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我深以为然,在日常生活中,从一个人对钱的态度上的确能看出他的品性来,哪怕只是一块钱。
在我家附近,有一家小百货店,店主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慢言慢语,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我经常去那里买东西。这一天我又去那里买松紧带,店主拿出来两种让我选,扁的一块,圆的五毛,我拿了两根圆的,还顺便挑了一副手套,边付钱边说:“手套五块,松紧带两块,你看一共七块钱吧。”当时,我看到店主接钱的时候迟疑了一下,也没在意,后来快到家了才忽然想起,圆的那种五毛钱,两根应该是一块钱才对。我记成了扁的价格,多给了店主一块钱,这时再想想店主不自然的表情,就不难理解了。不过是一块钱,我懒得再返回去理论,只是以后,我再也没去过这家百货店。
街上开了家小笼包,我以为它会像以前的几家小饭馆那样,热闹俩月就会关门大吉,没想到半年多了,它依然开得很红火。有天早晨我去了那里,老板大约三十岁左右,胖胖的圆脸,很实诚的样子。热气腾腾的包子出笼了,香味儿扑鼻,老板却看着包子微微摇了摇头,自语道:“这次面发得不好。”排到我前面的大姐要买十个包子,老板主动多给了几个,大姐满意地走了。我虽然只要四个包子,他也一脸歉意的多给了两个。我留神看了看,没看出包子哪儿不好,不由笑着说:“你这样做可要赔本了。”老板也笑:“面确实没发好,做买卖得长远打算,不能光顾眼皮子底下。”那一刻,我明白了这家小笼包一直红火的原因,多给的两个小包子也不过就是一块钱,但从此,我成了这里的常客。
同样是一块钱,折射出的却是不一样的品行,不一样的胸怀,有很多目光短浅的人,为了蝇头小利不讲公德心,自以为沾了大便宜,岂不知他这是自欺欺人,得到的远比失去的更多;而那些目光远大的人,很多时候甘愿吃亏,表面上虽然受到了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收获了更大的成功。
【作者简介】张晓燕,茌平人,70后,爱好文学,偶有文字见报。来源:《山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