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眼前飘过:"荷塘月色"这四个字,躁动的心便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宁静,变得安然。闭上眼睛想想,在个月光如水的夜里,四周是一片入水墨画般淡淡的黑,婷婷的荷花倒映在盛满月光的水里,片片的莲叶浮在水里,窈窕的荷莲映在眼眸里,我裹在四周的杨柳中,杨柳立在水泻的月光里。在这么一番醉人心脾的环境里,作者的笔下变不自觉的留露出这么一片经典唯美的散文——荷塘月色。虽然我未曾到过这一个荷塘,当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我不自觉地滑进了这么一个地方,这么一个使我浮想联翩的地方。
看到文章的最后,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1927年,1927年,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社会充斥着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南昌起义。作者在这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血与腥的时代,竟然写出了这么一篇文章,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作者岁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想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作者在荷塘月色的气氛里,进入到物我两忘的自由天地,体会着做一个"自由的人"时所享受到的"独处的妙处。"飘渺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色,恰恰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微妙的展示。
回到第一段。作者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于是在这样一个夜晚,独自一个,踏上了去荷塘的道路。他不邀朋友,不告他人,且走的一条平时少人走,幽僻的小煤屑路。这是作者刻意去寻找安静,为自己不平静的心寻找一份安静。平时阴森森的路上,在今晚作者的眼里,却显得很好,在淡淡的月光一下,一切都变得安详,美好。
本文中有三段是描写景物的。首先写的是叶子,花朵儿。在作者眼中,叶子像婷婷的舞女的裙,花朵儿是粒粒明珠,刚出浴的美人,在清风吹拂下送来缕缕清香。而此时此刻,流水在作者眼中都是含情脉脉的。古人云,"落花无情人有情",这一切看似平常的景物,在作者眼中又别有一番风味。我最喜欢的是作者描写月光的那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轻纱的梦呵,在一番美妙的情景,不就是一个梦吗?作者心里渴求的梦啊!既然现实的黑暗令人无奈,为何不在这茫茫天地间尽享心里的美梦呢?