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一开始,司马迁就知道自己的使命

时间:2020-10-18 17:46:41    来源:
一开始,司马迁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做史官。  
他是独子,出生于史官世家、远祖做过周朝史官、父亲司马谈又是汉武帝史官……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将来的职业走向。  
家族褪色的辉煌是一方磨刀石,时时磨砺着他。十岁前,他和母亲住在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老家,父亲游宦在外,自己就成了母亲的全部依靠。  
虽是懵懂少年,他却清醒得很。读书、干农活、放牧,偶尔也随父亲到长安求学,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想自己的责任。  
十九岁时,司马迁举家迁到茂陵(今陕西兴平县南)。  
茂陵是汉武帝新修的陵墓所在地,离长安很近,只有几十里,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文化新星,但羁鸟恋旧林,多数人并不愿意背井离乡,末了,朝庭只得动用武力,迫使人就范。  
但司马迁一家却是积极的、主动的,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因为,对一个史官世家来说,这儿显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驳杂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丰富的人脉……  
他在这儿,可以受到更全面更前沿的教育:大儒孔安国教他《尚书》,董仲舒教《春秋》。孔安国是孔子的后裔,董仲舒是政坛要人。  
其时,董仲舒正和汉武帝一起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双簧。推崇道家的父亲在此时为儿子选择儒学大师,恶补儒学,其苦心可略见一斑。  
司马迁当然明白父亲的用意,于是,从《周易》、《尚书》,《春秋》、《左传》、《国语》、《诗经》、《战国策》,书籍象星星,挤满了他青春的天空。  
他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和先人对话,在星空下思考,不断探究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宇宙的关系。  
天文、地理、兵法、商业……这些选修课,司马迁也学得兴味盎然。经学厚重如山,杂学却飘逸似水,在山水中游弋,端的是最惬意的事。  
读书、远迁、择师,他终于完成了一个史官家族的接力。父亲已老了,并无足够的把握,能在有生之年,为历史立碑,为前人作传,所幸有他,站在汉代的史学制高点,回望历史,他的眼睛清澈而澄明。  
学识、素养、胸襟、担当……一个良史的形象呼之欲出。读书已破万卷,思想也有了深沉的积淀,现在,他迫切需要做的,只是行万里路,亲自踏上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去印证远古的那些神话和传说。  
这是一次艰难的朝圣之旅。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20岁。20岁,在古代,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但母亲早逝,那个最疼爱他的人不能为他作主了;父亲也疼爱他,但更看重责任,或许在他看来,婚姻将是一道暗礁,会影响儿子的远航。  
因此在适婚年龄,围绕司马迁的却是满屋的竹简,莺莺燕燕离他很远。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和父亲有惊人的默契:没有婚姻的羁绊,他才能走得更远。  
从20至23岁间,司马迁是孤独的行者,一直行走在汉帝国广袤的大地上。江山如画,但他却不能停留,不能隐居在水墨深处。  
他的行走是有目的:穿越到历史现场,去体验相似的情境,去感受曾经的心跳,去复原事实的真相。  
他开始了一个人的长征。  
孔庙、禹穴、九嶷山、汩罗江,这些是爱国教育基地,自然是首选;姑苏台、荥阳、函谷关、鸿沟,这些古战场也是必须亲临的,随手捡起一把折戟,就能闻到几个世纪前的血腥;春申君、孟尝君、韩信等名人的故里,也肯定得考察,说不定那儿能淘出最吸眼球的故事。  
除了舟车劳顿,这些还不成问题,最麻烦的是刘邦。  
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家乡,或者是亲切,或者是没有禁忌,他的形象真实到了不堪:呼朋引类斗鸡走狗、和女人玩暧昧、逃命时把子女推下车……  
是为尊者讳,还是秉笔直书,一时间,司马迁的步伐有点凌乱。  
3年后,司马迁结束漫游,回到长安。为前途计,他迫切需要一个公务员的正式编制。  
老师孔安国帮助了他。孔老师从中斡旋,为他争得一个博士弟子会考的资格。司马迁考中了,到宫中做了郎中——皇帝的侍从。侍从分三六九等:太监、武士、伶人、学者……  
这个地位最低的侍从官,司马迁做了14年。  
汉武帝也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但那是另一种意义的朝圣:或巡游,或封禅、或示威、或猎奇猎艳、或求仙访道。作为侍从的司马迁当然免不了蹭游:有的地方是初来乍到,有的地方是故地重游,但每一次行走,都给他一种心灵穿越的冲动。  
只是,和武帝同游,他必须是拘谨的、小心翼翼的,但内心,却是狂放的,恣意的,时间若水,行踪是莲,他将一次次行走绽放成写意风景。  
如果没有意外,司马迁或许会在这条相对清闲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但一个人的猝然离去,使他的人生回到了原点。  
 
 
作者如梦令介绍: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铁路作协会员,文学硕士  
叩古问今,溯寻历史的沉静女子  
十米阳台专栏作家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