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晓木
很多电影让我赞赏,却不能使我迷恋。但《海街日记》实在太美太美,它是一部让我反复看了不下10遍,每次都意犹未尽的电影。
有人说《海街日记》在历史认识的层面上,依然不够诚意。电影太轻,逃逸了我们原本能够直面的“罪行”导致的“死亡”与“责任”。
而我喜欢它,反而是因为它没有夸大的戏剧化情节,没有英雄式人物,没有刻意拔高的道德价值,而只有平凡的生活,一切深度都隐匿在日常的背后。
只有感受到爱和真正的尊重和平等,才有我们看电影会不知不觉感受到内心某一处从不曾关照的痛,被其照料,灵魂宁静。
毕竟我们不是完人,而是有缺点、弱项和恐惧,遇到挫折需要被理解、遭到疼痛需要治愈的平凡人。
01
这迷恋掺杂着对导演是枝裕和的认同崇拜。
观看是枝裕和的电影需要专注,他展现的是在细细的生活流水面前,吃饭、闲聊、步行、洗澡、送行和祭祀等家庭生活的日常,虽然琐碎,却容不得我们半点走神,走神即是错过,就失去一种选择,这些构成了他电影的底色。
他的电影就如镜子反光一般,把他的内心如如映射。从《幻之光》到《步履不停》,从《比海更深》到《第三度嫌疑人》,再到《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小偷家族》,童年,家乡和父母是导演是枝裕和一生的胎记,绵绵附体。他导过不同的题材,讲了很多不同的故事,结局却都是殊途同归。
他的这些电影,带着岁月流逝的痕迹,带着童年淡淡的忧伤,带着对社会和时代问题的敏感关注,也积淀了他自己的成长历程。
在文化和美学层面,他坚守住了日本电影的初衷和写实传统,呈现了日本独有的令人久久回甘的美学风格。
和村上春树一样,是枝裕和也在渐渐成为一种日本文化的独有符号。有人说,村上春树刻画了现代人在人群中的孤独,那么,是枝裕和总在描摹一家人在相处时的错过。
这种风格归纳起来,就是日本文化中无处不在的“含蓄”。他的电影没有宏大的故事,都是生活的、日常的片段,表现人物平静内心表面下的暗流涌动。
他的电影镜头极美,让每一个看过他电影的人,都能瞬间爱上日本。仅仅是拍一处镰仓雨后老旧的日式木屋,门前绿郁葱葱的梅树林,都映射出平常日式小院的勃勃生机。那里是市井,是世相,亦是世界中心。
从《幻之光》开始,是枝裕和的电影五次入围戛纳,两次入围威尼斯。在欧美电影界看来,是枝裕和是日本平成年代最出色的导演,而我国电影届评论:“是枝裕和的电影就是静美的容器。”
静美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间温柔又有故事的老屋,一碗带有时间温度的食物,一处暗香疏影的风景,一种外表平常内心翻滚的思绪,一份从容又不缺仪式感的日常……只有他拍出了最原汁原味的日本电影。
导演的贾樟柯说:“他的电影越来越能够从一个很微小的角度出发,呈现出一个非常宽阔的视野和具有超越性的理解层面。”
这就是一种丰富的简洁、深刻的平淡。
02
在我最喜欢的《海街日记》中,故事起因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因第三者的介入,两人离婚并各自远走他乡,留下了三个女儿自力更生,大女儿香田幸在变故中被迫成年,如父如母照顾两个妹妹。
所有的人物冲突没有任何言语,都在生活表象背后,隐隐作痛。
在电影的开头,一间旧的日式木屋,摄影机在院子里缓慢横移,经过每一个房间,划过睡梦中二姐佳乃的脚趾,故事像绢轴画一样缓缓宕开。
佳乃的电话突然响起,得知父亲去世,她向男朋友抱歉且说不是什么大事儿,一脸与己无关的“淡漠”。
回到家后,三妹妹千佳还开玩笑说,一听说父亲在温泉酒店工作,就会想起温泉谋杀的故事,说完三姐妹哈哈大笑。
这一开头简单明了地透露出,三姐妹和父亲的关系,已然形同陌路。
故事的转折,是姐妹三人参加了父亲的葬礼。
三姐妹在葬礼中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小妹妹浅野玲。父亲去世后,玲将和自私刻薄的后母生活在一起,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处境十分艰难。
葬礼结束后,玲带她们去父亲经常去的山林,却意外发现这里竟然和镰仓如此之像,三姐妹渐渐明白了,父亲应该是十分想念她们,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大姐幸从第一眼看到玲就有一股说不出的亲密和疼爱,仿佛看到了当初沉重不已的自己,她不可自抑地把玲带到了她们的家,镰仓。
于是,每一个人的世界悄然发生了变化。
生活在一起的姐妹四人慢慢融入中,玲告诉最爱钓鱼的三姐姐千佳,父亲也爱钓鱼,于是千佳心里的天平,开始慢慢向父亲倾斜,总希望玲多说一些关于父亲的事情。
其实,幸和佳乃又何尝不希望呢!
玲就是三姐妹和父亲之间的一条纽带,她们渐渐懂得了父亲的愧疚、折磨、无奈、思念……
三姐妹发现,原来自己对父亲的爱,不是消逝而是被冰冻上了,当看到玲的那一刻,冰冻的心,已经慢慢融化。
电影的最后,大姐幸说:“父亲虽然不靠谱,也许他是一个温柔的人,因为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妹妹。”
这是姐妹三人内心深处对父亲的重新接纳和自我救赎。
收养玲是一颗种子,果实是他们原谅了父亲,也疗愈了自己压抑已久的,被抛弃的痛。
03
电影中的第二层救赎,起因是大姐幸爱上了“有家室的医生”,亦如当初玲的母亲。
玲对自己母亲的抱歉,让幸开始正视这段感情的出路。在她内心深处,玲何尝不是她和医生孩子的未来,当医生提出要放弃婚姻和幸在一起的时候,幸醒了。
她选择了放弃和成全。
电影中的这段感情,没有道德批判,而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它是极美的。
幸是玲的姐姐,又是她某一意义点上的母亲,她突然觉得母亲虽然做了“不好的事情”,她理解了幸的境遇后,也理解了自己的母亲,最后姐妹俩都释怀了。
电影最重的亲情部分,谁也没说说出一句,却时时表现:无论经历了什么,家人都在一起。
香田家有个传统,每到梅雨季节便用自家梅树上的梅子酿酒,即使父母离开,姥姥离世,她们也把自酿酒传承下来,这是一个家庭中坚的仪式感。
姐妹四人无论是遇到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抑或只是闲坐,都会喝几杯梅子酒,比如佳乃失恋,比如玲进球......包括幸后来送了妈妈自家酿造的梅子酒,也是对母亲多年不管不顾怨怼的释放。
这是一份从不说出口的温情,行为的开始,疗愈自动完成。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只要有感情,就难免软弱,只要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的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
平静是一种稀缺的态度。
《海街日记》通过春日的落樱、夏日的烟火、秋日的梅酒和冬日的风景,寓情于景之中,来表现情感的绵远深沉。
越是深沉的情感,就越难于诉诸语言,反而表现如四季般安然、平静。
生命本就有太多无奈,让人难过,然后有一个契机,让自己慢慢开阔,不再怨怼、不再怀恨,这就是与原生家庭之痛的和解,与世界规则的和解,与人性弱点的和解,更重要的是,与自我和解。
生活中我们就是要找到这份契机,完成救赎的奇迹。
比如离家前父亲的一份叮咛,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早餐......
永远都是质朴的东西才能真正救赎心灵。
愿我们都能够找到,有点不堪的世界忽然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