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绿茶 茶语微笑
这五花肉,多少钱一斤?
13。
这一刀我都要,能不能便宜一点?
12。
于是,一刀肉花了我一半的菜金,47元。不过,我是这样计划的,中间的三层夹心五花,先冻起来,以后做粉蒸肉。两头肥瘦分离的,打成馅,包饺子。
6块钱一袋的饺子皮,两摞,一半包猪肉白菜馅,一半包韭菜猪肉馅。
一把韭菜,2块5,一颗大白菜,3元。
回到家,先把肉末洒上盐、姜末蒜末,一点胡椒粉,一点香油,调好,放冰箱。
然后,把白菜一片一片地掰下来,一片一片地洗净,切成菜末,拢到锅里,洒上盐。
再来洗韭菜,切去老梗,掐了黄叶,一把一把地洗,倒第一道洗菜水时,盆底有黄沙,越发觉得要认真地洗。洗过三道,放到砧板上细细地切。
这时洒了盐的白菜泥已经可以捏出水来了,把它们捏干,水装到一个碗里,再用一个大碗倒了一半的肉馅,把白菜倒进去一起调和。想起早晨起来剖一只冬菇泡在碗里,于是将半只切丁和到白菜里。
韭菜这会也可以捏出水了,用同样的办法,滤水,调馅。
一白一绿两种馅,两撂饺子皮,两碗菜汁,摆在桌子上,我坐在桌子前,开始包饺子。
但凡手工活,于我有一种特别魅力,在自己亲手做某样东西时,会调动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感情、巧思,从而觉得手中物具有了灵性。
哪怕是捏一只饺子。
馅放得太多,影响捏合。放得太少,吃的时候觉得不实在,不过瘾。所以每一次取馅,得惦量取多少,少了就加一点,多了就撇下一点。如果是机器做,肯定不需要这样的惦量,而且可以保证每一份馅料大小一致。但是,少了这种动手的乐趣。
怎样捏出好看的形状和花边,这也是一个问题。每个人捏饺子的手法不一样,捏出来的饺子也不一样,我比较喜欢那种胖胖的带褶的饺子,这样符合我一惯的审美,宁丰满,勿干瘦:)
为了让面皮粘合好,之前挤出的菜汁派上了用场,每次用手指醮一些菜汁,在饺子皮的边上画一圈,再捏,就比不醮水要好捏很多。
捏好的饺子用盘子装着,看上去好喜人。盘子满后放到冰箱速冻,做成速冻饺,日后某天,想简单地吃一餐时,煮上一盘饺子,就是妥妥的幸福。
身为南方人,我是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有机会学着做饺子。
当时借住在姨妈家,姨伯在部队多年,早年一直在北方,也就学会了做饺子,有一天,说是想吃饺子,我们就在一起包饺子。当时都是自己和面,擀饺子面,比现在要复杂得多。我作为一个初学者,看他们各自忙碌,互相配合,手下像变戏法一样地,变出圆圆的面皮,散发着香气的馅料,再变出一只只胖乎乎的饺子。
我学着捏饺子,取一点馅往皮上放,然后捏合两边的饺子皮,呵呵,仿佛在与手中的一只小兽搏斗,我想用一块掌心大小的布包住它,而它狡猾地滑了出来,终是伏贴了,但是布却不够用,这里那里缺一小块。终于捏合上了,它的肚子那里又破了,露馅儿了。
呵呵。
姨伯耐心地教我,放慢速度做示范,在他的手下,饺子可以捏出月牙形、元宝形,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小巧可爱。而我捏出来的,每一个都是异形怪状,寒碜畏缩。
不要紧,熟能生巧。姨伯说。我们当年在部队,不知道捏过多少饺子。
好在,我终是在无数个丑丑的饺子后,摸索出了包饺子的窍门,终是捏出了漂亮的饺子。
再后来,成家,有了孩子,偶尔也包包饺子,作为生活的调剂。
仍然不那么熟练,于是仍然也闹出笑话,最搞笑的是一次买回的皮少了,于是又去买皮,结果馅不够,再去买馅,然后馅又多了……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多的饺子皮可以煮面片汤,多的馅可以炒菜,可我那时候有一个执念,要让面皮和馅完美结合,于是奔走于家与菜场之间。那一刻,我成了饺子的奴。
今天的两摞饺子皮包完,两种馅各剩一些。本想再去买点饺子皮回来,我非常肯定只要买一摞即可。但是,菜场真的不近,天气又热,纵不闹笑话,但也费气力,于是决定把多余的馅做成汆汤丸子。
韭菜馅儿比较紧致,氽出的丸子形状完整,白菜馅儿因为里面有香菇丁,所以不是那么紧,有的煮散了,不过,不打紧,肉都烂在锅里,还是自己的。
用从韭菜里挤出的汁水调了一些面粉,在捞出丸子后,将稀稀的面糊隔着漏勺倒到沸腾的汤里,一锅面疙瘩汤就煮好了。它们有韭菜的绿,有菜蔬肉糜的鲜,真的是美味。
如果要我命名,叫它神仙汤也可以。呵呵。
喝了一碗神仙汤,洗了锅碗盘碟,包饺子这个浩大工程才叫真正结束。
至此,那些猪肉、白菜、韭菜变成了冰箱冷冻格里四袋胖乎乎的饺子,以及一盘汆汤丸子。
甚合吾意。
突然觉得,饺子这个东西,就像人,一副皮囊里包裹的是五味杂陈、丰俭由人。
我们包饺子,我们吃饺子。但是,我们自己呢,谁包了我们这些个饺子,谁又吃了这些个饺子?天知道。
是的,只有天知道。
我就只管做好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