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伊·德·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莫泊桑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第省狄埃卜小城附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已去世的舅舅阿尔弗莱·勒普瓦勒万是诗人和小说家。母亲也颇有文学修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莫泊桑很小就与文学结了不解之缘。他十三岁到卢昂市上中学时,在老师、著名巴那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鼓励和指导下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一八七○年二十岁的莫泊桑刚到巴黎读法律,普法战争爆发了,他被征入伍。退伍后,从一八七二年开始,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七十年代是他文学生涯的重要准备阶段。在单调的机关工作之余,他孜孜不倦地写作。他舅舅和母亲的好友—文学大师福楼拜,像慈父一样肩起教导他写作的重责。福楼拜读了他最初的作品,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你带给我的东西表明有某种聪明,但是青年人,绝不要忘记,用布封的话说,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努力干吧!”福楼拜不但给这位私淑弟子以最宝贵的教诲,而且给他以最有效的帮助。福楼拜首先要求他学会敏锐透彻地观察事物:“一目了然,这是才情卓越的秘诀之一。福楼拜还教导他用精确的而不是近似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事物:“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决不应利用蒙混、哪怕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不要利用语言的戏法来逃避因难。”莫泊桑每有习作,总要拿给福楼拜审阅,到了下一个星期日,福楼拜就一边吃早饭,一边对他的习作发表评论。福楼拜一丝不荀地为他修改习作,对其中不少作品表示由衷的赞赏,但要求他不要急于发表。因此,整个七十年代,莫泊桑写得很多发表的很少。不过,他已有了农村、军旅和机关生活的丰富社会经验,同时又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成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条件已经具备,只等崭露头角的时机到来了
一八七九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六位以自然主义为标榜的文人聚会在左拉的梅塘别墅。他们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汇成《梅塘之夜》出版。一八八○年四月,《梅塘之夜》问世。出人意料的是,六人中最默默无闻的莫泊桑以其《羊脂球》独占鳌头。公众一致称誉它是一篇杰作,并且欢呼法国文坛突现出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孰不知,莫泊桑的“一鸣惊人”,正是长期艰苦磨练的结果。
除了集早年的诗歌和诗剧而成的《诗集》(1880)一书,莫泊桑的传世之作绝大部分都是一八八O年到一八九O年之间的产物,主要有短篇小说约三百篇、长篇小说六部、游记三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他的作家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十年,他对世界文学宝库的贡献却是可贵而又可观莫泊桑生当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关系恶性演变资产阶级社会急剧腐败。莫泊桑对这社会的黑暗深有所感,他经常谴责统治阶级的罪恶的愚行”和世道的种种不平。只有在下层人民中,他才能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这一社会观决定了他的作品的基本思想面貌: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腐败,特别是对其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而同情和表彰的往往是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莫泊桑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无可讳言,他的某些作品或多或少地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例如:过分“无动于衷”的态度,对龌龊事物的照相式描绘,有时以生物本能来解释丑恶现象。但是,同左拉本人样,总的说来,莫泊桑遵循的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博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其短篇技巧的高超,特别表现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维妙维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他的简洁质朴、优美的文体在短篇中也尤为鲜明
莫泊桑的最出色的短篇代表作是《羊脂球》。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一辆马车从被占领的卢昂城出发,到法军还据守着的勒阿弗尔港去。车中的乘客是一对工业家、一对贵族、一对商人、两个修女、一个民主党政客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他们途经一个小镇,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因羊脂球拒绝陪他过夜,便不许他们继续前行。一开始,同车的所有旅伴都对羊脂球表示同情,似乎与她同仇敌忾。但随着行期的耽延,工业家、贵族、商人的态度天天地变了,他们先是婉言劝诱,继而旁敲侧击,最后大举进攻,迫使羊脂球答应了敌军官的无理要求。可是事后,他们却对羊脂球倍加轻蔑,显示自己的高洁”。小说以一个羞于委身敌寇的妓女作对照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只顾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贵族资产者们的寡廉鲜耻。通过一群人结伴旅行的前前后后,高度概括地描绘出法国各阶级在外国占领者面前的不同态度,构思极其巧妙。所塑造的人物个个都很典型既体现出一定阶级的共性,又各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运用通真的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工力十分深厚
除《羊脂球》这件短篇文库中罕见的珍品以外,莫泊桑还有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一家人》(1881)写一对夫妇在母亲死后抢占遗产,却不料母亲又苏醒过来,弄得狼狈万分。这出丑剧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下人与人之间冷若冰霜的金钱关系。老太太假死的情节不但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而且更现出这对夫妇迫不及待的丑态,深化了主题。《两个朋友》(1883)写两个热衷垂钓的平民百姓横遭普鲁士侵略军屠杀,控诉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小说通篇未对两位主人公加一句赞词,也未让的他们发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却感人至深。平铺直叙的简单结构,不事渲染的白描手法,与主人公平白无故受迫害这一故事内容非常协调。《我的叔叔于勒》(183)通过一对小资产阶级夫妇对至亲兄弟的态度变化,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前半段多方渲染“我”家对于勒的重视和盼望,千呼万唤不见其人,引起读者的悬念。于勒的意外出现使故事急剧转折,人情世态真象毕露。情节大起大落对照鲜明效果强烈(一根细绳(183)描述一个诚实的乡下人因受诬陷不能取信于世人以致郁闷而死的不幸遭遇,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只相信尔虞我诈的变态心理。作品充分发挥了反村的妙用:事实越证明主人公受诬陷世人越不相信他清白,也就越显出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荒唐。《项链》(1884)写一个醉心奢华的小职员妻子,为出席部长家的晚会而借得项链,虽然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却不料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失物而历尽十年辛酸。通过这女子的悲剧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更谴责了那金钱万能、以贫富分贵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小说先以“层递法”写她为解决衣著首饰而奋斗的过程,在她出尽风头的虚荣顶点上笔锋突转,引出她失落项链后的厄运。写到发现项链是假的时嘎然收尾,既令人追悔其过去,又让人揣测其未来,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莫泊桑的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名著还有揭露资产阶级荒淫糜烂的《戴家楼》、讽刺小职员虚荣心的《勋章到手了!》描写小市民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的《雨伞》讴歌法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米隆老爹》、《蛮大妈》等
不过,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质量是参差不齐、瑕瑜互见的。在巴里斯太太》中读者看到的与其说是对偷情的巴里斯太太及其情夫的揭露不如说是对他们的欣赏。《次郊游》自然主义地写两个轻薄子在郊外奸污素不相识的母女俩,看不出作者对这种丑行的任何否定和谴责。莫泊桑被自己所描写的丑恶事物压倒了,列夫托尔斯泰曾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此外,他的短篇,例如《孤独》《小客栈》等,流露出人类注定是孤独的宿命论思想《奥尔拉》、《他?等篇还沾染上神秘主义色彩。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创作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他的六部长篇是:
生》(188)、漂亮朋友)(185)、《温泉)(188)、《皮埃尔和若望》(188),《象死般坚强》(188)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人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在(一生》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女子不断由幻想到幻灭的一生。贵族家庭出身的少女约娜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她憧憬着象日出般美好的未来,向往着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妻生活。可是婚后,她逐渐了解到自己理想中的丈夫于连竟是个卑鄙无耻之徒。在金钱问题上,他贪婪而又吝啬;对佃农和下人,他苛刻而又粗暴;在夫妻生活中,他唯一追求的是兽欲的发泄。特别是后来,约娜发现于连早在第一次来她家作客时就奸污了她家的女仆萝萨丽。她的幻想破灭了。不久,她又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是儿子也是荒唐鬼,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弄得她倾家荡产。这重重打击使约娜彻底消沉了。只是在萝萨丽的救助下,她才得以苟延活命。
《一生》作者的善恶观是明确的,她的同情都在约娜一边,他怜悯她,为她痛苦。约娜的理想实际上是一个贵族对以封建宗法制为基础的田园生活的陈旧理想。莫泊桑对她的同情,流露出他本人对这种生活的眷恋。但他通过约娜一生的悲剧,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风尚冲击下土地贵族生活方式的必然瓦解,这正是他的现实主义力量的主要所在
《一生》也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中比较富有人民性的一部。这集中表现在女仆萝萨丽的形象上。萝萨丽先被于连奸污,继而又被于连扫地出门,命运比约娜惨得多。但她靠自己的双手坚强地活了下来,并把几子培养成正直勤劳的青年。与消极女性约娜相对,这劳动妇女充满健康的活力。小说在接近尾声时因此增添了一抹希望的光彩。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最富有现实社会意义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第三共和国的心脏巴黎。前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阿到巴黎来寻找出路。经友人介绍,他就业于某报馆。由这位友人的妻子捉刀,他“写”的报导受到老板的器重。从此,靠着招摇撞骗,施弄阴谋伎俩,特别是靠着勾引包括老板夫人在内的上层社会女子,他不断地飞黄腾达。最后,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竞拐带老板的女儿,并且居然迫使老板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小说以杜洛阿在大教堂同老板女儿举行盛大婚礼告终。读者不难设想,在那样的社会里,他定然还将步步高升。
莫泊桑笔下的杜洛阿是胜利者,他是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的当代英雄他厚颜无耻,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然而这样的流氓恶棍在那社会里却如鱼得水。老板上了他的当反而倍加赏识他的“才能”。这现象本身就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绝妙讽刺。何况杜洛阿只不过是他周围那帮部长、议员以及新闻界司法界和宗教界人士的集大成的化身,他们谁个不在投机钻营,卖身求荣?
小说《漂亮朋友》还勇敢地揭示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的政治内幕。为了金融巨头的利益,内阁要员欺骗议会和公众,发动了掠夺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通过这个事件的描写,作者深刻地暴露了第三共和国统治者对金融资本的顺从、对人民利益的漠不关心、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莫泊桑从七十年代开始长期为疾病所折磨。他始终是在同疾病的顽强搏斗中进行写作的。九十年代初年,他因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得不住院治疗。他一八九三年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
莫泊桑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名作家之一。他的较好的作品几乎都译成了中文。而他的精湛高超的短篇小说技巧,更可资我们今天的写作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