平凡,气宇轩昂,无与伦比地经行于风风雨雨里,却还能保持着本色的自身,终生拥抱着最初的梦想,宁静中快乐幸福
也许,我们不需要如此地劲拔于世,便可以与世界讲和,于人生无憾,但是,倘若要保持本色,应该学习一下黄山松的坚韧淡泊。如果前面登莲花峰顶只是一种冒险刺激,在西海大峡谷的所见便是一种启迪,也是来这座名山最大的收获。
于是,我不再挑剔黄山脚下村镇的布局狭窄,视角的闭塞;也不再纠结于旅馆里的潮湿,菜肴的滋味寡淡。也许宏村和西递村的文化渊源并不能一眼就可以读懂,江南水乡的风韵不能几日便可以参透,状元之乡的文墨香气难以数日领略精髓,但是,在这自然的黄山上,在这攀登石峰仰眺劲松的震撼里,在天地之间的慨叹是最容易嵌入灵魂的。黄山,真是不虚此行。
 
返程的客车上,我一改来时的困顿,按捺着黄山之行的所见所感,心里最深刻的还是黄山松,所以写下一首诗,来表达我登览的心情。
 
黄山松
 
为什么要站在石林峭壁上岿然不动
没有土壤的石罅里
你的音容并不穷愁潦倒,并不落魄
笔直的干、遒劲的枝、油绿的叶针和
捆抱着橘黄的砂岩的根
一定不是为了捕风捉影
一定不是为了聆听世间夸张的赞誉
并将钢铁战士般的影子供人膜拜,摄影,写生
一定不是为了炫耀你的气宇轩昂
一定不是
倔强的灵魂就要与众不同
迎接最烈的风吹最猛的雨打
瘦骨嶙峋没有繁枝浓荫
因为你把所有的磨难都砌成峥嵘
岁月剥去的那一层层皮肤
从没有化妆的虚荣
笔直地站立就是生命潇洒的形影
风骨弥坚,优雅从容
 
当阳光洒满大地
当鸟儿鸣唱着落在你的枝头
甚至,当大风吹来冰雨落下
深深的山谷里回荡着的是你的歌声
是的,歌声
我不相信坚强的你会悲哀地哭泣
我不相信你会被苦难扼住了软弱的神经
山峰不倒下,到处都是你屹立的身影
悬崖绝壁不崩塌,到处都是你壮丽的景行
 
你们站在寒气沆荡的高处
彼此分离又在云气里手掌紧握
孤独时你们蓬勃
相聚时你们用合唱冷静地放纵自己澎湃的激情
站立不会畏惧倒下
倒下不会担心腐朽
化成一抔尘埃也沾满浓郁的松香
芬芳不必花开时
令名何须蜂蝶张
你的纯粹赋予黄山卓尔不凡的灵性
迎来送往春夏秋冬
从不自高自大
从不向往都市的酒绿灯红
从不让世间的繁华吵醒你的梦
你向云向风向雨诉说大地的深沉
并发出诚挚的邀请
你向日月星辰倾诉感恩的心情
在那大地冷却了的疤痕上
你高傲地热爱
在那冰凉的千仞石壁上
你虔诚地修行
你让热爱诞生了奇迹
你用修行和谐了苍生
你让每一个攀登者心生荣幸
你让每一个桀骜不驯者无地自容
你让所有的倔强有了信念
你为世间的崇拜正名
你是天空吻向大地的热爱
你是日月星辰颁给大地的勋章
如果每一枚叶子都可以写诗
你的蓊郁就是一本书
一年又一年,一本又一本
用日月星辰着标点
用云雨霜露着墨
用你的呼啸作注脚
 
歌颂你不是为了奉承
你永远不需要浅薄的虚荣
因为我们曾相逢
那一刻你震撼了我的心灵
只要忆起来都会身临其境
至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再碌碌平庸
不会无缘无故的任畏惧迷蒙了眼睛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