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由美唇而想起的

时间:2020-10-18 18:28:19    来源:
原创:咖啡
 
近年来,微信朋友倍增,于是,微信圈里五花八门的信息满天飞,飞得我眼花缭乱。
 
“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美,叫做唇红齿白”。昨日,这条关于美唇的广告竟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美可以如此简单。
 
从前,我一直以为美唇的方法无非是描唇,而此法我素来不喜,也许天生喜欢素颜,也或许是受了钱钟书的影响,他在《围城》中曾如此描绘过一位俗女——沈太太:“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美唇的方法还有绣唇和漂唇。绣唇是指使用专业的纹绣笔在唇上植入色素,而漂唇则更先进,指使用滑针将特殊的色料送进你的唇部。
 
古往今来,描写美唇的文字很多,,诸如:“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江总)“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杜牧)“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崔颢)“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
 
嘴唇为人类性感部位之一,此言不虚。
 
然而,人与动物相同,生嘴的最根本目的,绝不是为了性感,以吸引异性注意,而是为了进食,为了生存。
 
谈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谜语——“一生挑挑捡捡,到头来两手空空”(打一物)。谜底是筷子。
 
筷子忙忙碌碌一生,到头来只是便宜了嘴巴,所以才有“一饱口福”这个成语。不过,嘴也并非那么自私,它其实只是一位光荣的劳动者,一生辛苦,只不过是在加工和吸纳,从而把营养分给全身。用今天最流行的一个词来说,这就是“无私奉献”。
 
除了吃,嘴巴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作战时撕咬。
 
不过这个功能目前只在动物界流行,诸如狗猫虎狼捕食,主要靠得就是那张嘴。
 
而人类将撕咬用于实战的例子并不多。1997,泰森和霍利菲尔德两大拳王对决。比赛中,霍利菲尔德手段肮脏,不停用光头顶撞泰森的眼睛,只要泰森一出拳,他就搂抱顶撞。泰森被折磨得失去理智,先后咬了老霍的左耳和右耳。为此,泰森被处罚300万美元,还被禁赛一年。
 
可见,撕咬已是人类世界中令人不耻的行为之一。
 
因为人类大脑与四肢特别发达,嘴巴的战斗撕咬功能早已退化,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用于实战,而且施展此招较多的多为女性。
 
因此,人和动物嘴巴的功能虽有相同,但也有不同,而最大的不同是,动物的嘴巴最多只能叫一叫,而人的嘴巴却可以说话。
 
说话,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才是人的嘴巴最主要的功能。
 
大脑交给嘴巴的这项任务很重,甚至事关人的荣辱生死。
 
嘴巴甜的,可以口吐莲花,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首屈一指的纵横家,他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这成就靠得就是他那张嘴。
 
而张仪则是苏秦的同学兼好友,他先后担任秦国和魏国的丞相,与苏秦齐名,一言一行皆可震撼天下。
 
张仪未成名时,寄居楚国,被楚国国相诬陷偷了他家的玉璧。从而被拘捕,拷打了几百下。看到老公被打得像个猪头,老婆既悲愤又心疼。而张仪刚苏醒,便张大嘴巴问老婆:"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老婆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舒了一口气,说:"这就够了。"
 
口舌健在,就有翻盘机会,嘴巴重要性可想而知。
 
不过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度”掌握的不好,便容易出事,这就叫祸从口出。
 
“因言获罪”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之一。
 
远至商朝,纣王杀了敢于直言劝谏的叔叔比干,囚禁了苦心谏阻的叔叔箕子,并贬为奴隶。
 
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只不过是为李陵辩护了几句。大司农颜异对汉武帝某项政策有异议,没敢说出,只不过嘴唇动了动,便被定为腹诽罪砍了头。
 
三国时期,孔融、杨修之所以被曹操砍了脑袋,都是因为管不住嘴巴。
 
而刘备素以老好人形象著称于世,其实也是个不容异己的人物。在他想称帝时,大臣中主要有三人反对,认为操之过急。这三人先后为郡太守费诗,主薄雍茂以及尚书令刘巴。结果呢,费诗被降了几级,雍茂被杀,只有刘巴因才高威望大且及时转变才捡回了一条命。
 
赵云为什么一直不被刘备重用,仅仅是一位杂号将军?主要就是他有一张不会溜须的嘴。
 
刘备打下益州后,放任士兵抢掠,赵云直谏刘备将所获房舍和田地分给百姓;刘备决意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又极力反对,说主要敌人是曹魏,不应该打孙吴,会让曹魏渔翁得利,惹怒刘备而不得随军出征。
 
而“因言获罪”最典型的朝代就是明朝,许多言官管不住嘴巴向皇帝提建议,结果等待他们是“廷杖”——在朝廷上扒下裤子用杖子狠揍屁股。
 
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揍人的那一端削成槌状,包上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揍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
 
明武宗创过107位大臣同时廷杖的纪录,但时隔不久,这个纪录就被打破,明世宗同时廷杖134人,场面极其壮观,上百人被扒下衣服,排在皇极殿下,上百根棍子同时起落,一时间声响震天,血肉横飞,其中有16人当场死亡。
 
王小波在他的《花刺子模信使问题》一文中写道: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有罪,则派去送坏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
 
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的那篇《立论》,文中写道:“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
 
老舍有一部话剧很出名,叫作《茶馆》,文中裕泰茶馆的墙上便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在民国抗战末期的重庆,当局为了控制民怨,遍布特务监控,曾有诗云:“国家事,管他娘,搓搓麻将。”还有人写了一首《茶馆小调》:“国事的意见千万少发表,谈起了国事,容易发牢骚,引起了麻烦,你我都糟糕,说不定,一个命令你的差事就撤掉,我这小小的茶馆贴上大封条。撤了你的差来不要紧,还要请你坐监牢。最好是,今天天气,哈哈哈哈,真好!”
 
因为,无论在何年代,“只谈风月,莫谈国事”都是至理名言。说话——嘴巴这一重要功能一定要慎用,沉默是金,便是提醒大家闭上嘴巴,最好装作哑巴,这样更可以将风险降低。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