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群里的朋友和我短信聊,再次询问我是如何做到日更。两年多的日更,其实自己也是一路懵懵懂懂走来。说真的,很多时候,自己也会对着电脑发呆,没有头绪,不知所措。好不隐瞒的说,大多数时候是自我倒逼的结果。
即使朋友没有问到这个话题,我也觉得有必要,对日更的事情,好好进行进行梳理一下。为自己,也为更多朋友,能在日更这条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轻松。
先揭开日更神秘的面纱,其实日更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高不可攀。就像吃饭、睡觉、刷牙、洗脸、一旦习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很多人一直在局额外;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内心夸大了日更的难度;小看了自己的能力。是因为你觉得,到现在你都没有准备好。
这有点像登山,到了山顶的人,和山底下一直观望的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一旦你到了山顶,你会体验到,登山的难度,远不是想象中高不可攀。因为山顶早已站了黑压压一大片人。这时候,你会看见更高的山,你也会产生新的想法。
而山下观望的人,大都输在和别人的差距上。这么远的距离,别人都上去了,自己再上去还有没有必要?其实高处不胜害,其实山下风景也挺好的,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说到底是内心的恐惧在作怪。
其实日更的人,就像已经登顶的人。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山顶上,而在脚下,先让自己动起来,每迈出一小步,都在接近山顶。那一整座高山,是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越往前走,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多的东西,原本是相似的,日更有点像投资,有点像盖房子,有点像开公司,有点像修行,又有点像种庄稼。各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环境、条件、性格、天分,会大相径庭。有些东西可以模仿,有些根本无法模仿。你必须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自己的作业计划。
这些天我在想一个问题,所以能心平气和安安稳稳的坐下来写作,完全是各方资源协同配置的结果。任何一个条件缺一不可。之所以能坚持日更到今天,完全是把写作当成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虽然价值不大,但意义深远。甚至有一天,它会超过工作本身。
工作和生活是写作的基础资源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那工作就是前提,是保证你写作最基础的资源。这多少有点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梦想与现实。有梦想很好,但想要完成梦想,也得有路费才行。就像谈恋爱,爱情是浪漫的,恨不得世界只剩下你个女朋友俩个人。可毕竟,咱不能饿着肚子谈恋爱,还得有个卖烧饼的。
并且生活是写作的主体,一个人如果脱离生活去写作,那他写出的东西,一定是空洞乏味的,甚至是言之无物。好的文章,一定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无论是生活,还是文艺,都离不开“柴迷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
以前看那些功夫武打片,一般的刀客,都带着利器。只有那些武艺高强之人,来无踪去无影,一片树叶,一根柳条,一枚石子,在他们手中都是杀人的利器。人未到,对方已经是身首异处。
最近,一直在断断续续读林清玄的文章。也才知道什么叫高手,什么叫作家,什么叫高产作家。在林清玄的文章里,和朋友之间的一顿饭,一盏孤夜里的灯光,一声吆喝声,一滴雨水,一枚花瓣,一片茶叶,一个脚印,一片枯叶,一只蜜蜂,在他的笔下,都会幻化成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就好像那些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随手拈来。
写作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而深入生活。素材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细枝末叶的细节中,在点点滴滴的观察中,在挫折经历的顿悟中。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只有把自己融入世界,心怀善念爱这个世界,心中才能装下世界。
时间是挤出来的,对自己下手狠一点
时间是另外一个资源,你想要保证日更,就一定要为写作腾挪出足够的时间。很多人说:“我每天上班忙忙碌碌,哪来的时间?也许能做到日更的人,大都是闲人。”当别人夸奖鲁迅是“天才”时,他却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这是实话。
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吗?其实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你就把自己当成一头奶牛。对自己下手狠一点,再狠一点。降低“摸机率”,少关注名人圈,朋友圈。电视、电影、游戏,哪一个不是收割时间的快手?让你在无形之中失去对生活的把控。珍惜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算一算,每天哪些时间段自己可以掌控,哪些时间段自己无法掌控。在你能掌控的时间段里做文章。如果你是一个认真思考的人,你甚至有办法拉长自己掌控的时间。早晨早起几个小时,晚上晚睡几个小时,就连中午休息,也仍然可以挤压30分钟的时间出来,不信你试试。
前几天,根据自己的作息规律,我大概算了一下。除了上班和基本的生活,自己每天竟然可以挤出7.5小时来。当然这些时间不可能注意力集中全部用来写作。按照我现在的写作进度,每篇文章2000字左右,最多三个小时就可完成。剩下的时间不仅可以看书学习,还可以用来观察生活,收集更多的素材。
按照注意力>时间>金钱这个规则,其实,我们就已经能清楚的看到,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除了工作,和正常的生活,一切的业余时间,都可以用来写作,或者为写作积累素材,不断充实自己。
好心情是写作的前提,注意好好保护
你见过谁装了一肚子的怨气,还能写出好文章来?李笑来说,他为了有个好心情,不至于让外部环境影响他的写作,他会在必要的时间,不惜花时间,陪老婆逛街,哄老婆开心,以至于20多年没吵过一次架。听起来多少有点夸张,但不能不说李笑来是一个无比睿智的人。
人一旦生气,大脑很长时间会处于空白状态,即使有思维意识,也会把关注的焦点一直放到生气上去。所以,生气的时候,人容易形成管窥效应,和周围的世界无法建立有效的链接。更别说深入思考,完成一篇理想中的文章来。那怎么办?办法很简单,让自己不生气。
要不说写作是一种修行。一旦心中有写作这件事,就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有人一定会质疑:恐怕普通人做不到吧!如果自己能办到的,就及时去完成,如果花钱能办到的,就不要绕圈子,直接花钱。
斯多葛学派有句名言:控制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要学会放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从一种情绪切换到另一种情绪中,是一场艰难的事情。据说factbookde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女朋友甩了的那天晚上,回到宿舍,他依然还写他的程序。
有些事情,当你无法逃避或者控制时,不如直面那件事情。甚至把影响你情绪或者心情的事情,当成你的写作素材本身。对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及外界的各种变化进行记录。甚至可以起到疗愈和自我修复的作用。
配合自律、习惯、热情、反馈和激励,才能走的更远
当然,还有自律,习惯的养成,写作的热情,以及反馈和自我激励。毕竟,写作不是一个往复循环的机械动作,它不但要调动许多外部资源,还有调动身体和大脑的许多资源。只有各个资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才能让日更这项技能习以为常。
可以先把写作当成一项工程,你不是简单的写作,而是发展一个系统。以前的系统是过时的,陈旧的,低效的,你是通过写作,在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更新自己的系统,是自己的系统更高效,更快捷,更强大。
假如,你以前不具备这些能力,那就从现在开始重新驯养。先至少养成一个习惯,在身体和大脑逐渐适应后,慢慢增加其他习惯。如果被外界干扰,要学会及时抽离,专注当下的事,主动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寻找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和他们为伍。现在网上各种社群,各种学习圈,很容易找到。但我还是建议你,加入那些付费的社群。因为花了钱,你和社群都会彼此珍惜对方。
并且,社群最大的好处,不仅能收到鼓励还能得到正向的反馈。让你能通过对比,知道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和局限。这种无形的资源,看似虚拟,其实通过与外界的链接,你不知不觉在扩大自己疆界。
大多数人的焦虑来自,想写却不知道如何开头。李笑来说:“少废话,直接开始。”其实写什么不重要,写多少不重要,有没有人看不重要。哪怕你写的东西是一句话,哪怕是你每天记的是流水账,只要你已经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超过90%的人了。
先别把自己当成一个作家,而当成一个在自家责任田里点瓜种豆的农民。农民怎耕种庄稼,你就怎样写作。其实,写作完全就是个体力活。看的多了,见得多了,你也就会成为种地的把式。唯一不同的是农民在地里,我们在纸上。
日更本身就不是一个你能出名的地方,而是一个训练场,是一种很平常的生活方式。你花了大量的时间,不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每天一篇文章的工作量,预示着你没有更多深入思考的时间。你只是在用文字,堆砌一个更结实的基础。什么变现,什么个人商业模式,什么影响力,统统与你无关。
所有这些资源你都拥有,也觉得自己具备写作的能力,并且你知道,你要的是成长不是成功,你要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那么好好珍惜所有资源,把有限的时间,稀缺的注意力,好心情,用到日更中来。先开始,在行动中思考、调配、促进和充实。
原创: 高原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