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拾老屋时,翻出一条旧扁担,三十年前,它在父母和我们姊妹的肩头轮换,让我们在生活的重压下蹒跚向前,体会一种叫负担的痛。
老家在糜杆桥乡糜杆桥村,村名有桥,村里却并没有水,是方圆出了名的“干沟”,姑娘不愿意嫁给干沟村的人做媳妇。村里的人吃水依赖几口极深极深的老井。
1、老井担水
一对铁桶、一根扁担,村里家家必备。在村里经常会看到驼背弯腰、担着两桶水趔趄而行的人,长期担水,大多成年人的腰弯曲变形。
那几口老井,有对门的、隔壁的、老屋院子的,那都是极深的老井,绞一桶水要先把桶慢慢地通过辘轳下到井里,再“吭哧吭哧”绞半天才能绞上来。那辘轳上的井绳,比临近的村子,要多出好多圈来。
村里有个五保户老牛爷,人很善良,常常担着两桶水走到堡子门口,就被大路上赶路的外地人和口渴的孩子们求水喝,他就会停下来,扁担不下肩,让人趴在桶沿上喝水,等口渴的人喝足喝够了,再继续往前走。
每天早晚去老井担水的人络绎不绝。担水的男女老少,担着水桶,有说有笑,担水来回的路上,吱吱呀呀的扁担声和人们的说笑声,汇成一曲动听的音乐,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水珍贵,水难得,大家用水就特别细心!淘了菜的水喂猪,洗了衣服的水打扫卫生、抹洗房子。不管是下地的还是上学的,回家第一件事,都是先看看水缸里有没有水。
俺家的水缸不大,所以,从小开始,从有力气绞起第一桶水开始,我就开始学绞水。
用井绳的挂钩挂上水桶,扣好,放入井中,拉住井绳有节奏地摇摆几下,井水便灌满水桶,然后把水桶慢慢匀速地用辘轳绞上来。
在井里晃动水桶,可得用巧劲,稍不留意,水桶就有可能掉入井中,那就麻烦了,须等到无人打水时,拿根长绳,绑上抓钩,放入水井中慢慢打捞,所以,每次绞水要特别细心,上好扣子,只害怕把铁桶掉井里了。
2、机井蓄水池
后来生产队打了一口用于农田灌溉的机井,水泵一响,水流哗哗地响,从碗口粗的铁管子里流出来,流到西干渠,灌溉了西面地。
冬春的广阔麦田,伏天的玉米瓜园,都有渠水灌溉的影子,哗哗渠水仿佛引领村里的幸福生活一路向前。
每逢开机井,我们就急急地带上家当去挑水或拉水,顺便洗衣服、淘菜,光着脚丫子玩。那美好的人工小河,激活了乡村,点亮了童年。
为了解决人饮问题,机井旁边修起来一个大的四方蓄水池,上面建上了井房,保护水不受污染。由于我人小,力气不够,从蓄水池里吊水上来都很困难。
起初,我都是在井旁等大人们来挑水时,顺便请他们帮我将水吊上来。后来,才渐渐地依靠自己的蛮力往上吊水。
由于全村100多号人都用这蓄水池的水,井水供不应求,干旱季节时更加缺水,往往前面的人挑了,后面的人就没水打了。
我从十来岁开始帮家里挑水,一直挑到我16岁考上学离开家乡,挑水的桶子也由小到大换了几次。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和愿望,就是不用挑水,而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
随着周围陆续地打机井,原来村里的老井渐渐就干涸了。大机井把地下水抽干了,开始老井还能绞起半桶黄汤汤,用来饮牛洒扫干家务,后来就渐渐干成了干罐罐枯井!
我们后街村的人,就开始陆续挑着担子,在周围的几个自然村这里那里地四处担水!那时候特别羡慕邻村的亲戚家,水井特别浅,还从来都不缺。
纸坊姑家、杨家门前姨婆家,在自家院子、厨房有打压水井,用手摇几下水柄,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免了挑水之苦,看着都让人羡慕。而且他们村子旁边还有小河,还能作为生活用水的补充。
3、排队的自来水
终于有一天,国家斥资,靠着人饮工程的扶助在老综合厂院子里给村里打了一眼水井,修了一座水塔,我们也跟着驻镇各单位,率先喝上了自来水。
比起过去挑着担子到处寻水的经历,现在好多了,但是,由于自来水首先要满足驻镇单位使用,所以,每个小队只安装了一个公用水龙头,采取限制用水方式,早上只放两个小时,晚上也只放两个小时。
那个自来水呀,就吃得非常不易。团庄水最好最大,西场也差不多,到最南边离水塔最远的我们队,水压不足了,所以只是滴滴答答地像细线一样的水流,特别小。
我队的水龙头跟前,永远排着最长的队,永远围着最多的人。大家要么早上起来早,要么中午就排晚上的队,长长的水桶排的队,和着大家的笑闹,让位于村里的陂塘旁我队的公用水龙头永远是最忙的。
实在等不住的人,只好担着担子,跑到远一点的西场团庄去担水,趁人家担完了,好抢两桶水回来。我家住在离队上龙头最远的地方,离西场团庄就更远了,抬一桶水,我姊妹两个要歇几回的。
我学着担水时,由于个子不够高,就将扁担的铁钩搭在担子上一反一正缠两圈。
挑起担子,扁担直往肩膀里头渗,只能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回挪。我家两只桶,一个大一个小,先是半桶半桶往回担,后来就小桶满,大桶多半。
挑水这活也不好干,如果没挑过,挑起水桶便左摆右晃,晃悠得水花四溅,待挑到家时,水桶里能剩下半桶就不错了。
水龙头才开始还有龙头、阀门,后来就坏掉了,干脆就卸掉龙头,接一个空管子作为出水口,大家就围在那里,等水。冬天的时候,管子冻住了,抱一抱玉米秆来,烧得管子和水泥墩墩乌黑乌黑。
龙头接水,是一个村里的人情关系缩略图,自己也曾经被团庄的婶婶插队接两桶水。
太小的孩子,担不回去水,就先吃力地把水接下,等下地回来的大人把水再担回去,接水过程的漫长,是让人不由得想插个队,特别是有事来得迟的,一看长长的队伍,就开始心里发急,总想早一点接上水,加塞插队、争执吵架者有之,因接水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者亦有之。
在旧年的日子里,我们过得都是这样挑着担子和桶的生活。
4、健康纯净水
我离家去求学,水龙头慢慢就通到各家屋里,再不用去挑水了,但是仍然是早晚定时放水,堡子头头的我屋里,水永远是最小的,而且要等别家都接完了,我家才会有水,所以我就常常去隔壁或对门接水。
后来水塔装上了加压泵,自来水才好一点,后来慢慢变成了长流水,有了自来水,屋里洗澡、洗衣、如厕、卫生等其他条件也都跟着改观,过去用水难的窘境已成了历史。
再后来家里重建了房屋,重修了灶房,安装了现代化的厨卫设备,和城里人没有什么两样的,水终于不再成为村子的痛,村子也不再成为干沟。
今年八月十五前夕,老爸给老家厨房装上了碳晶表面的红色立方体净水机,神气地挂在焕然一新的水池子上,家里用上了干净环保的健康水。真心感觉好!
从井水到自来水,从自来水到纯净水,饮水的故事反映了祖国的变化,滚烫的纯净水,冲泡出了爸爸茶杯里珍贵的龙井茶,细品之间,关于饮水的故事更加美,更加有深度,更加难以忘怀。
从去老井挑水,到蓄水池打水、家门口压水,再到用上自来水,老家饮水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条件没有太大的区别,要说不同,农村更安静、更悠闲,特别是空气更清新,吃的东西更环保,难怪不少城里人都喜欢往乡下走呢!
70多岁的老爸感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现今这样甜蜜的日子!
作者简介
芳菲,女,市作协会员,《芳菲随笔》微信文学平台主编,大美凤翔摄影师。村上春树说“活着就意味着必须要做点什么,请好好努力。”个人一直在努力地拍一点照片、写一点文字、编一点平台,用心记录生活里每一份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