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人间失格》读后感:求求你别扭曲人间失格了, 人家真没有教你

时间:2020-10-18 18:30:43    来源:
原创 阿呆ADAI  角度书评 
 
 
今天要讲的是《人间失格》这本书
 
一直想和大家聊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很奇怪,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负能量爆棚,而且里面的价值观说不出来的怪与美,讲的是冷酷和糟糕的故事,却透露出一种极致的温暖。
 
这本又怪又美的小说,就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一个美的东西毁灭的故事· 
 
《人间失格》的故事情节总结起来就是将一个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你会同步看到刚开始的绚丽与闪耀,看到中期的平和,再看到结尾的无可救药,直到轰然结束,回归到无。
 
比如人间失格的主人公,叶藏本身就生在富庶之家,但是家道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没落,但是他作为一个贵族来说,他虽然没有稳定的经济了,但是他花钱的习惯和思维一点都没有改变,有钱时喜欢请人吃饭,乱花钱,没有计划,不计后果,没钱也照旧。有钱时怎么样,没钱了还是和从前一样……他不但不解决,甚至发展到要借款维持他花钱习性。
 
 
 太宰治的名作《人间失格》
 
比如他第一次遇到很容易解决的困难,类似回答不了家人提出的问题,他为了维持在周围人群中大家对他的喜爱,就编制一些笑话,或者通过自嘲的方式来达到维持受欢迎的程度。他甚至通过自毁形象,扮演小丑等等委屈自己,折磨自己的方式来给他人以好的印象。
 
一个人在天真的少年时期就养成了这样违背自己来满足虚荣心的习惯,培养出一套满足自己与外部关系平衡的作法,直接导致他成年后,并不直接面对问题。
 
每每遇到人生的坎坷和不顺时,太宰治往往选择委屈自己,压抑自己,甚至是扭曲自己的方式来和世界平衡。
 
比如叶藏的友情,在叶藏有钱的时候,吃吃喝喝看不出来,后来叶藏没钱了,这位朋友竟然还接受叶他的贷款来吃吃喝喝,甚至朋友都对叶藏表示自己在利用他了,叶藏仍然去接近他这个朋友,去依赖他。
 
 
电影版《人间失格》
 
因为叶藏除了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这样亲密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太宰治身上,往往有一个不错的开始,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表现得相当躲避,不愿意面对问题。从而使得问题恶化,甚至演化成另外的样子,成为一种新的问题。
 
直到腐烂到无法解决的程度,只好一死了之。
 
小说《人间失格》讲的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将一个原本美好,充满希望的东西,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艺术性地,毁灭给你看。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道:悲剧就是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而《人间失格》更像是将这个打碎的过程和看的过程柔和起来,变成一种对阴暗,对丧失,对毁灭的艺术化再现。
 
 
 
·日本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失格·
 
这和日本岛国地理环境分不开。
 
去过日本的都知道,从哪个方向看,都能看到富士山,不是因为富士山太高,而是日本太狭窄,只有南北纵列时,你才能脱离富士山的视线。在中土就不会有这个情况,如果你来来去去都都只看到同一座山,那说明你没有去过远地方,没有见过世面嘛。
 
第一,日本是真的小。
第二,日本多山多地震。
 
日本刚好处在地震带上,古时候,科技尚不发达,地震来时,很多人的亲人都去世了,家破人亡。当地的巫师告诉大家,这是在惩罚大家呢,大家心里和行为有罪,于是神就让地动山摇,昭示大家要守规矩。
 
所以你看日本国民性格对集体,对公司,对上下级关系,对长辈有一种集体的服从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对集体服从的民族性格。
 
 
 日本富士山 
 
加上唐宋年间,由于日本举国向唐宋学习,儒家精神密集而绵延不断地输入日本,与当地民情生活融合在一起,更加从高层上自上而下地将散乱的日本社会进行有机结合起来。
 
日本的天皇一看,儒家这个东西也太好了吧,赶紧用起来。
 
于是整个日本进入一种儒家PLUS+的感觉,并不是日本守旧,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促成了集体元素在日本人心中生根发芽。而集体过于重要,就意味着个体更突出,更显眼,甚至更加与众不同。
 
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地震多山的地貌让人产生生命无常,要及时行乐的价值观。
 
这和我们的四川有点像,几千年来,四川由于是块完整盆地,『蜀道难,难遇上青天』没有过多的战争,成都平原土地肥沃,这个地方的人向来天生乐天派。苏轼的性格就是一个代表,乐天中又浪漫。
 
 
 日本艺伎  
 
我自己的四川朋友大都愿意花钱去享受生活,要不然一个地震来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该打的麻将一个子不落,该吃的火锅一顿不少。明天在不在,都是另外一说,及时行乐也是日本人国民性格其中复杂一面。
 
既守规矩,又要满足自己的自由。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公司严谨严肃,叱诧风云的高管,下了班喝得酩酊大醉,甚至脱光衣服在路边小便。在中国,你很难将这两种形象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但在日本,大家会心一笑就过去了。
 
太正常了。
 
因为地震太过频繁,以及巫师的教唆,大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因自己的罪过而导致亲人和别人丧生的愧疚感,上千年以来,又逐渐累积,融合形成了不要过多麻烦别人的民族个性。
 
地震频繁,土地稀少,生命无常,人生悲欢……在这片狭小的海岛之上的人们,累积了太多关于死,关于消失,关于湮灭的心理体验,所以日本人看待死亡的视角和我们中土是完全不同的。
 
 
日本浮世绘作品
 
死亡被赋予很多美好的期待,比如寄托了到另一个地方的仪式,比如死亡是某种召唤,比如死亡是现世烦恼和问题的终极答案,比如佛教传入日本,又对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死亡被逐渐抬升到了一种让人偶有向往,一种洁净自身,一种升华自我的并且能做到的仪式。
 
一旦死亡被渲染到这个层面,死亡的性质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逐渐地,和死亡一样,在日本国民性格里,所有正在毁灭中的事物,特别一个美的事物,一步一步走向消亡,这个过程被极大代入到日常生活里。美在产生时,你本身就有欣喜,就有欢喜,就有快乐,同时你也明白,美不能持久,于是转而悲从欢来,一步失守,一步腐朽,一步化成尘土,直至虚无。
 
日本人的艺术中特别有这样的美感。
 
 
电影《小偷家族》
 
近来的日本小说《小偷家族》为什么这么让人感到一种萦绕难散的哀美淡雅?就是因为她通过讲一个家庭一直想变好,却用错了方法,而一家人逐渐一个一个地散去的结局。温馨又现实,浪漫又残忍。看完你会想,天啊,一个好好的家,就这样散掉了,就这样散掉了。
 
这就是典型的日本艺术。
 
而小说《人间失格》更是这种艺术中的典型。主人公叶藏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家庭,但是自己生生搞成这个样子,本来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应该个败家子。可以作者太宰治竟然将这种人生用不一样的角度,将一个人怎样从美好的状态到自我毁灭的过程,剖析得淋漓尽致,哀中带着无常之美。
 
比如我在读到《人间失格》中叶藏被送精神病院的时候说: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他无力地感叹道:失去当人的资格,我已经完全称不上一个人了。
 
你再绝望,左不过就是一句,大不了死了算了!
 
太宰治说他的主人公连人都算不上了,这种将人世说绝的瞬间,不禁叫人心中为之哀鸣,仿佛一只渺小而美丽的飞鸟撞击着巨大的岩石,只求重来这一生。
 
看到这里,我们自己身上经历的艰难,经历的不公平,经历的所有委屈,仿佛在这里得到了解脱一般,原来这世上还有人和我一样啊,不是我一个人在孤独的深渊里挣扎。
 
同理心瞬间将读者和文字融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文字提炼的美瞬间代入到读者自身上来,产生了美的感受。我想这就是我在读《人间失格》时最深刻的体会,也是这本书之所以能在东方儒家文化世界里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之最根本原因所在。
 
 
 
 ·太宰治不是教你自我放逐·  
 
我在豆瓣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讲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念,说这本书将他带入到一个恶性循环,更想放弃自我了。
 
 
   太宰治,日本著名作家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很多年前我读了一本叫《富爸爸穷爸爸》的书,分享在朋友圈里,一位网友的意见令我印象深刻。他说,看了这本书有个毛用,并没有让我变富有,垃圾书而已。说实话我挺想骂人的。不过,我还是回复他,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书的作用并不让谁改变,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书的作用,让你能看到不同,看到更多,看到你看不到的可能性。
 
回到人间失格上来,逻辑是一样的。
 
人间失格确实多次有讲到放弃,失败,甚至自杀。如果写了什么就是鼓励你去做的话,那按这个逻辑,《情人》不是鼓励少女去勾引男人了?《水浒传》不是鼓励杀人了吗?
 
 
电影《人间失格》剧照
 
很显然并不是。
 
我给出的解释是,要么这个读者没有将本书读完,要么误解了这本书,没有读懂。这个世界的人都是不同的,有的人遇见困难能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有的人遇见问题只能站在原地抱怨几句,有的人甚至连抱怨都没有,只有害怕,而有的人像太宰治一样,出现问题,甚至连害怕都没有。
 
只能躲,我躲开还不行么?
 
按太宰治的想法就是躲着做一个既不打乱现有生活,还能继续逍遥,而且眼前的问题还不用解决,躲一躲,就过去了。太宰治的想法怎么行得通呢?简直是胡闹嘛!可是真有甚至连生命都不放在眼里的人,为了躲避问题。他笔下的叶藏为了躲避没有钱的问题,又不想改变自己去挣钱,于是就借钱,借钱维持他富二代的生活。结果就是他一步一步举债,成为债二代。他还是不解决,甚至好不容易贷到款了,还去找嫌弃他变穷的朋友。
 
他给的理由也很现实:尽管我朋友背地里说尽了我的坏话,骗我的钱,骗我的女朋友,但我只有他这唯一的一个朋友。
 
看到这里,我不禁停下来,一种说不出来的心酸和感叹。人人都知道美不应该只是日出,日落也很美。但是人生的日落被只是被人唾弃,不接受。
 
是啊,太宰治一生只有这一个朋友,他只选择爱这个朋友,一股漠然的悲欢感升上来,『难道我选择逃避,也不行么?』
 
生活里你只是没有走到那一步行动而已,很少有人做到被好兄弟害了,还去拥抱这个好兄弟,然后好兄弟都看不下去了,说,我都骗了你10万块,你怎么还来找我?你会说,我只有你这一个朋友么?
 
99.9%说不出口,太宰治替你说了。
 
爱比恨更持久,更滋养人的事实,你不愿意承认,太宰治替你在书里成全了,不要怀疑,他骗了你的钱,可你依然是爱他的。
 
这就是人间,失格的人间还是人间。
 
所以太宰治不是在写自杀这个事,他在讲他是怎么看清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的——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自我自由——自杀。懂得了这层意思,这本书的魅力就出来了。
 
这其实是一本如何面对自我的书,一本追求自由的书,一本剖析自我的书,而生命的存在已经妨碍了太宰治去追求自由。
 
他一共自杀了5次,最后一次成功。很多人说,真心寻死还不容易。这样说的朋友,我还是劝你善良,我们都没有经历过的事,何不留白呢。一次又一次自杀,一次又一次追求彻底的自由,其实你可以看出来太宰治为了自己的想法是付出过努力的。
 
只不过这种努力是我们所不认可的。
 
换一个角度,他为了他的理想,并不是真的躲避,他也努力过很多次,所以他并不是真的负面的一个人,他只是和我们理想不同而已,他对自由的定义和我们不同。
 
 
 新版《人间失格》已上映 
 
所以《人间失格》更像一次很隐私的,自我面对的一次解脱书,一次自我审问的说明书,一本充满勇气与真诚的人生告白。
 
况且还这么美。
 
 
 
 
 
在没有看《人间失格》之前,我一向排斥日本文学里哀的艺术部分,我看完之后,我还是不能热爱这种风格艺术。但是我能深刻领悟到的是,我的视野极大地打开了。
 
如果没有太宰治,我狭隘地认为世间一切的负面,一切的放弃都是丑陋的,不值得提倡的,一切不成功的成长都是畸形的,现在我不这么看了。
 
也许我并不热爱,但并不妨碍她们如此之美。.AD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